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抗疫故事,传递抗疫精神
年初,疫情来势凶猛,武汉深处疫情重灾区,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学校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党组的决策部署,带领全校师生干部,坚定信心,团结一致,共同抗击疫情,牢筑校园安全健康防线。
在疫情阻击战中,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战疫之歌。11月12日,我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在南望山校区隆重举行。先进个人和集体代表分别发言,讲述抗疫故事,传递抗疫精神。
湖北省抗疫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单红峰
我是地大抗疫的一名“兵”
学校的防疫工作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正常的教学、学习、生活秩序也得到了恢复,胜利来之不易!我作为一名退伍军人,长期从事高校校园安全工作。连续多年参加武汉防汛工作,曾赴汉川、洪湖参加抗洪抢险,并荣立三等功一次。20年的军旅生涯,铸就了我临危不惧,勇往直前的军人本色,无论是98抗洪,还是抗击非典,以及处置校园的突发事件,我都能毅然决然地挺身而出。尤其面对突如其来的这次疫情,在学校党委行政的统一指挥下,保卫处全体职工,站在抗疫前沿,守护了校园的健康和平安。
保卫处担负着守护校园安全的重责。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我主动放弃回江苏老家探亲,在处长代清风同志的带领下,我迅速召集保卫处轮休人员全部到岗。彼时,广大市民根本不敢离开家门,但保卫处的同志逆向而行,迅速行动,召开紧急会议、布置校园防范,连夜检查各值班点,组建了学校第一支防控应急分队,将校园校门管控措施逐一落实到位。从1月22日校园实行封闭管理到4月8日武汉市解封,我整整78天吃住在办公室,与师生们共同构筑起校园安全的铜墙铁壁。
武汉战疫期间,地大社区居住人口5800多人。面对艰巨的防控任务,我和保卫处的同事们连续不间断奋战,每天坚持值守大门3小时,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25名党员全部坚守在防疫第一线,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疫情初期,防疫物资特别紧缺。为了筹措防疫物资,我绞尽脑汁,多方求援,终于在汉口华南海鲜市场附近一家公司,联系到一批防疫物资,但对方要求自行提货。我没有一刻迟疑,简单做好防护之后,和同事一起立即赶往汉口,买回电子体温计等防控物资,解决了当时学校防控的燃眉之急。
疫情高峰期,地大社区离退休干部多、生病老人多,聚集性病例呈爆发态势。照料老人,背送老人上下楼、上下车,为师生送医送药,成为保卫处工作人员的家常便饭。2月6日,一位疑似新冠患者在家无人照顾,大小便失禁。我做好防护,到他家后,当我看到老人那无助和痛苦的双眼,我没有片刻犹豫,帮助老人擦身、换洗,并抱送其到医院。后经检测,老人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
在学校领导的多方联系下,我们又护送老人到672医院,办完住院手续并把老人抱进隔离病房后,防护服内的衣服全部被汗水打湿。疫情吃劲时,部分病患找不到医院和床位救治,我多方奔走,先后为3个重病患者争取到了床位,得到病患和家属的高度认可。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保卫处工作人员运送校内疑似和确诊病例和发热人员16人次,长期封控小区2处、楼栋4处,运送生活物资30余吨,为防止疫情蔓延奠定坚实基础。
4月8日,武汉解封之后,地大校园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我继续带领保卫处工作人员把好校园出入关。从6月底毕业生返校离校,到9月初学校开学学生返校,我带领队员详细核对出入校门人员的身份、住址、出入事由,认真做好登记、测量体温。到目前为止,检查各类出入校门人员20余万人次,牢牢守住了学校的第一道健康安全的关卡。在盛夏最高温时,我带领地大两批防汛突击队,驻守天兴洲,保卫了长江大堤的安全,受到上级部门的通报表扬。
如今,地大校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我将一如既往地带领大家,继续铿锵值守,守好一方净土,用校园安全护航学生健康成长。谢谢大家!
