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柯卫+溪山清远:胡同里的最微音乐厅



由建筑师柯卫&创意品牌溪山清远

联合策划“遇见什刹海”之“九个院子”

院落更新概念方案展&创意设计品牌展

将于2016北京国际设计周期间

(2016.09.23-10.07)

刘海胡同24号展出


 刘海胡同24号



该院落位于后海南侧,刘海胡同南侧


刘海胡同:东起松树街,西至德胜门内大街。据传得名于一位明朝叫刘汉的人。于清乾隆时,开始被改作刘海胡同。



院落更新概念方案

文化碰撞

CULTURE COLLISION



柯卫
CHIASMUS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主持建筑师


文化碰撞

胡同改造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后海酒吧一条街、南锣鼓巷……将四合院改造成酒吧、餐厅等,已经成为一种固定的商业模式,蔓延在北京的小巷弄堂里。能否找到一种新的模式,让改造后的空间更多的服务于胡同里的居民?


刘海胡同24号院曾经是一个拥挤的小院,杂物堆积、过道狭窄。它存在于一个充满年代感的小胡同里,这里的人民延续着祖祖辈辈的生活。希望将这个小院改造成北京最小的胡同剧场,给周边区域注入新的活力。


将非承重墙体拆除,使得空间变得开阔、通透。现代的空间形式与传统的建筑元素相互碰撞,新的生活方式与原有院落空间重叠交错,以此来使空间获得新生,并对胡同文化致敬。


音乐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


是什么吸引了你?是爵士的独特音色,还是R&B的节奏鲜明?是民谣的缠绵悱恻,还是摇滚的歇斯底里?


在前往刘海胡同24号踏勘时,为了在胡同中创造出一个跳出酒吧、café等传统模式的实用空间,设计师柯卫便萌生了一个想法:我们有没有可能将这个小小院落与剧场和表演空间项目联系,改造为胡同里的最微音乐厅


不是1600座,不是800座,也不是200座,而是将这个占地118㎡的四合院,打造为一个独特的、以音乐为语言的文化交流空间,使艺术走进人们的生活。




刘海胡同24号曾是一个拥挤的小院。前前后后几代人在这里生活过,居民自发地改建、加建,将原本不大的院落又划分成了更小的空间。改造前,院子里住了两户人家,共用一个厨房和卫生间。


     打开+植入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由于剧场需要开放的大空间,所以改造的第一步是尽可能地打开空间:拆除所有加建的非承重墙,只留下木结构,还原最初的大尺度空间


在院子中垂直插入一个金属盒子,其中有入口、舞台、舞台设备和通往二层平台的楼梯,包含了最微音乐厅所需的所有功能。水平方向插入另一个带有可开合窗扇的体块,将四合院里原先的正房变成观众席,面向院子中央的舞台。




       文化+碰撞     雅俗共赏的交融




完全保留的原始传统建筑形式装载了现代的室内空间。观众席后方可以开合的窗扇,在有需要时可向外部打开。演出时,音乐从窗口飘出,胡同里的市井生活与院子里的当代表演艺术便会在此时此地发生交汇。


为了避免过多的音乐演出造成的扰民问题,关闭窗扇,内部便会形成一个私密的音乐静赏空间。




柯卫希望这里成为一个亲民的“音乐学校”,在这里,可以为胡同里的居民演奏只有在大剧院中才能看到的提琴、黑管等乐器——或许这里将成为孩子们的音乐启蒙之地。




人们也可以在这里开展沙龙或论坛活动,进行学术交流或展览。在结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或在休息日的休闲时光里,看看展,侃大山,听听音乐,喝喝红酒、咖啡或老北京豆汁——是的,这里就是一个保有老北京四合院风貌、“咖啡与大蒜”并存、雅俗共赏、各种文化在此交融碰撞的理想空间。





设计周期间布展方案

刘海胡同24号

NO.24 Liuhai Hutong



在展览期间,柯卫将用另一种形式实现建筑方案的概念,并将在院子里安排音乐演出,在院子中插入表演空间。


△插入表演空间

△轴测图


△一层平面图


新插入的体块被白色透光布料包裹,罩住整个院子,越出院墙,在立面上形成一阴一阳的对称形式。院子和室内的所有墙面、地面、木结构都被刷成白色,与植入的空间融为一体。


配合演出时的舞台灯光,空间将呈现重塑的多种可能;舞台延伸到空间的每一个角落,舞台与观众席的界限因此模糊,人们将获得独特的视听体验。



布展空间将结合溪山清远明式家具中造型较为简洁的方凳、平榻、长桌等,摆放在观众席和讨论区内。这些家具可以自由组合,以满足不同的功能需要。



创意品牌:

溪山清远

家具境界

PURE FORM / 纯粹制作



溪山清远从中国艺术中重新汲取生活的意境,创造当代生活里中国独有的精神空间,让中国生命哲学和审美中的真意和诗性重新成为当代生活的样式



溪山清远就是去建设这种生活里的诗意,去复现我们生活中丢失的桃花源。这是一种心灵的应答和领悟,溪山清远就像关于生活的作品, 重新把我们置入内心的山水和心灵的景观之中。





