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靠提升这个能力,光明日报做大做强“朋友圈”

毕玉才 刘宇航 新闻战线 2024-03-26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摘要


如何更好地团结、联系、引导、服务知识界?光明日报作为主流媒体,要始终处在服务国家治理、服务社会建设、服务经济发展、服务民生改善的重要位置。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媒体生态显著变化的今天,将服务意识贯穿整个新闻生产流程,推动全媒体建设。



靠提升这个能力,光明日报做大做强“朋友圈”
毕玉才  刘宇航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光明日报创刊70周年的贺信中明确要求:“坚守思想文化大报的定位,坚持守正创新,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继续“团结、联系、引导、服务知识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如何更好地团结、联系、引导、服务知识界,传递党中央对广大知识分子的殷切期待和热情关怀,把广大知识分子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是光明日报在新时代全媒体发展战略中面临的全新课题。解答这一课题,核心抓手在于“服务”。对知识分子的紧密团结、深度联系、有力引导,都需要通过有效服务来实现,服务职能是媒体本质属性的题中之义。
光明日报始终坚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掘优势资源,通过创新服务模式、增强服务能力、拓展服务对象的方式,持续提供高质量、特色化、多维度的新型服务,积极打造To B(To Business,面向企业客户)、To C(To Consumer,面向一般用户)、To G(To Government,面向政府客户)的“服务型媒体”。紧扣知识分子的关切,形成服务知识分子、满足知识分子核心需求的服务能力。


创新服务模式,

为服务知识分子的机构服务;

面向知识界,打造To B服务平台

在成长为一张全国性思想文化大报的历程中,光明日报在意识形态、思想理论、文化艺术等领域,形成了面向知识界的闭环式平台型媒体,具备权威信息提供能力、深度服务能力。光明日报全媒体建设的全部探索,都围绕着知识界的核心需求展开,集中全力打造新媒体格局下有效服务知识界的新型平台。通过具有高度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和强黏性的服务平台,切实做大做强光明日报“朋友圈”。
2020年起,光明日报启动“客户端升级及光明号开发”项目,打造面向全社会开放的内容创作与发布平台。“光明号”是面向全国众多媒体、机构、地方及个人开放的内容创作发布平台,该平台的建立也是光明日报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强化与受众连接,以开放平台吸引广大用户参与信息生产传播,推动自身媒体融合工作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吸纳汇集知识界多元内容生产者的知识和思想。平台邀请全国科教文卫理等领域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研究机构及专家学者等优质内容创作者入驻,共建知识分子的移动精神家园。
开发运营“光明号”开放平台,我们不断汇聚知识领域优质内容,提升光明日报全媒体矩阵内容丰富度。按照数据统一、平台融合的原则,以提升用户体验,构建大数据支撑的全媒体策、采、编、审、发流程为目标,结合报社实际,设计规划了具有光明日报特色的全媒体技术平台方案。同时,结合报社光明日报特色栏目内容,将知识界数据库、AR(增强现实)电子报、4K直播等功能,融入具有光明日报特色的新版界面中。让客户端拥有更丰富的内容展现形式,更多样的互动功能,大幅优化用户体验,提升用户活跃度,扩大光明日报影响力。 
目前,“光明号”已吸引了包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孔子博物馆、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音乐家协会在内的数百家优质内容创作者入驻。这些入驻机构本身就是知识分子的聚集地,其不仅生产知识分子关心的内容,还聚焦知识分子在各个领域的热点与话题。
我们坚持从用户的视角出发,摆脱了过去记者和编辑单向生产、用户被动接受的模式,为机构搭建平台,通过内容来提供服务。因此,机构与用户的服务需求是首要考虑因素;平台的差异化,是“光明号”取得成功的关键,而提供良好的体验感是前提。通过搭建“光明号”的平台,让光明日报客户端的日活用户不断增加、用户黏性不断增强。
当前,光明日报客户端正着力通过“光明号”构建面向知识界的信息传播平台,以客户端为中心探索多元信息传播渠道,为科教文卫理等领域的机构提供图文、视频、音频、直播等全媒体内容发布和全流程信息管理服务。为确保平台内容安全可控,在开展“光明号”入驻工作过程中,运营审核团队一直对申请机构高标准、严要求、强把关。自2021年7月30日“光明号”平台上线以来,目前总计发布内容1万余条,极大地丰富了光明日报客户端的思想文化原创优质内容。
从运行效果来看,“光明号”平台为光明日报移动端的内容向外延伸,与各方机构保持密切合作提供了全新的机遇和保障。内容聚合分发的优势正逐步显现,“光明号”在知识分子群体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有力调动了知识分子群体参与优质内容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增强服务能力,

