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光明日报:在媒体深融时代锻造“光明气质”

毕玉才 刘宇航 新闻战线 2024-03-26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新闻战线

摘要

优秀的作品、优质的内容自带流量,可以穿透平台、穿透形式、穿透边界。视听产品作为全媒体时代的重要产品形态,承载着媒体内容生产的品格与气质。光明日报作为面向知识分子的思想文化大报做出了一些探索,光明新媒体在主战场有了一席之地。


光明日报:在媒体深融时代锻造“光明气质”
毕玉才  刘宇航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扎实推进媒体深度融合”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以来,媒体融合发展经历了“相加”“相融”“深融”3个阶段,从构建“现代传播体系”到“全媒体传播格局”,媒体融合发展不断向纵深推进,媒体属性也在不断升级。
内容生产始终是主流媒体不变的核心。视听产品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产品形态,承载着媒体内容生产的品格与气质。光明日报作为面向知识分子的思想文化大报,在视频报道与视听产品生产中做出了一些探索。
每年全国两会,都是各家媒体在新闻主战场的一次亮相与“比拼”。从中央媒体到地方媒体,大家拿出“干货”,迎接挑战。如何锻造具有光明气质的高质量产品,是光明日报新媒体视听团队始终思考的问题。通过团队的努力,让光明声音和光明特色在全国两会期间持续绽放,重点产品全网转发、多个产品登上微博热搜榜,中宣部《新闻阅评》多次点评肯定,光明新媒体在主战场有了一席之地。‍


打破边界,策划先行,以“全媒思维”创全媒格局
随着媒体融合发展,一次采访,多渠道分发,多平台供给,这种全媒进程需要记者具有全媒体思维,打破了传统的记者边界。在创作视听产品时,全媒体思维尤为重要。有了全媒体思维方式,才能准确策划产品的主题,面对视听产品快速迭代的竞争,体现主流价值。
打破记者边界,发挥人才优势,组建产品排头兵
今年全国两会,光明日报上会记者在新媒体平台所有的出场统一称“光明日报记者”。从“光明日报记者”发展到“光明日报融媒体记者”,从“融媒体记者”到“全媒体记者”,再回归至“光明日报记者”,这就释放出一种信号,随着媒体深融,记者的跨界融合也迈上新台阶。
“不会写稿的摄影师不是好导演”,深融时代的记者已成为“全能兵种”。文字记者与视频记者互相协作,搭建产品小组,擅长文字就多写文案,擅长剪辑就多做后期。通过人才融合,组建产品排头兵,共同发挥优势。
产品策划先行,记者主动出击,多种形态布局
在两会开始前,新媒体视听团队就主动策划了一系列适配会前、会中、会后的创意与方案,将不同方向、不同品类的产品归类,按主题和平台划分,分批次策划制作。

原创微视频作品《春天的脚步》,选用各代表团到北京参会的新闻现场素材,以“春天”为切入点,通过人民走过的“路”为创作主线,回望过去非凡十年我国在农业、教育、文化、科技等方面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比如,开会前的预热产品,策划制作了知识性科普系列问答产品《两会知识快问快答》,产品针对人大和政协的换届及本次两会的重点话题进行解答,让不了解两会的网民熟悉两会议题,关注两会议题。通过系列产品,青年网民在光明日报各新媒体账号留言,增强产品互动性的同时,也给创作团队带来了新的创作思路,推出新的产品。
敏锐捕捉新闻,以全媒体思维,创全媒体格局
优秀的视听产品创作离不开现场,没有现场感的作品就失去了生命力,报道也会失去意义。一线上会记者带着有温度的心、全媒体的脑,在新闻一线及时捕捉“活鱼”,让产品及时落地。从文字采写到视听产品生产,今年两会上每一位参与报道的记者,都发挥了自身优势,以全媒体思维开展工作。有的记者能够独立采访拍摄、剪辑包装,同时给报纸提供文字图片稿,体现了全媒体思维工作方式的特点。
3月4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在京开幕。开幕当天,光明日报新媒体视听团队策划制作原创微视频作品《春天的脚步》。作品在第一时间选用各代表团到北京参会的新闻现场素材,以“春天”为切入点,通过人民走过的“路”为创作主线,回望过去非凡十年祖国在农业、教育、文化、科技等方面取得的历史成就,展现新时代各地区、各行业的知识分子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精神面貌。作品通过“路”和“春天”两个意象,摆脱了说教式口号,通过新颖的视觉寓意传递主流价值。通过全媒体思维,将丰富细腻的画面与富有感染力的故事线索结合起来,为大会的召开营造良好氛围。


