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想避免“一病返贫”,我们应该怎么办?
这次疫情,让很多人看到了就医的困难,随之又担心起了一个不想碰到、却又可能躲不开的问题:万一得了重病,怎么才能不一病返贫?
想避免这种情况,你需要在平时就建立专业的抗风险体系。别担心,有专家来帮你——
我们请到了独立财务顾问李璞老师,在上周做了一场“重启2020”直播,专门告诉大家该怎么办。直播的精华文稿已经帮你整理好了,欢迎你查看并收藏。
为什么会“因病返贫”
因病返贫的第一个原因,是因为无法调动足够多的现金治病。比如,一个北京人虽然家里有房、股票、基金等等,资产是很多的,但资产配置里面没有现金。所以面对疾病,他首先会被消耗掉现金资产。现金不够了以后,开始消耗现金等价物,不得不卖掉股票、基金去补现金的缺口。如果还不够,可能就要去处理固定资产,比如卖房子。因病返贫的第二个原因,就是病好了,经济死亡了。因为治病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长期治疗会丧失工作能力,可能无法获得保证生活的现金流。下面,我会告诉你想避免这两个情况,应该怎么办。
设计支出的补偿机制
针对现金不足的原因,你应该要去设计一个支出的补偿机制。什么叫支出的补偿机制呢?很简单,你可以办理一个银行账户,每个月往里面存一千块钱。这个账户只有一个功能,就是当家庭成员发生了疾病的时候,才允许动用里面的余额,平时只进不出,谁也不许拿这个钱做别用。如果你有一点点理财知识,你会知道钱存活期是会贬值的,你可以把这个钱放进余额宝或者买一些理财产品,收益比活期高,多少能抵抗一些通胀。你必须选择安全保本的理财工具。有人说基金定投很好,这么说没错,但它更适合应对很长时间内的风险,比如几十年内的衰老和死亡。而疾病是突发的、短期的,有可能发生疾病的时候,投资正处于低谷,所以说以基金定投的方式,安全第一。开一个应急账户的好处是方便灵活,你随时可以去做,这个月存一千,下个月存一千,很简单。怎么获得更多的资金
不过这个方法也有缺点,就是没有杠杆。什么意思?就是当真碰到问题时,你能调动的资金可能就只是你账户的余额,不会增加。那怎么获得更多的资金呢?这就需要我们天然都拥有的社会保险。每个人都有社保,不管你在什么地方,你只要是中国的国民,只要你在交社保,你都能享受到这个福利,它是中国的政策性保险。我听说过一些三四线城市的工作者,跟公司说不要社保要现金。这是非常非常错误的决策。这个钱即使你拿到手里,也就是多吃一顿火锅,没有别的用处。但是如果用来交社保,坚持15年以上,你拥有的是一个跟你生命周期等长的保障,这个是国家给你的,一定是要保证的。别的什么都可以不要,这个是一定要的。但是社保也有不足——社保的特点是低保障、广覆盖。没办法,中国人多嘛。它一定是低保障、广覆盖的。比如说生病了,门诊可以报销,但有一个起伏线;住院是可报销的,但是有一个比例限制。据目前的数据显示,一个人如果完全只有社保,自付部分还是要付30%左右,所以社保大概能覆盖到70%左右的意料支出。而且,自费药和特需门诊也不能覆盖,比如说进口药物、营养类药物,以及手术中的材料费,可能是不能报销的。社保范围还有一些医疗费用是需要个人垫支费用的,虽然现在社保很方便,但是还是有这样一个范围,比如说乙类药要先垫支,事后再报销。另外一年下来有一个额度,30万,超出你就要自费。康复费用,包括收入的补偿,社保是解决不了的。但是这块就已经解决了大部分人基本的医疗问题,所以,不管你在哪个地方,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社保一定要有。那这些部分怎么办?就需要税优健康险。这个险种几乎没有人知道,因为推广得不多。税优健康险也是一个政策性保险,每个月200块钱投保保险,这样你每个月交税的起征点提高200块。但是它没有等待期等等,它是一个非常好的补充,你只要交过税这都是给你的福利,一定要享受。这里我就不多介绍了。
有的公司没有给员工上商业保险,没关系,个人可以上。一年就几百块钱,相当于你花一顿火锅钱,可能这一年社保以外的部分报销都给你报了。
医疗保险怎么赔付
培养良好的理财习惯
