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院巡礼 | 因海而生 向海而歌




院长寄语



海洋学院院长 

孙军



亲爱的同学们:

      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建设海洋强国和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担当。欢迎大家报考海洋学院,我们共同探索海洋的奥秘,向海图强,筑梦海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海洋学院期盼大家的到来!





      海洋到底有多辽阔?人类只了解到5%,蔚蓝之下可能是另外一个世界。地球海底最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约有11034米,而我国蛟龙号最深下潜深度为7062.68米。海洋中不仅仅有鱼类资源,这里还有石油、天然气、可燃冰、潮汐能、海底砂矿、海底磷矿、海底多金属结核、海底热液等等自然资源。单单就可燃冰一项来说,其蕴藏量是现有地球化石燃料的两倍。中国是一个拥有300万平方公里主张管辖海域、1.8万公里大陆海岸线的海洋大国。广大学子,胸怀祖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向海洋进军,立志建设海洋强国!

       1492年,伟大的航海家、探险家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现在,海洋中有许许多多的“新大陆”亟待你的发现。如果你想投身祖国的海洋强国建设,如果你想在海洋领域大展身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海洋学院是你的绝佳选择。


雄厚的办学基础

蓬勃的年轻学院

01

学校早在20世纪50年代组建海洋地球物理勘探教研室,是我国高校系统最早发展海洋地质学科的单位之一,是教育部与原国家海洋局共建的17所涉海院校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郝诒纯院士为首的研究集体相继在西沙海槽和冲绳海槽开展微体古生物和沉积学的工作。李思田教授等在莺歌海盆地、珠江口盆地等中国近海海区开展含油气盆地及海洋油气勘探分析与研究工作。90年代中后期,以我校学者牵头或作为骨干成员主持或参加了海洋“863”高科技项目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大批项目,在边缘海构造演化、深海油气形成和赋存机制、海底天然气水合物调查、海洋矿产资源调查、海底大地电磁探测、海底快速化学探查等领域取得具有重要影响的成果,推动了学科建设。


中国地质大学海洋地学研究中心成立留念

进入21世纪,海洋科学学科进入发展快车道,2001年获得“海洋地质”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海洋化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和“海洋地质”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获批设立海洋科学博士后流动站,2011年获得海洋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海洋科学本科专业招生始于2003年,2015年开始与中科院、原国家海洋局下属相关海洋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共建海洋科学(菁英班)。为响应国家建设“海洋强国”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部署,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特色和学科优势,海洋学院于2016年7月正式组建成立。2018年新增海洋工程与技术本科专业并招生。2019年,海洋科学专业入选全国首批“一流本科”专业。



海洋地质资源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特色与定位


      海洋学院现有海洋科学湖北省重点学科1个,海洋科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海洋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1个,海洋科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1个,地质工程专业学位授予权1个。

     我校海洋学科在中国科学评价中心2006-2007年度《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报告》中排名全国第5,在2007-2008年度同类评比排名第4;在教育部历次学科评估中排名靠前:2009年全国第二轮学科评估排名第4,2012年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排名第5,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获评B档学科。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学校基于“建设地球科学领域一流大学”的战略考虑,将海洋科学学科的发展列入整体规划,将海洋科学(海洋地质)列为“211工程”一、二、三期重点支持学科群之一。我校海洋科学(海洋地质)于2003年、2008年和2013年连续3次被批准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17年9月,学校入围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一级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海洋学科纳入“地质资源”子项目重点支持



姜涛副院长参加国际大洋发现计划科考 

 陈刚副院长登顶珠峰开展科考研究


学院根据海洋学科建设需求,主动整合校内海洋学术资源,汇聚海洋研究力量,2020年1月,海洋地质资源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同年联合中南鹏力获批智慧海洋信息技术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支撑我校“地矿国重”“生环国重”建设,打造了从“海洋+”走向“+海洋”学术交流平台。学院紧密依托地质学与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两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形成了以海洋地质与资源为主要特色,以海洋地质、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和物理海洋为重要方向的科学研究格局。



一流的师资队伍

丰富的科研成果

02

海洋学院拥有一支年龄梯队合理、专业结构比较全面、研究力量雄厚的成长型教师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员工69人,专职教师47人,教授16人,二级教授3人,博士生导师22人,副教授30人。教职工队伍从建院初期的27人增至69人。学院拥有国家级人才1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计划”入选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湖北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湖北省“楚天学者”2人,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1人,学校腾飞计划入选者1人、摇篮计划入选者2人;拥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地质调查二级项目负责人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类项目负责人2人。