尊重新闻规律,提升传播效能,持续打造契合新媒体传播规律的新闻佳作
人在哪里,哪里就是舆论阵地。从媒体的价值来讲,人在哪里,媒体的价值就在哪里。光明日报视听团队做出了尊重新闻规律,提升传播效能,持续深耕内容的选择与判断。
把握新闻特质,坚持“内容为王”的创作基础
从短而小、小而精的作品,到重大主题重大内容的创作,都深刻把握“内容为王”的创作基础。2020年全国两会开始,光明日报记者就跳出传统平面报道视角,通过Vlog(视频博客)的报道形式,为受众呈现临场感更强的全景式体验。
今年两会,突出了Vlog产品的个性化和风格化,持续打造“两会进距离”栏目,以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进进的独家视角近距离看两会。在《两会进距离:记者带你多视角体验两会现场》中,无意出镜的拍摄神器、天安门前早晨7点的太阳、人民大会堂安检入场、工作至凌晨的感受,让记者和屏幕外的用户视线齐平,物理距离变得更近,从而拉近了与用户的心理距离。记者通过有温度的内容传递两会现场实况,让观众感同身受。在作品《在今年全国两会第三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中,我终于获得了一个提问机会》中,记者记录了自己在现场争取提问机会,解读部长回答问题的全过程,以小切口展现硬核内容,在社交平台独具特色。
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光明视听团队第一时间推出原创微视频作品《我们从春天出发》。上会记者在大会闭幕会现场采访了多位知识分子代表委员、少数民族代表委员,与他们交心谈心。从航天发展、生态保护、乡村振兴等角度,全方位展现新时代各行业人民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作品以“春天”为意象,以“从春天出发”为创作线索,同时加入闭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现场讲话的同期声和人大代表的强烈反响等素材,展现新一届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强烈信心。视频最后,代表委员齐声喊出“我们在春天里相聚,我们从春天里出发,我们一起向未来”,体现了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履职信心。作品发布当天就获得全网转发、新浪微博热搜等多平台置顶推荐,总阅读量超过2亿。

光明视听团队策划制作原创微视频作品《我们从春天出发》。

提升传播效能,以正能量内容增强传播价值
如今,每个平台的属性和风格虽有差异,但可以看出舆论生成的路径实际上是社交平台和传统媒体之间建立和共生的关系。媒体深融时代的传播,演进为更复杂、更高级的混合型传播形态。产品传播形态的变化,更是影响着大众舆论的生成。
两会期间,视听团队策划制作《两会60秒》《光明看两会》系列短视频产品,以每天2—3个视频的频率发布,通过“短平快”的形式持续传递光明声音,介绍科技创新、生态环境、教育发展等热点内容。作品内容丰富、干货满满,积极传播两会精神,激发网民对两会的关注热情。

光明网推出系列短视频产品《两会60秒》。

以“量变”促“质变”,用“高质量”带“强流量”
移动传播时代,产品的议题设置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何把关注你、属于你、喜爱你的受众留住,让用户不流失,持续以“量”带“质”,把有意义的新闻做得有意思,把有意思的新闻做得有意义,让作品入情、入理、入脑、入心,让新闻入声、说景、传情?可以说,当代知识分子真正爱看的内容体系,就是我们创作的内容资产,更是我们的创作资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没有平时的积累,也不会有关键时刻上主战场的底气和信心。

光明日报全媒体专题报道《奋斗青春 无悔抉择》,聚焦扎根基层、将青春奉献在祖国大地的知识分子,记录他们的梦想,展现他们的收获,为新时代青年树立榜样。

在日常新闻产品生产中,视听团队以各时段重要节日为创作时间线,以各自关注和擅长的领域为基础,创作了大量作品,积累了丰富的报道与制作经验。二十四节气、五四青年节、母亲节、父亲节、国际护士节、中国医师节、教师节等,视听团队在日常就做到重要节日、重要宣传节点产品不缺位,其中不少作品被全网转发,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内容生产的能力与水平。同时,在面对重大策划和重大任务时主动出击,制作原创产品、展现创作能力。譬如,系列视频《奋斗青春 无悔抉择》《这些文化遗存现今的模样》,这些重点产品都在各平台广泛传播,备受好评,以“高质量”带出了“强流量”。

