其他
中小学校“五项管理”督导全覆盖,“小切口”撬动学校管理“大改革”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日前印发《关于组织责任督学进行“五项管理”督导的通知》(简称通知),要求各省(区、市)教育督导部门,组织当地中小学校责任督学开展“五项管理”督导工作。
通知指出,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简称“五项管理”),关系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是深入推进立德树人的重大举措。
为确保“五项管理”相关政策规定落实落地,各省(区、市)教育督导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将“五项管理”督导作为2021年责任督学重要内容,组织当地中小学校责任督学开展“五项管理”督导工作,确保所有中小学校全覆盖。
通知强调,各地要指导责任督学根据《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相关规定,从5月到年底,采用校园巡查、推门听课、查阅资料、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多种方式,每个月到校督导时,均要督导“五项管理”落实情况。要督促中小学校按照责任督学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及时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及时进行通报、约谈;对违反规定造成不良后果的,要追究相关负责人责任。
2021年初以来,中央已经释放了大量信号,强调加强“五项管理”,并以此作为切口推进基础教育系统性改革。本文将回顾今年以来有关“五项管理”的政策推进路线。
1月7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陈宝生部长在工作报告中重点提到:要抓好中小学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管理。这五个管理,看似小事,但都是关系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大事!
3月5日,全国两会在京召开,保护学生身心健康成为各位代表委员呼吁最多的问题。12日,陈宝生部长在党组扩大会传达两会精神时强调: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要切实抓好手机、作业、睡眠、读物、体质管理等“五项管理”改革,以小切口推动大改革!
3月18日,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特别要求学校加强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
2月1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
4月2日,教育部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的有关情况。通知共提出七条措施,概括起来就是“强重视、保时间、防干扰、提质量”12个字。通知还提出3个“中断机制”,要求作业、校外培训、游戏都要为学生睡眠让路。
4月2日,教育部印发《中小学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通知,对教材、教辅之外的正规出版物(含数字出版产品)进入中小学校园制定了管理办法。通知列出了不得推荐或选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的12条负面清单。
4月25日,教育部再次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的有关情况,针对学校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突出问题,提出中小学生作业管理的“十条要求”。
4月25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保证体育活动时间等八个方面的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有关要求。
至此,“五项管理”改革文件全部出台。“十四五”开局之年,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通过加强学校管理的五个小切口,着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意志非常明确。
一是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要求。
“五项管理”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对党中央、国务院重要部署举措的贯彻落实。
加强睡眠管理,党中央、国务院2007年印发《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要求科学规范学生作息制度,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学生9小时,高中学生8小时。2019年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进一步强调要保障学生充足睡眠时间。
加强作业管理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小学生减负工作的高度重视,2019年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对作业管理、设计、批改、辅导等环节提出明确要求。
加强体质管理是贯彻201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2019年国务院出台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2020年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等重要文件的有关规定要求。
二是解决当前突出的现实问题。
近年来,教育部虽不断出台相关减负政策,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也在相关工作文件中反复提出减负、保障学生睡眠、增强体质健康等要求,但在部分地区和学校政策文件并没有得到落实。中小学生依然面临课业负担过重、体能下降、近视率居高不下、心理问题增加等诸多身心健康问题困扰,这些问题不仅妨碍学生的健康成长与个性发展,同时也给家长带来沉重的教育负担。
这些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有很多,如:地方教育治理理念和思路不够明确,学校育人导向和育人功能不够科学,办学行为不够规范,校内校外、学校家庭缺乏协同等等。
“五项管理”的文件内容充分体现了对教育治理和学校管理提升的鲜明导向,明确导向素质教育、导向规范办学、导向提高质量。政策出台正是通过系统性解决深层次问题,来实现对当前现实问题的重要突破,是真正的“小切口,大改革!”。
作业管理不是简单控制作业的数量和时间,而是从把握作业育人功能入手,强调整体设计,系统改革,厘清责任,提高质量。
手机管理不是简单的禁止带入课堂,而是要真正实现对学生视力保护,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标。
睡眠管理不是简单的硬性规定睡眠时间和学校作息时间,而是要引起学校、教师、家长对学生充足睡眠重要性的高度重视,排除外在干扰因素,并将其作为教育质量监测的重要指标,建立科学监测机制,有效评估睡眠时间和质量对学生身心成长的影响。
读物管理不是简单的列出正面、负面清单,进行规范,而是要充分发挥课外读物对提升教育质量的支撑功能,明确读物管理与推荐主体职责,减少各层级干预选购,将选择权、采购权还给学校和家长。
体质管理不是简单的加强体育教育,保障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而是落实中央重要文件精神,将学校体育全方位、多角度融入到教育改革大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通过系统改革,全面推进“以体育人”
“五项管理”文件中,均重点提到要明确有关部门、学校、家庭、社会等各自责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根据近期一些地区落地过程中的社会评论和反馈来看,多方协同可能将是政策落地的难点。
如加强作业管理,减轻学生作业负担,需要校内校外协同、学校家庭协同,同时减负才能恢复教育生态。
对于校外培训机构可以依法依规进行规范治理,但如果家长的焦虑没有缓解,还将催生更多家庭对家庭教师的需求,以另外的方式给孩子布置作业,规划学业发展内容,学生的负担难以减轻。
再比如:手机禁令仅限于校园和课堂,学生回家后,如何监管?如果一些家长不配合学校,就无法形成教育合力。
因此,对于家长的责任定位及如何履行主体责任,则还需探索更加有效的思路和协同机制。另外,社会责任方面,游戏对学生有强大吸引力,国家能否对游戏开发作出明确规定,或者对游戏的使用进行更严的权限限制?
睡眠管理有利于增加孩子的睡眠时间,但有些家长却面临时间调整之后“上班迟到”等问题,这些疑问和呼声,也是对政策落地效果的担心。
毫无疑问,“五项管理”政策出台,必将带来学校管理的系统性改革。但“五项管理”改革,不能只靠教育部门发力,需要更个性化的配套举措和全社会的共同支持。
对于提供教育服务的企业和机构来说,也应深刻理解政策的价值目标,明确国家划定的边界和教育底线,及时调整服务类型,提升服务质量,形成与学校教育服务的有效协同。
• 创新时代学校如何成为“敏捷型组织”?领导者必须是首席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