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类招生中的材料与化学学院 | 这儿有“材”,你可以有更好的造化



院长寄语

—材料与化学学院夏帆院长—

经历了多年风雨的洗礼,踏过了几许寒窗的苦读,磨剑十余载,今朝从容潇洒走考场,明朝金榜题名天下闻!经历抗疫的考验,经历高考的检验,此刻的你正在向梦想迈进,欢迎各位优秀学子加盟材化!材化有支持你青春出彩的各种“材”质,一定能成就你所希望的造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去年年底公布了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资助名单,材料与化学学院院长夏帆申报的重大项目《基于纳米孔道电荷传输的单分子单细胞精准测量》占得全校两个席位中的一个。

生命体系中单分子单细胞的精准测量不仅是分析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更是化学工作者为“健康中国战略”做出贡献的重要途径。该项目拟聚焦于具有纳米级孔道结构这一最基本的限域电荷传输界面,探索传感界面结构、电荷传输、测量精准度之间的内在关系,提出原创的纳米孔道测量新原理,将生命分析测量从宏观界面推进到纳米限域界面,从分子整体行为测量推进到单个分子、单个细胞差异性研究,有望成为现有基础分析化学研究方法和理论进一步发展的突破口,催生和引领蛋白质单分子测序、生物化学反应动态测量以及高通量疾病早期筛查等方向的研究。

(参考文献:Angew. Chem. Int. Ed. 2019, 58, 3706 – 371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与化学学院始终将前沿科技与民生应用相结合,聚焦新能源材料、功能复合材料、矿物材料、生命分析化学、环境化学、地质分析化学等领域,以“重人才、入主流、谋发展,培养一流人才,打造一流学科”的发展理念,向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学院的发展愿景阔步前行。



1

有深厚的地学历史渊源和鲜明的时代特色

你可在经典与时尚中自由转化

材料与化学学院创建于1998年,由应用化学系(1984年建立、前身为1953年建立的化分系)和材料系(1995年建立)合并而成。原名为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2011年更名为现名。


2

有雄厚的师资力量

催化你遂青云之志

学院现有专职教学科研教职工123人,其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杰青)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优青)1人,自然资源部高层次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1人,其他省部级人才20余人、教授/研究员47人(博士生导师40人)、副教授/副研究员67人。


3

有合理的学科布局

宽口径厚基础全链条成化所学所愿

学院现设有化学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学实验中心三个三级单位,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湖北省重点学科、材料学二级学科国土资源部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化学应用化学三个本科专业,应用化学(地质分析)卓越工程师班、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班两个特色班,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资源与环境化学二级学科博士点,化学、材料科学与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材料与化工一个工程硕士专业领域,已经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连续办学格局

材料学科和化学学科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2015年我校材料学科和化学学科首次进入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领域前1%。2021年3月,材料学科在全球ESI排名2.91‰,化学学科排名2.97‰。应用化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

目前材料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矿物材料、能源材料、功能与复合材料、生物传感材料。矿物材料方向包括矿物材料的加工、改性、复合,开展了纳米氧化锆技术,球形石英粉生产技术,水泥灌浆材料,高岭土、蒙托石、碳酸钙、石墨、红柱石、磷矿等非金属矿产资源的深加工、系列产品开发与综合利用,尾矿砂制备陶粒与微晶玻璃技术等研究;能源材料方向包括储氢材料与氢能技术、太阳能材料、电池材料、LED技术,生物能源、材料计算设计等;功能与复合材料方向开展了功能陶瓷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复合保水材料、污水处理材料等研究;生物传感材料方向包括纳米结构的限域组装及生物传感、仿生膜材料、二维材料及其光电化学特征等。

化学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地质分析、资源化学、环境化学、生命分析化学等。地质分析方向包括有机、无机分析,相态-价态分析,现场分析技术;环境化学方向包括大气、土壤、水体中铅、镉、汞、砷、硒、铀等的环境分析与评价,地下水重金属与有机污染,城市环境化学,矿山环境研究与恢复,油田环境化学等;资源化学方向包括锰矿清洁生产技术,超稠油的催化降粘技术,无氯提钒技术,富硒石煤的综合利用,贫细杂矿选矿技术,油气管线的腐蚀机理与防腐材料等;生命分析化学包括纳米光电化学生物传感、纳米组装与生物传感、界面物理化学、仿生膜光电化学等。