抗疫先进集体代表 后勤党委 蔡楚元
“疫”路风雨无畏惧 执甲前行勇担当
2020年新春到来之际,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后勤保障处按照学校党委的决策部署,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主动担责、闻令而行,立即成立了7个工作小组,制定并细化方案,一体展开日常保障服务和抗疫工作,全力保障校园稳定与平安。
一、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同心筑牢保障线
学校吹响抗疫号角后,后勤保障处在学校坚强领导下,扎实做好服务保障工作。饮食人“尽我辛苦,献您甘甜”,为两个校区配送工作餐、学生生活餐10万余份。由30余人参与的“消杀小分队”坚持科学理念,完成校园44栋家属楼、22栋物业楼,校园和两个山庄公共区域,隔离观察区的消杀工作,每天完成消杀42万平方米。社区严格封控期间,组建的生活物资配送突击队在校园和小区里穿梭奔忙、“客服小姐姐”团组在线上幕后奉献“六心”服务、质量监察组锱铢必较,协同为2315户、5860余名教职工和居民配送生活物资11万余件、超过204吨,确保大家“封”得安心、“宅”得舒心。以后勤人为主组建的关护老人突击队共为465户次提供采购和配送药品、领取快递服务,竭力为困难空巢与孤寡老人们穿上安全可靠的“防护服”。配合隔离观察区工作组承担40余人次隔离生活服务,真正做到“阳光每天在,隔离不隔爱”。司机师傅们逆行奔驰,往返不息,完成物资、病人、医护人员运输660余趟。水电人紧急抢修与入户维修100余次,坚决做到校园灯能亮、水能流。顺利完成了59名留校学生、300余名国际学生、5600余名返校毕业生及复研学生管理服务工作。秭归科教基地被当地政府征用为隔离观察点后,基地后勤人将抗疫汗水挥洒在屈原故里,赢得县领导和当地民众称赞。
二、聚时成火,散作繁星,党员铁血书丹心
党员就是旗帜,干部就是标杆。抗疫战打响后,后勤党员干部主动担当,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师生的“安全系数”。处长王文起,寒假在吉林居家隔离解除后,辗转多个省市,及时逆行回校,上阵指挥作战。班子其他成员在抗疫期间全程坚守岗位,率先示范。共产党员、接待服务中心副主任徐莉、军嫂杨扬两位“二宝”母亲,从1月22日参与物资保障工作,在岗坚守90余天。共产党员、物业服务中心主任周志锋从1月23日到5月底,没有停下匆忙脚步……全处先后有58人参加生活物资配送突击队,其中党员42人,一名名党员挺身奋战,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在抗疫一线。在抗疫关键阶段,后勤保障处共有560余人投入战斗,120名党员中有90余人参加。在保复工复学、保秋季开学的工作中,后勤全体党员干部坚守岗位不退缩,常态防控不松劲,生动诠释了后勤人“讲奉献、能吃苦、敢担当”的优良传统。
三、山河无恙,校园安宁,团结协作谱新篇
回想庚子年这段特别的抗疫时光,我们深切地认识到:学校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将人民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重要指示精神,对全校抗疫工作高度重视、坚强领导、科学施策,精心组织,全程指导是夺取校园抗疫胜利的根本保证。全校各单位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守望相助,彼此支持,是战胜校园疫情的关键因素。
疫情过后,山河无恙,校园安宁,是全校上下共同谱写的一曲团结协作、共克时艰,浸润南望、感动未来的壮丽篇章!
