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 | 维天运通CEO 冯雷:无车承运时代的生存之道
演讲嘉宾:维天运通CEO 冯雷
(本文根据11月19日,由物流沙龙举办的“物流企业发展探索沙龙——武汉站”现场录音整理)
你好,今天和大家谈一谈“无车承运”这个热点,无车承运一直以来是交通部根据运输法制定的,叫做道路交通管理条例,里面规定了必须有车才能运,几十年下来,已经变成了大家有一辆车,就做了100台车的生意,有三辆车做了一万台车的生意,车辆不够用就到外面找,事实上全部都是无车承运,这件事大家都在做,到了营改增之后,增值税的纳税方式是环环抵扣,把没有车做了承运生意这件事暴露了,原来都藏着,就产生了无车承运的加速。
所以,大家都要重新在这个环境下找自己的位置,这是传统的生意链条,从货主不是运输的,从大三方、小三方、黄牛信息部、到卡车司机,除了两头都是中间环节,本身来讲他们好像都没有车,有车的是除了卡车还有谁?还有挂靠公司有车,这一个链条并没有完全把生态表现出来,有在物流生意之外的人,在同样挣着物流的钱,货主和大三方,我形容他在做地上生意,就是有合同要发票的生意。
我感觉有一点奇怪,因为都是平台型企业在申报,传统企业好像没有申报的。一开始我参加的讨论稿里面,倾向于有实际业务的传统企业,后来把基于平台进行了强化,我问了很多传统的老板,为什么不申报无车承运?他说我们要看看,我说为什么要看?但基本上不告诉我!我就开始猜,大家如果觉得猜得对给我一点点反馈,因为以前有大量的无法说的事儿,藏在了原来的生意里,比如发票开得如何,抵扣如何,分包如何,是不太愿意被监管的,这一次的无车承运是非常强调要监管的,这一次无车承运根本不在测试要不要用无车的方式组织承运,市场上一直在干,所以不用去试点。需要试点是政府如何管理这种行为,用什么方法管?政府就看上了平台,想通过平台互联网和数据化,来给政府提供一个无车承运的管理抓手。
物流公司的老板看清楚这些事后,要看看被管了以后有怎样的好处,没有好处谁来,有风险为什么要来?这一次申报的是平台,互联网化是市场的趋势,刚才我讲到,会有直采,怎么发生的?有很多线下的行为,可能给在座的各位传统老板切肤之痛,互联网的业务中间环节被去掉了。
一种情况大三方正在做的事情,他们服务了很多公司,他们想通过互联网平台内置机制,把互联网通道打通。
另一种情况是平台希望的,平台放在中间对于车的采购和连接通过我来完成,这两种方式是上层驱动,直采的方式已经通过互联网在进行迅速普及。
进行互联网化的时候,包括直采,其实简单的信息化做不到的,我们已经看到了无数的失败案例。我觉得做一个系统去让自己的人用起来,IT被骂得头破血流,为什么?实际上是利益问题!
如果一个大型的物流企业,不光是物流企业,大型的组织如果想进行信息化,这件事必须要先做,组织的扁平化、利益透明化和管理自动化,这三者要改变原来的管理架构和利益模式。
刚才的链条大家心里面都知道,为什么会有长长的,在整车干线物流上有分包链条,你们的业务从哪儿来的,真的必须分包给你吗?这件事是非常可疑的,为什么来?因为关系好,为什么要有关系好?为什么关系在里面起这么大的作用?是里面会有一些利益,这是作为老物流人都不用回避的。
扁平化和利益的透明化,就是要去掉这些东西,由货源方驱动干的这些事儿,会造成物流市场出现一些情况,首先会感觉货少,还有别的原因,直采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
三方公司一般是怎么生长起来的?其实我们是两头在外的公司,哪两头?客户在外面,用的资源天天请的车和仓也在外面,一是对外整合资源,外部利益链条延伸到企业内部,二是公司没有经过组织架构设计,自然生长,拿了一个项目派一波人开始干整合司机给客户做服务,不约而同大三方公司里面有很多项目,管不过来成立分公司,这决定了利益机制和权利分属怎么形成,我见过很多物流老板,他说我没有多少权,承担了所有的责任和钱的压力,但是还没有那小子挣得多,这是通常的情况。
在互联网时代,对比美国著名的罗宾逊,其实罗宾逊是一个重投入的公司,投入到了人才、流程、科技、并购里了,但在我们的大三方里并不是很容易进得进,因为有阻力,会出现利益重新划分,上面下面想得一样,企业文化是否能支撑,社会文化是很厉害的,只要有一个权利,自然利益会来,就形成了这样的阻力。我们三方物流的老板如果做大了,想把自己的企业变成一种更有活力的,更有清晰利益分配的格局,其实很难。