海洋学院教师们把责任扛在肩上,奋战在工作一线,他们的考察足迹遍布中国近海、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南北极,多名教师参加南-北极科学考察、全球大洋科学考察、珠峰高程测量,用行动践行“上天、入地、下海、登极”的地大诺言;海洋学院重视教师科研能力建设,引导教师积极投身“海洋强国”建设,主动承担国家科研任务。学院累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79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课题(子课题)1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1项、面上项目17项、青年基金12项,国家地质调查二级项目1项、地调协作项目12项,国家科技专项子课题5项,以及社会服务项目94项。学院承担项目合同经费1.7亿元,实际到位经费1.7亿元,年均到位科研经费4250万元,年人均科研经费在学校排位靠前。



学院代表性论文和奖项


十三五期间,学院师生共发表SCI检索论文172余篇,出版科研专9部,获得发明专利授权8项(近五年发表SCI论文200余篇,部分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GCA、Geology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学院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励14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9,第四完成单位)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6,第五完成单位)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中国航海学会等行业协会奖10项。学院重视教师科研能力培养,引导教师积极投身国家重大战略,主动承担国家科研任务。十三五以来,学院累计承担基金重大重点、“111”引智、重点研发等各类项目18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1.71亿元,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二等奖等科技奖励。



特色的专业培养

强大的交流平台

03

学院学生参观“海洋六号”科考船   


学院本科生赴秦皇岛河北海事局参观实习



第一次登上科考船的海洋学子


学院研究生参与中国大洋49航次科考


海洋学院重视实习实践教学环节,遵循“理论+实践”的特色专业培养模式。各专业实习实践教学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已经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每年暑期,学院组织师生分批前往北戴河、周口店、秭归、浙江舟山等地进行实习,理论学习与实践环节相融合,助力培育基础知识“实”、动手能力“强”、创新意识“潮”的新时代海洋科技工作者。



与波兰什切青大学签署合作协议


 科学无国界,期望在大学学习阶段有一段难忘的海外学术交流经历?让海洋学院圆你的出国梦!学院长期与美国、德国、俄罗斯、挪威、日本、韩国等国家及地区海洋研究机构保持良好合作关系。2019年,学院与波兰什切青大学签署学生互换协议,定期开展学术交流访问与学生联培。实施《海洋学院“一流本科”海外实习实践计划》,前两批确定资助36名学生进行海外访学,占本科生总人数的22%。



温暖的海洋家庭

广阔的发展前景

04

上:院领导参加师生下午茶活动 

下:新生家长见面会

 院领导坚持走进学生日常,给学生的心理、生活、学业等直接问题答疑解惑;深入招生就业一线,为学生和家长解决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外拓海资源,为学生和家长解决最关心的发展问题。



与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联合共建

海洋学院海洋菁英成长营开营仪式

与中交集团签订就业合作协议  


学院具有多样的师生交流形式,许许多多的良师益友就在你身边,带给你默默温情,照亮你前进的路。海洋菁英成长营会带你徜徉在丰富多彩的海洋学子第二课堂;“海洋之光”学术论坛,学术大牛带你把握科研最前沿;“老生带新生”中,学长学姐们会带你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少迷茫,多笃定;“师生下午茶”为同学们提供向老师们反映自己实际需求和问题的平台;“新老生交流会”中,学长学姐们会为大家分享学习和科研经验。学院积极为学生拓展就业实践基地,与中交集团、广海局、海口海洋地质调查中心等单位共建就业实习实践基地,十三五期间本科生升学率近70%,就业率97%。学院与中科院、自然资源部、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科研单位长期保持交流合作,为海洋学院学子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



各位同学:


      让我们在九月相见,共同成为具有向海图强理想信念、耕海探洋专业本领、放眼四海的国际视野、谋海济国的时代担当的新时代海洋人!







图文|海洋学院

微信编辑 | 谢林燕

审核| 魏海勇 王俊芳


地大更多资讯欢迎关注:

地大新闻网 voice.cug.edu.cn中国地质大学新浪微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抖音(CUG1952)学习强国“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
央视频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中国教育发布客户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今日头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腾讯视频“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号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融媒体中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