抗疫先进集体代表 校医院 何晓玲
不忘从医初心 贡献战疫力量
回首这场战疫,依然惊心动魄,至今心有余悸。多少日日夜夜,守望相助,接力驰援,校医院全体医务人员把“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与全校各部门、广大师生一道,认真贯彻落党中央决策布署和学校党委战疫安排,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把“一切为了师生健康”放在前面,用医者仁心浸润人间大爱,谱写了决战抗击疫情的乐章。回望战疫,有以下几点与大家共勉。
一、提高站位做统筹
医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学校党委工作部署,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成立以书记、院长为组长的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防控方案,在学校网站发布传染病防控预警,通知在外轮休职工逆行“返汉抗疫”,申请成立“战地服务”临时党支部,成立党员突击队,组织防护物资捐赠,做好战疫宣传,全面进入战时状态,有力保障了师生健康服务和前期战疫物资需求。疫情防控期间,班子成员以院为家,长期值守,在门诊一线、隔离现场、定点医院,统筹协调,扎实推进疫情防控工作,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学校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二、履职尽责守家园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大年初二,刘艳华从甘肃一天一夜冒雪行程1166公里回到武汉。黄启亮大年三十从国外赶回,初一就到东西湖抢运防护物资。20余名医护人员谢绝亲人的真情挽留、放弃休假,克服一切困难按时返回工作岗位。
春节前后,在缺乏基本防护的情况下,医务人员毅然坚持24小时门诊,开展预检分诊、门诊筛查、护理服务、化验检查、挂号司药等服务。特别是发热诊室医生,忙得团团转,她们是离病毒最近的人。1月28日,刘欣医生到患者家中服务。一位老人边咳边说道:“我的救命恩人来啦”。有人问她不怕吗?她说:“我是医生又是党员,职责所在,我不能退缩。”医院办公室雷晓庆、徐祝心更是冒着感染的危险,开着私家车到省人民医院、汉口急救中心抢运防护物资,护送患者到定点医院。
大年初一起,朱香英医生拖着病腿,跑遍校园指导物业消杀、清运垃圾。疫情期间,医院安排专人时时监测国家疫情网变化,制作《个人及家庭防护提示》《居家消毒指南》以及返校防控视频。医院先后十余次调整工作流程,防止交叉感染。对80多名确诊及密接人员生活轨迹进行调查,为学校决策提供依据。2月1日,医院成立党员突击队,参加学校封控工作,服务达1400多人次。医务工作者用行动诠释了“救死扶伤,不辞艰辛,为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的从医誓言。
第三、不畏艰险上一线
战场不分内外,医护以守护生命为天职。2月9日晚上,学校接到洪山区防控指挥部命令,要求两小时内上报6名医护人员名单。护理部唐林静在报名时讲“我是党员我先上!”10日上午,第一批医护人员在没有标准3级防护的情况下上了战场,按期进驻汉庭隔离点。我们先后有6梯队36医护人员接力驰援,24小时服务,在隔离点因条件有限,晚上只能带着口罩穿着防护服在新冠患者对面的房间休息。期间共收治患者203人。第一次在隔离点给病人采集咽拭子的魏从兵、王进讲道,“说不怕是假的,疫情就是战场,再危险也要冲上去!”在校内,2月11日,公卫医生王燕进驻悦宾楼阳光家园密接人员隔离点,连续驻守服务35天。
3月6日,学校再次接到区防控指挥部调令,朱雅鸣医生匆匆告别患有脑梗、脑动脉瘤的母亲,立即带队开辟校外第二服务阵地。医院先后有5个梯队20名医护人员,接力驰援,共收治患者175人。
在隔离点服务期间,感人的事情每天发生着。武汉战疫期间,有6名医护人员在战疫一线递交入党申请,每个梯队、每个工作地点,都有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年龄最小的护士黄婷,瞒着家人冲锋疫线。光明日报、学习强国、教育部网站、中国自然资源报、中国社会科学网和校内媒体,40余次报道医院战疫事迹。
在连续奋战的100多天里,学校领导多次亲临现场指导工作,给出征的医务人员打气加油并到隔离点慰问。
战疫是一场大考,学校医院与全体师生一起经受了考验。这场大考,考出了医务工作者的从医初心与使命担当。
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还在继续,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履行使命,维护好广大师生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抗疫先进集体代表 教务处 周建伟
迎难而上,共“课”时艰
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中,广大教职员工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之下,迎难而上,共克时艰,全力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2020届本科生顺利毕业,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平稳有序运行。
一、提前谋划,积极做好教学准备