4

有先进的实验条件

你的实验世界可以幻化得更五彩

学院建有设施比较齐全的科学研究平台和相关仪器设备。目前学院拥有各类科研、教学实验室200余间,大型仪器设备一百余台,主要有透射电子显微镜、高分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扫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全自动比表面积仪、同步热分析仪、多参数电池检测设备、接触角测试仪、核磁共振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元素分析仪、红外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多功能电化学分析仪、远红外活体测试系统、激光粒度分布仪、台式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子束外延、磁控溅射仪、等离子喷涂设备、流体纳米磨、万能材料试验机等,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了优良的条件。


5

有多元的协同育人平台

你的进步可以尽可能快地变化

学院建有多个研发平台,包括纳米矿物材料及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可持续能源实验室,拥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浙江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广东佛山研究院、中国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国际硒科学与产业发展研究院等研发转化中心。学院坚持开放办学宗旨,与美国阿尔弗雷德大学、日本东北大学、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相关院系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6

有强大科研硬核

对你的造化是有硬支撑的

近5年学院每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量稳定在10项以上,共获资助金额合计2000余万元;学院到账科研经费总计7000余万元,其中纵向经费占80%左右,“十二五”总研究经费1.1亿元,是“十一五”经费的5倍;学院累计发表高水平论文700余篇,授权专利160余项,在Chem. Soc. Rev., Adv. Mater., Angew. Chem. Int. Ed, Chem. Commun., Chem. Mater., J. Phys. Chem. B, J. Chem. Phys., Eur. J. Inorg. Chem., Phys. Rev. B, J. Power Sources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0余;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


7

有火热的创新探索氛围

你都不好意思淡化当“局外人”

学院瞄准青年双创的时代要求,完善扶持支持体系,形成材料,化学全学科创新平台和文化载体,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材料科学展演,化学展演,近五年受到光明网、人民网等主流媒体三年来报道累计30余次。2020年,材化学院本科生发表高水平论文29篇,占全校1/3强;研究生作为第一作者发表各类论文共计142篇,授权专利16项;2016年以来学院年均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40余项,省化工大赛、实验技能竞赛年均获奖10余项。2020年学院学生获得“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银奖1项、全国大学生冶金科技竞赛二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三等奖2项。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8

有密切的师生交流

你的大学春风化雨,没有迷惘

建立师生对话交流机制,每周开展师生“话中化”主题交流活动。学院教授学者专家倾心与同学们话人生、谈求学、论科研、探未来,形式多样、别具一格。同时,还邀请海内外学界业界名流来校讲学交流,帮助同学们扩大思维视野,更好把握好大学珍贵时光,让大学更有意义更有内涵。


9

有丰富的文体活动

你的青春出神入化尽情飞扬

为丰富大学校园生活,提高学生活动积极性,学院定期举行各类球赛、素质拓展大赛、跑步跳绳趣味比赛,以及新生晚会、元旦晚会、毕业晚会等活动,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0

有优质的升学就业

你的前程最开化无限宽广

毕业生绝大部分在中国五百强、世界五百强大企业工作,以国有骨干企业、著名民营、国土资源环境、新能源新材料为主,体现了过硬的竞争力和良好的社会服务能力。

读研深造的同学多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外高水平大学。

还有一部分学生选择考事业单位公务员,体现了较强的综合素质。

适应双创的形势发展要求,每年都有学生自己创业,敢闯会拼能赢,值得广大同学学习。








来源 | 招生办公室

图文 | 材料与化学学院

微信编辑 | 潘静芸

审核丨魏海勇 王俊芳



地大更多资讯欢迎关注:

地大新闻网 voice.cug.edu.cn中国地质大学新浪微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抖音(CUG1952)学习强国“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
央视频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中国教育发布客户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今日头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腾讯视频“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融媒体中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