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民日报:创新可视化传播,开创成就报道新形式

孟 扬 唐中科 新闻战线 2024-03-26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新闻战线

摘要

做好重大主题报道的可视化传播,要切实了解受众需求,重点考虑其信息需求、认知方式、阅读习惯。在此基础上守正创新、积极作为,充分发掘不同媒介的传播潜力,充分呈现报道内容,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不断提升主流媒体影响力。


人民日报:

创新可视化传播,开创成就报道新形式

孟  扬  唐中科
重大主题报道是主流媒体宣传工作的重头戏。移动互联和视觉传播时代。可视化将信息呈现方式从非影像化呈现转变为影像化呈现。可视化传播适应了全媒体时代大众获取信息方式的变化,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
对于报纸而言,立足媒介特性,将可视化传播融入内容生产机制,以版面设计为抓手提升可视化传播水平,是改进采编业务、提升报道效果的有效途径。
人民日报假日生活版创刊10年来,高度重视重大主题报道的可视化传播,为纸媒的可视化传播提供了探索案例并积累了经验。这些报道将可视化传播融入内容生产机制,以版式设计为支点,以“可视化什么”“如何可视化”“可视化机制”为突破口,努力避免报道内容同质化、提升信息传播效率。


立足自身特质,挖掘信息增量,破解同质化难题
重大主题报道的可视化传播,首要问题是可视化什么,即首先要考虑主题报道的题材和角度。
重大主题报道往往是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段在各地各级媒体中同步展开,有时也面临报道内容同质化导致的受众审美疲劳、宣传效果欠佳等挑战。
做好重大主题报道、避免内容同质化,首先要立足自身特质,细分报道领域、寻找内容蓝海
假日生活版是人民日报2013年改版的重要成果,是在假日生活日益占据百姓生活重要位置背景下建立的新闻阵地,话题贴近生活,报道知识性强、服务味浓,版式设计精心,受到社内外读者欢迎。其中,以百姓视角报道重大主题是假日生活版的重要特色,相关报道多次得到各方面肯定,被誉为“创造了成就报道新形式”。
2013年元旦前夕,京广高铁全线贯通,这是当时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铁大动脉,也是中国高铁网络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假日生活版以6位普通乘客的故事作为报道主体,讲述高铁建成如何降低出行时间成本、提升生活幸福指数,帮助国人打开了“早上广州喝早茶、晚上北京吃烤鸭”等多种惬意生活的可能性,生动反映了高铁建设的民生意义。这个版面视角独特,在众多报道中独树一帜,读者反响热烈,收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做好重大主题报道、避免内容同质化,还要深耕报道领域、深入挖掘材料、深度提纯信息
受众对新鲜信息和陈旧素材的关注度明显不同,面对新鲜信息时,其关注度会明显提高,而面对陈旧素材时兴趣则降低。因此,有无足够分量的新鲜信息往往是影响重大主题报道效果的重要因素。假日生活版有自己长期关注的重点领域,在面对重大主题报道时,往往还会深入研究报道对象,从多个方面搜集报道线索,以“新鲜有意思”作为衡量标尺,探寻报道切入点和可能的独家报道,努力为读者提供信息增量。
2021年中秋节,版面聚焦中国载人航天成就,经过深入谋划,多方沟通,独家发布了汤洪波在轨拍摄照片《太空望月》,这是中国人在轨拍摄的第一张月亮图片,在全网引发强烈关注,相关话题多次登上微博热搜榜单,近万人参与讨论,阅读量近1亿;同时,独家刊发我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署名文章《凌长空 看万里山河》讲述太空之旅,各大媒体纷纷转载。这个版面图文并茂、设计精彩,抒写了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

假日生活版中秋节关注中国载人航天成就。


提炼核心意象,善用对比烘托,提升信息传播效率
解决了可视化什么之后,还需要考虑如何可视化。
可视化使信息呈现从非影像方式转变为影像方式,因此需要考虑发布媒介的特性。例如,报纸版面的可视化与网络媒体的可视化有所不同。一方面,报纸尺幅固定,空间有限;另一方面,当前更多人是以“翻阅”的方式读报,而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在手机等小屏幕上“翻阅”报纸的读者比例也在上升,这都要求报纸版面的可视化更凝练、更直观,从而让读者更快捷、更清晰了解报道主题。
为了便于读者更快捷了解主题,假日生活版注重提炼版面核心意象,争取让读者一触即达、一眼即知
2021年“五一”国际劳动节,版面推出《礼赞劳动 褒扬模范》,梳理1950年至今我国多种类型的劳动表彰,介绍劳模评选制度,并向读者介绍最新版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方位展现我国的劳动者表彰体系和发展渊源。

假日生活版专题“礼赞劳动 褒扬模范”。

围绕报道主题,版面提取了核心意象——授予劳模的绶带。于是,一幅悬挂奖章的大写意红绸成为视觉中心,赋予版面视觉冲击力,让读者一眼即能分辨版面主题,提高了版面信息的传播效率。
为了便于读者更清晰了解主题,在确定核心意象后,还通过对比、烘托等手段强化核心意象
在上文提到的2021年中秋节关注中国载人航天成就的报道中,版面提取的核心意象是“飞天梦”。这个意象是通过两个方面实现的:一方面,以神舟十二号航天员汤洪波在轨拍摄的《太空望月》照片作为主图,在版面视觉中心为读者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宇宙视角。另一方面,巧用现代人的舞蹈画面,在整体设计上凸显“奔赴”感与“穿越”感,展现了从古至今中国人始终都在奔向浩瀚宇宙的漫漫征途。一轮明月串联起版面上的所有报道,桂树、远山等典型意象凸显了中秋的佳节氛围,整体布局通过传统文化元素烘托现代科技成就,传递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的哲思。


责编深度参与版式设计,发挥内容生产机制优势,保障精品率
为保证可视化传播的效果,尤其是保证版面的精品率,还需要在版面的生产机制上做文章。责任编辑和美术编辑既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要发挥优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在假日生活版的实践中,责任编辑积极发挥自身对主题把握更精准、对报道素材更熟悉的优势,深度参与版式设计过程,与美术编辑一道将编辑意图贯彻落实到版面上;美术编辑则充分发挥自身把握审美规律的特长,与责任编辑共同提炼核心意象、打磨版面细节,将美的艺术注入报道主题。
2022年,假日生活版推出“二十四节气”系列报道,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在清新典雅的“中国风”版式中得到充分展现。在该系列报道的版式设计中,责任编辑根据节气主题先行构思、提取意象、绘制草图,然后拿着草图与素材与美编共同创作。在责任编辑与美术编辑一次次碰撞中,不断深化核心意象,不断完善版面细节,最终让一个个精心设计的版面呈现在读者面前。
总之,做好重大主题报道的可视化传播,要切实了解受众需求,重点考虑受众的信息需求、认知方式、阅读习惯等,尤其要考虑这些因素在移动互联和视觉传播时代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守正创新、积极作为,充分发掘不同媒介的传播潜力,使报道内容充分呈现,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不断提升主流媒体影响力。
(作者孟扬系人民日报总编室假日生活新闻编辑室主编,唐中科系该室编辑)
责任编辑:王  月
本文刊发于《新闻战线》2023年4月(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