那我们平时不生病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什么?第一个办法,就是要有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的理财习惯。罗振宇在今年的跨年演讲里面讲:中国老百姓收入分两部分,一个叫劳动性收入,一个叫资本性收入,其中劳动性收入占73%,资本性收入占27%。而只有当资本性收入逐渐取代劳动性收入的时候,才能称之为财务自由。这意味着你不用为了收入而工作,自然你就不会因为生了病还需要去工作。那你的收入补偿部分就由理财工具,或者平时的理财来替你补偿。所以一定要建立一种长期的稳健的理财习惯,让你的资本性收入逐渐逐渐的增加,才能实现财务自由了,至少你工作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第二个办法,善于使用重疾险的工具。为什么特别推崇重疾险?因为它不是保险公司开发的,而是一位医生巴纳德发明的。他帮一位女士治好了病,没过两年这个女士就复发了。他很生气的责怪她说你为什么不好好休息要工作呢?这位女士说,治疗花了很多钱,我有两个孩子要养,我休息就没有收入。这件事给了他很大的冲击,他觉得很多人疾病治好了,但是财务上已经死亡了。于是他开发了全世界第一款重疾险。重疾险属于给付型机制,跟前面讲的医疗险不同——只要你得了约定好的病种,一次性赔付。它实报实销了,而是一次性给你,你买了一个亿,保险公司就得赔一个亿。所以,以这样的观念开发了重疾险,它不受补偿原则的干扰。你的健康值多少钱,别人说了不算,你说了算。你有多少保额就赔多少钱,完全是赔付的。而且,它可以重复赔付。比如,你在三家公司都上了重疾险,三家都是可以赔付给你的。
在入手重疾险时,你要考虑到康复支出的费用,以及康复期收入的补偿。我个人觉得,一线城市至少要30万保额,才能保证在康复期能够安心养病,同时能覆盖康复费用、生活支出。
入手前,你要了解这些事
当然,你也不要因为看了上面的内容,就赶紧花大钱买一堆保险。我建议你在入手各种保险前,搞清以下几件事:第一,搞清楚你自己现在有多少保险。社保、公司团险、个人医疗险都有吗,分别涵盖哪些费用?它们的免赔额是多少,报销比例是多少?在风险发生的时候,你要能根据你已有的工具去快速地采取一些决策,获得尽快的治疗。第二,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去补漏洞。首先,看你的预算。健康险,包括医疗险跟重疾险,这部分的保费支出,不要超过年收入的15-20%,否则就变成了负担。其次,明确保额跟保障范围。比如你买医疗险,责任差不多,300万保额足够了。还有,你要考虑它是不是覆盖自费药,是不是覆盖你所在的地区,甚至这个医疗险有没有覆盖你想去的医院。比如说一些特需门诊部、私立医院。另外,你要看它有没有覆盖一些特殊的治疗手段,比如说这次疫情中病患需要的人工肺,以及某些癌症用到的质子、放疗等等手段。最后,考虑是不是保证续保。医疗型产品是一年一保的,年轻时买便宜一点,老了买就贵一点,可以理解。但是如果它不能保证续保,很有可能没病的时候每年交钱,真正得病以后却再也买不了了。所以,你一定要认准医疗险的保证续保功能,如果有基本上你就坚持一直交,一年几百块,每年都有300万的额度,保证你的风险,不会因病返贫。重疾险也是一样的,你不用去看保障50种还是100种疾病,都差不多。重疾险因为是非常重要的保障型保险,所以中国银保监会跟中国的医师协会已经联合起来制定了标准,中国所有的重疾险都必须保障25种大病。而且,现在很多轻症也符合这个标准了,所以保险公司也会开发一些含轻症责任的保险,你可以考虑。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欢迎你转发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亲朋好友。
最后欢迎你在留言区说一说:为了避免“因病返贫”,你还做了什么样的保障?
点个“在看”,守望互助,共克时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