遇见什刹海问答

由北京天恒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天恒正宇投资发展有限公司、CBC(China Building Centre)共同主办,《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承办的“遇见什刹海”将于北京国际设计周期间在北京什刹海地区盛大绽放,围绕什刹海的历史街区和院落展开,包括“九个院子”“洞/和光同尘”“回归•院生活”等。


“遇见什刹海”的主题是“约会设计与艺术”。什刹海地区是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也是北京仅存的几片原住居民区,这里保留了大量传统院落和街巷。新时代已经为什刹海注入了活力,而我们此次的课题是:如何通过设计的力量复活什刹海


1我们什么时间可以看到“遇见什刹海”?

“遇见什刹海”将于2016年9月26日盛大开幕,持续到10月7日。


2我们怎样才能参与“遇见什刹海”?

所有院子在展览期间免费对外开放,可自行前往参观。


3“遇见什刹海”还有没有其他内容?

每个院子在展览期间还会开展与各自主题相符的丰富活动


4“遇见什刹海”内容是什么这些院子在哪里



△“遇见什刹海”设计地图,点击可放大


0“遇见什刹海”信息中心功能:可以在信息中心领取“遇见什刹海”设计地图与设计手册。地点:西城区乐春坊5号院


1“洞/和光同尘”内容:联合此次北京国际设计周的主宾城市——首尔 , 由韩国著名建筑师、首尔城市总建筑师承孝相携200多位韩国建筑师,展示首尔市在城市复兴方面的思考和成果地点:西海西沿10号院
2“回归·院生活”内容: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边兰春联合张弘青山周平汪铮董元铮李久太五位建筑师与由国家文物专家倪吉昌教授和主设计师史琦陈欣伟带领的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传统建筑团队一起在什刹海片区、乐春坊等重点区域的设计改造成果、营造胡同氛围,以及区人口疏解、解决民生和提升生活品质等方面所做的设计与尝试进行集中展示。地点:西城区乐春坊1号院
3“九个院子”内容:九个院子、九个主题、九种体验。九位来自中国不同地域的知名建筑师受邀参加针对什刹海地区九个院子的院落更新概念方案展,他们将新的生活方式嵌入既有院落空间,这是建筑师们对什刹海旧城更新的一次集体思考。院落里还将分别呈现来自九个领域的、最有影响力的创意设计品牌,它们代表着不同的文化价值、先锋思想和设计潮流。
护国寺西巷37号——叠合院建筑师:李兴钢 + 品牌:智库咖啡
东煤厂胡同甲41号——在园
建筑师:崔彤 + 品牌:建筑之外

苇坑胡同14号——四院记建筑师:王维仁 + 品牌:理想国
金奖胡同5号——遇见金奖建筑师:刘克成 + 品牌:虫儿影像
水车胡同24号——隐匿的过去 悬置的未来建筑师:章明&张姿 + 品牌:尖叫设计
金奖胡同7号——胡同老人儿童之家建筑师:张轲 + 品牌:锐驰
大半截胡同7号——城市延长线建筑师:刘珩 + 品牌:上布素麻
西枪厂胡同甲12号——融·合院建筑师:李亦农 + 品牌:品那儿
刘海胡同24号——文化碰撞建筑师:柯卫 + 品牌:溪山清远


编辑:Alexandra


本文由UED整理,正文内容与图片版权归CHIASMUS建筑事务所与溪山清远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遇见什刹海”    微信号:yj-sch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持续获得更多精彩内容

关注遇见什刹海,点击链接阅读往期经典

崔彤+建筑之外:来这个立体园林,沐浴一次禅师讲堂的精神洗礼

章明×张姿+尖叫设计:冷淡风的胡同深处,竟暗藏了一个花花世界

李亦农+品那儿:邻里交流的融合空间

张轲+锐驰:集成空间的集成生活

刘克成+虫儿影像:住民宿,还能当图书馆馆长?

刘珩+上布素麻:最小的大院与胡同里的开放城市

李兴钢+智库咖啡:在什刹海老院里叠合了层层空间,飘出阵阵咖啡香

王维仁+理想国:北京胡同四种院落的空间原型

九月!来什刹海约会设计与艺术

李亦农:什刹海,旧城更新中的“幸运儿”

王维仁:四合院更新的精神 | 遇见什刹海

刘珩:学习历史,引入未来 | 遇见什刹海

九位思考者诠释别样四九城 | 遇见什刹海

朱小地 | 寻找永恒的“四合院印迹”

遇见 | 走进什刹海的九个老院子

遇见什刹海 | 约会设计与艺术


UED官网

www.uedmagazine.net

媒体合作邮箱

Zhaomingcbc@qq.com

新浪微博

UED城市环境设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