为媒体深融时代的知识分子服务;

面向知识分子,打造To C服务平台

在媒体融合下半场,光明日报全媒体的建设始终坚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内容生产、信息传播等能力为基础,将服务意识贯穿于内容生产全流程和各环节。我们充分发掘光明日报70多年来的优势资源,不断增强对知识分子的服务能力,持续打造高质量、特色化、多维度服务的新型媒体。
强化核心内容生产,提供高质量传播服务,创新舆论引领能力。光明日报的融媒体内容生产始终以“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为宗旨,坚持评论立报、立网、立端,将新闻时评作为融媒体内容建设的战略重点。近年来,我们还着力打造“光明智库”,把智库力量引入全媒体内容生产之中,增强了舆论引导的理论厚度、专业深度、现实热度。
在原创内容生产方面,我们紧密联系团结扎根在中国大地上的知识分子,为知识分子服务。几十年来,一代代知识分子主动选择到基层去,到边疆去,让青春之花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绚烂绽放。
为了以知识分子激情燃烧的故事帮助广大青年学子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确定自己的人生坐标,光明日报自2021年7月19日起,开设“奋斗青春 无悔抉择”全媒体专栏,以深度报道、微视频等形式聚焦扎根基层和边疆的知识分子典型人物,记录他们的青春与奋斗,展示他们的梦想与收获。专栏累计推出20期报道,相关文章和视频产品在移动端传播量近2亿。
建设特色网络平台,提供专业学术服务,创新核心受众服务。知识分子是具有较高程度文化专业知识,并以积累、传播专业知识为本职的脑力劳动者群体。这一群体的鲜明特色,在于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结构,有学科背景、学术领域、学识追求等“学术身份”。对于他们所在领域的知识结构更新、学术成果发表、学术成就及职级评价等,无疑是知识分子群体的核心关切。为此,我们在做好对知识分子的日常联络及宣传报道等常规工作之外,重点关注并服务其学术成长,在“光明号”上为用户提供信息检索、资料获取、资源管理、个人资料库生成与维护等一站式服务。
我们与高校共同设计开发了名为iWaes的“思想理论网络文章评价系统”。该系统由光明网联合光明日报社理论部、南京大学共同设计开发,收录了包括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地方社科院类网站、国家高端智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社科基地、高校研究中心、重点理论网站等150余家网络媒体发布的原创理论文章,并在文章基础数据之上,邀请专家进行同行评议,通过数学模型加权获文章综合得分。作为第三方评价体系,iWaes聚合了网络理论文章作者队伍,充分发挥了思想文化媒体的选优评价职能,进一步扩大了光明日报的影响力,也为报社事业发展拓宽了路径。
善用品牌资源,提供垂直性行业服务,强化产业局部覆盖能力。光明日报客户端以频道、栏目对接评论部社评室、智库办、重点报道室及各部门,以特色内容的融合生产牵动整体转型,实现了影响力传播力的“双突破”。在知识分子栏目建设方面,光明日报客户端首页底端设置“知识界”入口,下设“名家”“访谈”“学者”“新锐”“人才”“追思”等多个子频道,主动传递党中央对知识分子的关怀,让有突出贡献的知识分子成为互联网读者中的“网红”。
客户端在教育频道开设“教育观察”“学科探索”“青年阵地”等专栏,通过行业专家解读教育政策、讨论教育界热点话题,追踪教育界学科的发展与成绩,聚集青年人的思想动态。在科技频道推出“光明生态观察”专栏,下设“媒体观察”“专家观察”“全民观察”“生态影像”等子栏目,一方面“转译”报纸教科新闻版和生态文明版文章,另一方面适配移动传播。文化频道开设“艺坛杂议”等专栏,汇聚文艺编辑部直接间接联系的文艺界知识分子智慧,与互联网读者积极互动。 
以上探索是基于机构媒体的编辑选优功能,拓展全媒体内容生产能力而进行的学术发表、信息发布、知识提供等传统功能的延伸。但我们并不满足于此,而是力图构建服务知识界的平台系统,目标是凝聚光明全媒体在整个学术领域的优势资源、生产能力、平台载体、分发渠道等,通过自主开发与广泛合作相结合,推出丰富立体的产品与服务,打造一个为中国学术界、学术管理界、学术成果使用界所用的新型学术服务系统,并持续提供基于此系统的强大的生产服务能力,从而更好地以学术讲政治、以文化讲政治,推动形成“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