光明日报全媒体专题报道《这些文化遗存现今的模样》,每期报道聚焦一个文化遗存,由记者引路,与读者共同探寻,体会其深蕴的传统气韵,“目睹”其历经的沧海桑田。


推动内容高质量生产,锻造具有“光明气质”的话语体系
传播主体多元化、作品主题和传播渠道多样化,是媒体深融时代产品的重要属性。优质的新闻作品,是以新闻的方式讲述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采制新闻精品是光明人不变的初心。视听产品要体现光明日报的人文情怀、光明品格,锻造具有“光明气质”的话语体系,让优质产品不断“破圈”。
把握重要节点,探索独具“光明气质”的产品
3月8日,两会遇到“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团队及时设置议题,结合总书记对广大妇女同胞的祝福,第一时间策划推出原创微视频《致敬春天里最美的她们》。上会女记者采访了来自工商界、教育界等行业的知识分子女代表委员,介绍自己相关的提案建议及对妇女同胞的祝福。产品采用“面对面”访谈的形式,内容平实而富有温度,展现了春天里“她们”昂扬向上的面貌。

作品《致敬春天里最美的她们》,采访来自各行业的知识分子女代表委员,内容平实而富有温度,展现春天里的“她们”昂扬向上的面貌。

记者本身作为新闻事件的亲历者,通过风格化、人格化的表达拉近与用户的距离,从平视的角度切入,可以让用户快速有效地了解新闻报道内容,这也是年轻观众乐于接受的一种报道模式。我们也致力于贴近年轻人的思路和方式创作潮流产品,让更多“硬核内容”独具“光明气质”。
引领社会风尚,持续传播主流价值
做产品的核心之一就是创新,应不断超越自我,持续生产符合主流价值的作品主战场,便会一直有你的阵地,也会一直“听到”平台和用户的需求。平台需要,用户需要,读者需要。有需求就有必要去深入研究探索。如何通过产品引领社会风尚,传播主流价值。我们的经验是,不讲生硬的道理,拒绝说教式的口吻,免去材料式的汇报。比如,用故事性的旁白、真实的新闻素材来解释观点,把文件语言、专业术语转化为视听语言,让产品更富个性化表达,让主流价值直抵人心。
妇女节当日,各平台都推出了相关的产品和话题。创作团队及时捕捉平台需求,抓取受众情绪,积极与用户建立关联,主动设置议题,策划推出原创产品《光明的“她们”奔跑在两会》。作品记录女记者的工作状态和进程,在会场拍摄、采访、记录、提问等工作片段,展现了记者用心工作、努力成长的过程。作品通过极富感染力的互动片段,展现了女记者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产品发布仅3小时阅读量就达到了100万。
坚持守正创新,强化知识分子引导作用
团结、联系、引导、服务知识界,是光明日报的职责和使命。在紧密团结联系知识分子方面,特别是在紧密团结联系青年知识分子方面,光明日报新媒体这些年持续做出新探索。从2021年全国两会开始,光明日报就策划推出一系列对话新时代青年知识分子的视听产品,实现两会精神与年轻一代同频共振。今年3月9日,光明日报围绕青年学生,推出原创系列产品《青年学子关心的两会话题》。作品采访了来自政治经济哲学、旅游管理、小学教育等不同专业的高校大学生,围绕青年学子所关心的就业、生态文明建设等两会热点话题,重点突出总书记对青年的关心和关爱,传递青年在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青春活力。产品把宏大主题与青年成长进步相结合,实现主流媒体对青年主流价值观的引领,在新媒体各平台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同时,视听团队围绕教育界和知识界,推出《代表委员说教育》《政协委员谈科技强国》等系列视听产品,采访来自不同教育领域的全国政协委员,就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教师队伍建设、职业教育转型发展等热点教育话题,指出各领域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系列产品重点突出知识分子为祖国发展做出的贡献,展现他们对未来事业发展的信心。通过这些视听产品,传递知识分子的“好声音”。
在媒体深融的时代,视听产品的创作如何更好地展现时代精神,表达人文情怀?还有更多的方法和路径需要探索。但不论媒体怎样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发展,优秀的作品,优质的内容自带流量,可以穿透平台、穿透形式、穿透边界。在媒体深融的下一赛段,仍需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提升观察生活、理解生活、解读生活的能力,强化“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不断走进去、走下去,才能创作更多镌刻时代印记的好作品。
(作者毕玉才系光明网党委书记、光明日报全媒体总编室主任,刘宇航系光明日报全媒体总编室记者)
责任编辑:王  月
本文刊发于《新闻战线》2023年4月(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