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式家庭的七个场景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星教师 Author 星宝

 
客体关系心理学说,关系就是一切。我们存在的全部意义,就是寻找关系。
如果用一个公式来形容中国式家庭的角色构成,或许是中国式家庭=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在传统的中国式家庭中,亲子关系一直潜藏着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相处规约,以及这种规约下的诸多矛盾,如高控制欲、不会好好说话、互不理解、总是否定对方等。尤其在社会大环境日益内卷的情境下,亲子关系显得更为紧张。
如果要改变当前剑拔弩张的亲子关系,我们首先弄清楚,造成痛苦的中国式家庭的原因。追溯到我们真实的家庭生活场景,其实可以发现很多大家都习以为常但极具伤害性的行为。


偷看孩子的日记,到处打听孩子的隐私,小到衣食住行,大到人生规划,统统加以干涉。这样的父母并非个例,而且在他们看来,这是对孩子的负责,是关心,是爱。
而事实上,随着孩子的年龄渐长,他们需要自己的私密空间,他们有了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和观点,他们可以判断是非,可以明晰轻重。父母不能因为自己是长辈的身份,或者因为“我是你最亲的人”就模糊和孩子相处的边界。就算是亲人,在做任何行为前都应该征求对方的意见,这是基本的尊重。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父母没有权利替孩子包揽一切决定。


中国父母很是“自谦”,总是夸赞别人家孩子优秀,对自己的孩子一味否定。“你看谁谁谁,成绩好,又懂事,哪像你什么事都做不好,没出息。”
即便是关心,也总是豆腐心刀子嘴,“生病了我不会管你的”“你摔了我才高兴呢”
善用反问句,“不然呢?”“我怎么知道?”“你心里没点数吗?”
明明可以温和讲述,却总是反问,明明是关心,说出来的却是责备——不好好说话,成了许多中国家庭的日常顽疾。
密歇根大学博士Ethan的一项实验证明:当人在受到语言暴力的攻击时,情绪的疼痛在大脑区域反应,和身体疼痛极为相似,神经系统能体验到几乎相同级别的疼痛。
改变说话方式,是改变中国式家庭现状的一个重要基础。


“都是为了你,我们才搬来这里”
“都是为了你,我们才去送礼”
“为了你,我连工作都丢了”
中国式家庭的一个重要现象就是,为了孩子,倾尽所有,一味付出,把自己过得很狼狈。这种“都是为了你”的牺牲感,往往给孩子非常大的心理负担,甚至是长久的愧疚感,他们不敢让自己过得快乐。
真正好的家庭关系,应该是每个人过好各自的生活。不要道德绑架孩子,他们其实并不希望你牺牲,他们希望你幸福!



中国人天生很内敛,对于爱,总是羞于表达的。
“说那么多干嘛,行动就好啦。”
“为什么非要说,你自己感受不到吗?”
“耍嘴皮子有什么用,不如来点实际的。”
“我爱你”这三个字,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不会说出口。但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我们愈发需要家人之间的情感互动来抵抗现实的疏离感。忙碌奔波使我们缺少更多的相处机会,所以更需要以爱之名,给家人温暖的拥抱、甜蜜的微笑、深情的语言,由此传达内心的爱意。


说到家庭教育,几乎所有父母都会骄傲地说:我很重视家庭教育,为了孩子的教育,我几乎倾尽所有。说得没错,放眼看去,每个家庭都为了孩子的教育而呕心沥血,报培训班,上名校,买培训资料,找名师,寒暑假游学研学,没有任何家长会放弃对自己孩子的培养和教育机会。在这方面,中国的家长堪称完美。
但是,更进一步调研后我们却发现,越来越多的父母们,习惯于将孩子的教育托管给教育培训机构,自己则忙着挣钱、忙着社交、忙着关心其他大事,唯独会亲自去忙一下的,只有孩子培训班的接送和作业检查。


很多时候,我们见到的是一群不爱阅读的家长,天天苦口婆心的教育孩子。
一个躺在沙发上玩手机的父亲,催促着孩子赶紧完成作业;一个狂热追剧的母亲,不许孩子玩一会游戏;一个喜欢打麻将的家长,天天责备孩子贪玩。这样的场景,在现实生活中是不是很常见?家长总是对自己过分宽容,又积极严苛地要求孩子。
对待自己一套标准,对待孩子又是一套标准,家长又凭什么认为,孩子一定要听从你的要求呢。侃侃而谈讲道理,不如以身作则树榜样。


中国父母,自带着一种权威属性,在孩子面前,天然的把自己包装成一个什么都懂的“能人”,俯视孩子。
“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
“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长。”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这些话我们早已习以为常,并没有觉得哪里不妥。不过事实上,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他需要个人的空间。家长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干涉孩子的选择,严格控制孩子的行程安排,等等,这都是对孩子思想和行为上的软禁。平等尊重,是一个家庭氛围和谐的基石,如果总想着压制孩子,那总会有“揭竿起义”的一天。
近年来,关于重建家庭的思想开始觉醒,蒲公英教育智库总裁李斌先生提出“学习型家庭”的概念,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那么,一个学习型的家庭,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李斌先生总结了一些维度,我们在此简要分享,供爸爸妈妈们参考。点击《学习型家庭,是一家人“居家生长”的最好状态》可查看详细内容。