拓展服务对象,

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政府服务;

面向移动用户,打造To G服务平台

作为主流媒体,要始终处在服务国家治理、服务社会建设、服务经济发展、服务民生改善的重要位置。在媒体生态显著变化的今天,我们全力打造自主可控平台、知识分子智媒聚合平台,通过自主平台向上服务中宣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向下对接各级政府及融媒体中心,横向融通教科文卫等领域及新社会组织中的专家资源。
在最近的大调研中,光明日报视听团队组建影像视听调研组,深入各地,用全媒体形式为城市和地区打造城市文化名片。在调研组深入山西临汾调研的过程中,发现临汾的“丁村遗址”“陶寺遗址”“大槐树遗址”等诸多遗址都是华夏文明绵延的印记。一个遗址,连通了中国大陆人类发展史谱系;一座古都城,初现王权礼制及早期国家的基本面貌;一棵古槐树,扎根五湖四海游子思念故园家国的赤诚心底。通过与地方政府的深入交流,我们发现这些散落在临汾的华夏文明印记,向世界娓娓道出“何以中国”的历史答案。调研组根据临汾这座城市“集家国于一城”的突出特点,围绕家国情怀,总结归纳出“何以中国 何以家国”的城市文化名片,使临汾的家国情怀在祖国的大地上穿越古今。图文产品一经发布后,获当地政府与各大平台的一致好评与积极反响。

光明日报客户端正着力通过“光明号”构建面向知识界的信息传播平台。
作为以思想理论为特色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光明网积极与各级政务新媒体加强合作,目前已与数十个中央和地方部门的上百个政务新媒体开展合作。光明网在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的指导下,成功组织了6届“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宣传活动,该活动已成为全国非遗领域影响最大的宣传活动。在党的二十大前后,光明网与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司合作,推出5集系列微纪录片《非凡十年·我的环保故事》,深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在生态领域的成效。
光明网与北京市东城区合作,策划实施“36小时极限短视频大赛”。36个团队分布在北京东城区的36处文化地标,在36小时内集中拍摄创作,以短视频展现北京城市风貌与人文画卷,产品在多个社交平台展播。党的二十大期间,光明网与天津市网信办合作,推出了一组思想理论短视频节目《思想的力量——天津这十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节目以每集4-5分钟的短视频形式,展现天津各界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活事例,彰显了真理的力量,揭示了天津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背后的理论逻辑。
通过拓展服务对象,光明日报发挥自身优势,面向移动用户,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向各级政府提供服务,将自身打造为面向政府的服务平台,深度参与服务国家治理、服务社会建设、服务经济发展、服务民生改善,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结  语
通过打通知识分子集群的“上下游”,构建媒体深融时代To B、To C、To G的服务型媒体,为光明日报社全媒体内容生产的权威性、专业性、精深性筑牢了基础,更为全媒体格局之下办报逻辑的深层次变革提供了例证,有利于光明日报社从根本上把握新发展理念,建设兼具主流价值和创新活力的全媒体平台。创新服务能力,构建服务型媒体,应更准确地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实用性需求和情感价值需求。打造传播生产力的服务平台,不是“以谁为主”,而是要将PGC(专业生产内容)、UGC(用户生产内容)、OGC(职业生产内容)等形式,有效地纳入全媒体传播生产与消费的全链条,顺应“人人都是自媒体”和“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混合传播形态。同时,将更多内容形式纳入主流媒体管理,不断形成可持续“破圈”的全媒品牌。如此,才能更好地顺应时代潮流,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
(作者毕玉才系光明网党委书记,刘宇航系光明日报技术与视听部记者)
责任编辑:王  月
本文刊发于《新闻战线》2023年8月(下),原标题为《提升服务能力,切实做大做强光明日报“朋友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