新冠疫情突如起来,教育部提出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学校决定2020年春季学期启动线上教学工作。然而,在线教学却是我校的弱项,没有一个统一的在线教育平台可做支撑。经多方研讨,学校提出了“教学班QQ群为基础→任课教师制订课程线上教学方案→融合各种在线教学平台和工具→因地制宜地线上教学”的基本思路。同时,及时与中国大学MOOC、超星、智慧树等在线教学平台沟通;成立客服QQ群,解答在线教学疑问。此外,还组织编辑了《中国地质大学应对疫情线上教学方案》《在线教学平台使用指南》等,及时完成全面开展线上教学的相关准备工作。
从1月30日开始至课程正常运行,教务处共发布了疫情防控期间教育教学相关文件通知36个,全力做好线上教学系列准备工作。
二、应开尽开,全力保障教学运行
本着“应开尽开,保障质量”的原则,在学院和广大老师的共同努力下,2020年春季学期我校老师共开出在线教学课程5512门次,参与教师1290名,选课学生14755名。
在此过程中,教务部门全员在岗提供“云”教学运行支持与服务。通过在线咨询与“云”面试,助力249名学生顺利完成转专业;转变学分认定模式,收集10000余项学生创新成果,并认定学分;以技术助力,实现异地获取成绩单,方便毕业生升学和找工作;切实担当,主动清理各学院毕业生学业情况,为制定本学期重修方案提供了数据参考;改革考核方式,强化日常教学,注重平时成绩,顺利完成春季学期5512门次课程考核工作。同时,与地大(北京)教务部门联合开展“地球科学大讲坛”线上课堂活动,共14位院士、教学名师等按专题授课,线上直播浏览量超过40万。通过以上种种努力,创造条件开展工作,扎实做好日常教学服务保障。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在线教学典型案例。数学与物理学院大学物理教学团队发挥集体智慧,线上教学研讨,不断打磨课程,追求精品网课;地球科学学院构造地质学教学团队继承优良教学传统,老中青“传帮带”,注重课后辅导为重;环境学院水文地质学基础教学团队教学名师带头研讨线上教学,定期线上组织集体备课、集中讨论;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在线教学组织,集体备课,教学分享会,互听课,第二课堂教学。各学院教师克服困难,群策群力,多措并举,切实保障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
三、迎难而上,扎实做好实践教学
对于暑期实习工作,学校没有打过退堂鼓。今年各实习环节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参与学生达18000余人次,代课教师1700余人次。
面对全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周口店、北戴河实习基地无法使用,学校积极谋划,预备了三套暑期实习实践教学方案,联合学工处、后勤保障处和校医院共同制定基地疫情防控方案和医疗服务工作方案,明确提前准备北戴河实习替代方案。
在6月底的秭归实习备课阶段,地学院、资源学院、环境学院、工程学院、地空学院等学院的老师们主动担当,通过多轮集体备课为今年的地质类教学实习打下坚实基础。8月份,龚一鸣、李长安、蒋少涌等老师冒着武汉的酷暑高温与北戴河实践教学团队,在武汉周边开发10余条新路线。还有其他多个工科类学院也组织老师带领学生前往各自的实习基地开展教学和生产实习,彰显了我校扎实的教风学风。
四、质量为要,教学督导保驾护航
在年初确定线上教学之时,教务处就出台了关于疫情时期加强本科生在线课堂教学质量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明确在线教学基本规范和目标。同时,还组织专人做好调研,全面掌握教学运行和质量状况。累计有11074人次的学生和250余位老师参与了调查问卷,校院两级督导听取500多门次在线课程,形成线上教学调研分析报告3份,全面梳理线上教学的问题,探索解决对策。
在线教学过程中,教务部门积极开展网络课程督导,发起在线课堂质量保卫战。各学院发动全院力量,由院领导带头进入QQ群听课、看课,开展网络教学质量普查。通过一系列督导工作,基本实现了线上教学与传统线下教学质量和要求的实质等效。
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学校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冲击,但是地大人用责任与担当坚守岗位,尽职履责,将“危机”变为“转机”,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高标准地完成了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并以此为契机推进教学方式的改革和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
微信编辑|王一凡 雷龚鸣
审核|陈华文地大更多资讯欢迎关注:
地大新闻网 voice.cug.edu.cn
中国地质大学新浪微博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抖音(CUG1952)
学习强国“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
央视频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
中国教育发布客户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
今日头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
腾讯视频“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宣传部网络新媒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