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王一彪: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

王一彪 新闻战线 2024-04-29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
王一彪
评论是媒体的灵魂,体现着思想导向、价值追求。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有机组成部分,党报评论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资源和重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养成读人民日报时政报道和重要评论”的习惯,这是对领导干部的明确要求,也对包括人民日报评论在内的党报评论提出更高期许。进一步做好党报评论工作、高质量写好党报“楷体字”,我们使命光荣、重任在肩。
我们深刻认识到,对于党报评论,讲政治是第一位的要求。这些年来,人民日报评论把握“两个大局”,胸怀“国之大者”,向着“政治家写评论”方向努力,每年刊发上百篇阐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社论、评论员文章,在重要时间节点推出任仲平文章,还打造了“任平”“仲音”等新品牌。以人民日报评论为代表的党报评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刻展现党的创新理论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充分彰显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有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实践证明,思想灯塔领航向,旗帜鲜明讲政治,才能更好发挥党报评论定调、定向、定心作用。
我们深刻认识到,主力军必须挺进主战场,尖刀班就应站在最前沿。这些年来,人民日报编委会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和对人民日报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人民日报社媒体融合发展始终走在前列,评论的融合传播也努力先声夺人。我们在社交媒体平台积极布局、建设运营自有账号,人民日报评论在微信公众号、微博号、头条号3个平台的粉丝量稳步增长,并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持续发力,账号群粉丝总量已突破2250万。在各网络平台、社交媒体,在朋友圈、微信群,我们也经常看到各家党报评论员的观点交流、思想交融。实践证明,坚持守正创新,党报“楷体字”不仅是报纸版面的“大文章”,也能在网络空间激发“大能量”。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重要指示10周年。10年来,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大潮中,以人民日报评论为代表的党报评论立足全局、引领导向,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成为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当前,媒体融合正在向纵深推进。对于党报评论,挑战与机遇并存,压力与动力同在。在舆论场上,人们渴望有力度、有深度、有温度的评论作品。身处纷繁复杂的“舆论广场”,必须打造引领导向的“舆论主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作出的“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新部署,党报评论应进一步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以党报评论品牌效应更好增强主流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坚持守正创新,筑牢思想引领力
新时代党报评论思想之根、文脉之源,就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阐释好党的创新理论,是党报评论的首要政治任务和最重要政治责任。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上先人一步、在理解上深入一层,把党的创新理论学好、把党中央精神吃透,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心中始终有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大格局,“上连党心”想问题、出观点。同时,还要更好地贴近读者、服务群众,坚持到乡村田间地头、城市小区街巷、企业车间班组,“下接民心”寻思路、找办法,在党心民意的共鸣中展现思想引领力。


尊重传播规律,增强观点穿透力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党报评论的起点。一篇高质量的评论文章,就要引导人们科学地认识问题、准确地把握问题,从而助力正确地解决问题。同时,要注意增强设置议题的意识和能力。传播学上有这样一个观点:虽然媒体不能直接决定人们怎样思考,但是它可以帮人们确定哪些问题是最重要的。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党报评论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尊重传播规律,努力使媒体议题与公众舆论同频共振,面对社会热点敢于发声、善于发声,以准确、全面、深刻的观点塑造积极、健康、理性的舆论。


顺应融合大势,提升评论传播力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传播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读者受众接受习惯也在发生变化。评论是影响人心的工作,人在哪里,评论文章就应传播到哪里。现在人民日报社评论部的同志都认识到,文章见了报,传播才开始,甚至文章未见报传播已经开始。要在继续做好传统评论基础上,积极探索多种形态的评论产品,在媒体融合中实现党报评论的“年轻态”传播。要不断丰富评论格局,在可视化、精准化、差异化上持续发力,在媒体融合中做好党报重磅评论的“轻量化”传播。要敏锐把握媒体发展新趋势,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力争在媒体融合中成为站在潮头的“弄潮儿”。


建强评论队伍,激发新闻生产力
现在党报评论队伍大多很年轻,人民日报社评论部80后、90后占到大多数。年轻人风华正茂、朝气蓬勃,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正处于成长成熟期,但工作、生活阅历相对欠缺。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让年轻人多见世面、多经风雨、多到基层、多在现场,才能培养出优秀评论员。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增强“四力”要求,深入实践、深入一线,拜人民为师、向群众学习,了解第一手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让所写评论文章接地气、有生气且饱含灵气与正气,更好地为党和人民发声。
(本文系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王一彪9月25日在2023党报评论融合发展论坛上的致辞,发表时有删节)
责任编辑:喻  瑾
本文刊发于《新闻战线》2023年11月(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