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学健身,助力抗“疫”,地大老师建议你这样做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地大体育暨中国登山户外运动学院 Author 游茂林


编者按

新冠肺炎疫情给全民健身造成巨大挑战,如何科学健身,助力抗“疫”?我校“疫情防控 地大发声”活动积极建言献策,3月4日《中国体育报》第5版刊发我校体育学院游茂林副教授撰写的文章《科学健身 助力抗“疫”》,随即该文被国家体育总局官网、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官网、新体育等媒体转载报道。以下为全文:
新世纪以来,人类世界相继爆发非典、甲型N1H1、寨卡、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症和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等重大传染病,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影响。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初,全社会都将注意力放在如何管控和防治的工作上,后来由于钟南山院士等专家指出体育锻炼对防治新冠肺炎的积极价值,各种指导人们居家锻炼的资源开始在网络平台上涌现,一时间掀起“抗疫”锻炼热潮。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不是平常的体育锻炼,而是针对新冠肺炎的体育锻炼。



国际上至今没有报道非典、甲型N1H1、中东呼吸综合症等重大传染病期间疫区人民的体育锻炼情况,而且没有任何政府部门提出过抗病毒体育锻炼的指导建议。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除中国以外,其他国家在疫情期间并没有实施广泛的封控措施,如果倡导居民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无疑会增加人际感染的风险。 不过,研究者们对体育锻炼与感冒展开了大量研究,例如发现体育锻炼有助于肺部和呼吸系统排除病毒、促使白细胞进入血液以提高人体免疫力、体温升高有助于人体杀毒、释放荷尔蒙能够缓解心理压力。不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的效果需要长期坚持参加体育活动去形成,而且运动强度对免疫力而言是把双刃剑:太低没作用,太高可能会起反作用,例如佩德森、弗雷曼和韦斯伦做了一个实验,150名随机选择的跑者跑完56公里,而对照组不运动,结果显示跑者感染上呼吸道传染病的比例(33%)是对照组(15%)的2倍多,且一旦运动强度超过中等水平,被感染的机率几乎是直线上升。



世界运动与免疫功能研究的领军人物、锻炼与流感研究专家、美国运动科学院院士、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杰斐·伍兹教授建议,大家不要因为疫情而放弃体育锻炼,在做好防护(如戴口罩、消毒)的情况应坚持锻炼,但他同时提醒我们:久坐的人群在刚刚开始运动时,切勿过量(强度太大或时间太长),因为那样反而可能导致人的免疫功能下降;应从轻度的运动开始(如多次在客厅里来回走动)慢慢向低中强度运动(如高抬腿原地走,持凳下蹲)。



近期我们完成了一项包含2443名居民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发现少数人(2.5%)报告自己参加高强度体育活动、不少人(23.45%)天天锻炼、一些人(9.29%)单次体育活动持续时间超过1小时,虽然比率不高,但若推算至全国,这意味着为数不少的人在疫情期间开展了大强度、长时间、高频率的体育运动。随着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和鼓励人们居家锻炼,居家时间越来越长,我们必须提醒大家:适度锻炼!尤其是春季适逢流感高发期,即使没有被新冠肺炎感染,也必须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预防流感,而不适当的体育锻炼无疑会增加人们感染其他传染病毒的危险。因此建议: 1)控制日常运动量。防疫工作给我们的生活、工作造成了诸多不便,不管是为了打发时间,还是发泄内心的积郁,都可能导致过量运动。体育运动是以消耗营养物质和能量、破坏身体机能并再造作为基本发展机制,这在正常情况下确实是积极的身体发展方式,但鉴于目前属于“抗疫”时期,我们需要储存营养和能量,保证生理机能良好,将身体发展保持在抗疫的需要上,避免身体出现“外强中干”,以有效应对病毒的潜在危害。
2)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新冠肺炎和流感病毒都属于呼吸系统疾病,所以体育运动应重点强化呼吸系统功能和免疫力,那么以发展肌肉力量和体积、无氧耐力、肢体功能的锻炼方式就有待商榷。现在网络上很多锻炼指导资源依然强调身体发育,而忽视机能发展,尽管能够帮助人们获得漂亮的体型或更加灵活的运动能力,但并非良好的“抗疫”锻炼方式。基于体育锻炼与流感领域的研究成果,不少专家提倡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瑜伽等运动项目。
3)建立合理的锻炼观念。大约40%的人反应家里不好开展体育活动,确实如此,因为我们大部分人的居家条件不如网上演示教练员的家那么宽敞,很容易发现拳脚施展不开。此外,还有不少人担心自己的动作总是不如教练员那么规范,打击了练习自信心。我们必须建立合理的居家锻炼观念:教练员的演示水平并不是疫情期间练就的,而是长期专业训练的结果,同时强身健体、抵御病毒才是“抗疫”锻炼目的,目前内强比外雅更重要。

 


从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态势看,我们还要坚持一段时间的居家锻炼,不管是按照自己的习惯方式开展体育活动,还是参照网络资源练习,首先必须确保体育活动过程安全,不能因此被感染;其次要树立合理的锻炼观念,不过度追求量度,不盲目攀比形态,不随意选择方式,将建立良好的“抗疫”体质作为体育锻炼目标。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文丨游茂林图片来源于网络文字编辑|陈华文 刘妍慧

微信编辑|王紫璇 林思楠

审核 | 陈华文 刘妍慧




铁肩担道义 初心守使命:地大国际教育学院战“疫”记致全校教职工的一封慰问信战疫情 | 守护校园,用行动践行初心翰墨表心声 书画助战“疫” | 地大师生共创抗疫诗歌微光汇聚 青力而为|一起来看地大青年的抗疫故事忍不住单曲循环,地大学子原创音乐与你温暖同行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做科研,地大两位老师给你支支招强信心 勇担责:地大线上主题党日凝聚战“疫”力量地大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第三批封控党员突击队出征啦!打通社区“菜篮子”的最后“一公里”,地大人这样做!网课:值得深挖的富矿从天山脚下到地大校园,同学情谊汇聚成暖阳抗击疫情补齐环保短板  地大努力贡献专业智慧力战疫情 强化治理:地大2020年工作就这么干隔离不隔爱!这里是地大阳光家园临时社区武汉战“疫”:地大攻坚克难贡献智慧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宣传部网络新媒体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