有一个原因是链条里有很大是大的分包,也不是大三方公司不知道,但为什么还会存在?除了刚才说的灰色利益的问题,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要把开发票垫款杂活累活甩出去,无车承运的核心是发票和税的问题,如果在无车承运借助各种各样的新政策,大三方解决了这个问题,请问分包的理由是不是少了一大块。
在这层分包取得了相反的趋势,大三方会产生新的变化,会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内部重组和机制优化。从上游来看,这个变化已经开始了,作为原来实际干活的中小企业,怎么做?看整个物流市场,我把它分成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标准化市场,这个要靠规模和资产布局,提高资产效率,到哪儿都行,比如顺丰快递都是标准化物流,产生了标准化合作和分包。
另一方面是个性化服务,包括要请客户吃饭要账,设计单独的方案,如果大三方要实现标准化和个性化柔性化的结合,如果不进行一定程度的标准化,企业没有办法运转,每人都一样,变成了上百的集合,这个公司就不称为公司。
通过变革,如果无车承运关系调整好了,大三方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理论上来讲无车承运可以优化使用资源,重投入在客户服务和解决方案上,但必须先进行内部改革,这个内部改革如果没有环境的重大变化,实际是难以做出的。
第一波平台申请无车承运非常踊跃,第二波大三方会进入到这里面,因为他们在内部做平台很容易。
现在的互联网跨界平台,如果想在无车承运环境下找到自己的生存点要做很多努力。这部分怎么办?有很多小三方,从大三方下面拿货,或者年营业额小于1亿,小三方原来很灵活,现在活少了怎么办?
第二黄牛信息部怎么办?他们在市场里非常多,我看到这两年的趋势,很有可能两个生意在一家公司里同时做,既在做快车的生意,又在包厂家货,还可能做一点专线,做得非常杂,能做什么做什么,在这种分包链条开始变得混乱,分包业务变得少的时候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互联网和借助无车承运事情上,把自己变强,这时候满足只做地下,没有票据没有信用,没有这种地上信用的事情,是没有办法生存的,以后大家都会在一个透明的环境里共同竞争。
有一种使用外部平台的方式,把自己全销出去,很多人宣称你到这儿来选有了,最主要想把你的业务变成他的业务,这种平台的归宿一定是三方公司,这是一种被吞噬的过程,有人说这是趋势我不信,中国的市场需要非常多的能个性化服务的中小微企业生存和服务,但是中小微企业,一下子被遮在地下的状态变成地上竞争的状态,他自己是否做好了准备?这是项目,这是会计报表,这张报表谁天天能看到?每一个项目能做出来?这很重要,我接触过太多老板,对着这张报表,不知道自己哪一个项目挣钱,哪一个项目收款,往往发生在1千万到5千万级别的公司里,大家要节省的钱,请不起太好的财务内控,一个业务能不能挣钱,不同的业务有的要垫资,有的有收款周期和请车的价格起伏,如果不能够在每一个经营周期里清楚的看到自己的成本变化,最多是凭着勤劳去挣取市场平均利润,做到最后,也只有靠老周同志的保险来挣一点钱,就是挣风险的钱,这并不是我们所需要看到的。
如何在即将出现的激烈竞争场景下挣到钱,还是要靠我们的精细管理和经营,这种精细的经营作为我们中小微企业,可以在自己这边,通过系统和平台的力量,把自己的业务管好,把生存搞好,同时这张报表,能采用公开的数据化增加自己的信用,能展示出自己对生意的管理能力,展示出自己在金融方面的信誉,包括向保险公司展示。
我们做了很久,一直在找自己未来的定位,一直以来我们把自己作为工具给大家用,在新的无车承运世界,我们想把自己作为舞台,在舞台上提供各种便利,帮助大家,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成长,这是我想讲的最主要的态度。世界真的变化了,无车承运真的来的,这个来了会改变所有的生存状况,因为是从法律外在刚性进行的规划,所以这个时间点,大家的生存状况如果不跟上时代,就一定会变得更糟。希望大家都能变好。
近期精华文章推荐:
京东物流开放战略|做中国商业社会基础设施提供商,是要动谁的奶酪呢?
阿里巴巴+苏宁+三江 VS 腾讯+京东+沃尔玛,谁是未来新零售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