1.家庭管理,把“硬通货”变为“软通货”。


2.绝对信任,让家庭总是“透明态”。


3.家庭成员彼此要互为“建设性”。


4.每个家庭成员都有人生“目标感”。


5.创造一切条件“多读书”。


6.“爱扎堆”,就是利用一切条件真实相处,彼此让对方介入自己的生活与世界。


7.在自己最关心的事务上“互相利用”。


今年,我们聚焦“重建家庭行为,以终生学习的名义”,筹备了第二届学习型家庭高峰论坛,将于7月31日-8月1日在重庆举行。本次论坛不同于以往的“学生论坛”和“家长论坛”,我们以家庭为单位,尝试去解构“人生第一所学校”的各个维度,并且把视野延展到学校及专家学者,通过三方视角,更加全面地剖析“学习型家庭”的底层逻辑和建设路径。
孩子的真实面貌、家长的自我行动、学校的协同运筹、专家的深度研究以及各方角色共创的一场精彩辩论,将为您带来向内的深度思考和向外的认知拓展。
家,是一切的起始,也是一切的归宿。




更好的家庭,更好的我

岑彦潼/东莞市波利亚外国语学校 三年级

我是一名数学小讲师

李允博/北京市中关村第二小学 五年级

我们家是怎么聊天的?

张佳琳/常州市清凉小学 五年级

当我沉迷游戏,爸爸和我做了这件事

李为峰/重庆市两江新区星光小学 六年级

我就是我,一个小小的我

方侞依/温州市第二中学 初二

梦想,不断长大

雷茜哲/杭州建兰中学 初三

玩车,我是认真的

顾晗烽/江苏省天一中学

如何在社区,开启一场学习之旅?

Emma/上海海洋大学附属大团高级中学 高一

我的文学世界

张语庭/重庆市南开中学 高二

一个珍贵的普通人如何成长?

窦泽钊/广州实务学堂 高三

让爱好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沈元/同济大学 大一

一场隔着太平洋的深度学习

李璐多/纽约大学 大一间隔年

 

想要学得好,玩最重要

余林锶/成都比好还好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8年来坚持陪孩子选书读书,我总结了一份超全阅读攻略

张贵勇/中国教育报

我的学习型家庭

张莹/深圳陆地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扔掉你的客厅

郝丹/中信银行青岛分行

变回小孩,和孩子真实相处

金威/上海市民办包玉刚实验学校

爸爸如何在亲子教育中不隐形?

王胜/上海佰特教育

相信孩子自己的力量

徐佳博/自然成长家园

相比18岁考上什么大学,我更关心孩子30岁时的状态

Toni/菁kids媒体平台

二孩之后,我按下家庭升级按钮

陈淑琴/河北冀华律师事务所

认识孩子,做不焦虑的父母

王小庆/杭州发现教育研究院




陈述

我心中的好家庭长这个样子

辩论

家长所犯的那些自己不知道的错

孩子所犯的那些自己不知道的错

家庭所犯的那些自己不知道的错

总结

好的家庭,我的责任和你的责任




教育就是要教真实的世界

李一诺/一土教育联合创始人

主题待定

杨浪浪/重庆市人民小学校长

好孩子是规划出来的

郝少林/北京新学道总校长,学习力课程创建者

学校的真相,家庭应该做什么?

沈祖芸/上海新优质学校研究所副所长,得到《全球教育报告》课程主理人




通往幸福的教育

三川玲/“童书妈妈三川玲”创始人、儿童教育作家

父母改变 孩子改变

张文质/生命化教育发起人

受困家长,如何寻找破局之路?

钱志龙/UNSCHOOL创始人

学习型家庭,一家人居家生活的最好状态

李斌/蒲公英教育智库理事长



 

主题:重建家庭行为,以终生学习的名义


时间:2021年7月31日-8月1日


报到时间:7月30日15:00-18:00

主办:蒲公英教育智库


协办:重庆市人民小学

参会地点:重庆两江新区人民小学(重庆市两江新区湖映路510号)


参会费用:
  • 线上参会:300元/账号
  • 现场参会:800元/人
  • 亲子套票:1200元/套(限一大一小)

         

 

温馨提醒


★名额有限,报满即止。

★参会费不含往返交通、食宿。

★报名缴费成功后概不退款。

 1. 线上付款/个人报名:  
2. 对公转账/团队报名:
STEP1:添加工作人员微信号(张老师/17782073207),填写报名表并提交给客服微信号。
STEP 2:向以下账户对公转账,请务必备注“参会者姓名+手机号码”,待收到“报名成功”短信后即视为已报名。
● 户名:重庆市新美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账号:123905768410202
● 开户行:招商银行重庆分行北部新区支行

特别提示


★付款时请备注“单位+参会者姓名+手机号”,本次活动发票默认为培训费普票。

咨询电话: 17782073207(张老师)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会议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