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视节节攀升!现象级大剧《白鹿原》背后彰显陕西文化自信!
最近一个月最让人沉迷的
无疑是电视剧《白鹿原》
无论是白鹿cp互怼
还是“原上五少”抢眼的表现
或者是随便一张截图都美如画的取景和构图~
都让人欲罢不能有木有!
说了这么多,
大家一定以为曲小薇是来安利《白鹿原》的。
NO~
这么好看的剧,还需要安利吗?
谁不看谁损失~
我们来说说这部“现象级大剧”背后的文化现象
用工匠精神再现经典
自取得改编许可之日起,历经16年的艰辛努力,由陕西人操刀的历史年代大剧《白鹿原》终于在这个初夏震撼登场。凭借宏大的叙事、电影般的画质、准确的内容把控、精彩的人物演绎,引发各方的一致赞誉。“良心巨制”“史诗作品”“国剧门脸”的好评纷至沓来,俨然成为全国文艺界的“现象级事件”。
一部经典的的文艺作品,必然脚踩坚实大地。作为茅盾文学奖作品,《白鹿原》浓缩了半个多世纪乡土中国的生存状态和命运际遇,被誉为“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这部经典之作自问世以来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但唯独缺少电视剧。诚然,以其“激荡百年国史”的厚重,唯有电视剧具备这样的承载份量。反过来讲,用电视剧的方式演绎《白鹿原》,也绝非易事。
电视剧《白鹿原》筹备阶段所下功夫之深,舆论早有报道。申捷(《重案六组》、《鸡毛飞上天》编剧)的剧本,赵季平(可与久石让匹敌的配乐大师)的音乐,张嘉译的领衔主演和艺术把控,身为北京人的何冰把陕西话说得如假包换......正是一众大师的匠心使得这部电视剧如此具有张力和韵味。所以不奇怪,豆瓣评分始终稳定在9.0以上,收视率节节攀升。
展现原著的精气神
然而,电视剧的改编怎样才能表达出原著深刻的思想内涵,再现经典中蕴含的白鹿精魂——近期,《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级媒体分别以评论文章及专版形式在醒目位置刊登重要文章,聚焦电视剧《白鹿原》,认为该剧“再现文学经典,弘扬优秀文化”。
《人民日报》在评论文章中认为,电视剧《白鹿原》通过对情节忠实的设置,对人物鲜活的刻画,对细节精准的把控,将时代变革在白鹿原上的缩影进行了再现,原原本本地展现了原上的"白鹿精魂"以及蕴含于原著之中的中华优秀历史文化内涵与精华。同时,该剧将陕西羊肉泡馍、油泼面、女子在家里纺线织布、男人下地干农活儿的情景进行了还原,充分体现出陕西民俗风情。
《光明日报》在近日发表的对电视剧《白鹿原》的点评中指出:“剧版《白鹿原》中既有细致入微的情节刻画,又有展现原上风貌的广阔场面”。张嘉译饰演的白嘉轩代表着最朴实淳厚的农民形象,土地就是命根子,他恪守耕读传家的传统礼法,用“仁义”挑起白鹿村团结同心的明灯,腰板挺直的族长能够处理好兄弟反目、族人互殴、邻人相骗的生活琐事,却在封建礼教与宗法文化崩塌时空余悲怆。
潜心创作打造良心剧
事实上,单就十六年磨一剑打造一部作品这一点,就足以在中国电视剧史上留下重彩。纵观全世界,这种耐心、胆识和决心也相当罕见。《白鹿原》从剧本改编、立项、拍摄制作,乃至主创团队、项目扶持,均由陕西方面主导和操盘,真正意义上是陕西人自己打造的重大文艺精品。
这样的经历对于陕西文化来讲,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作为立项方和联合出品方的曲江影视集团作出了这样的解读:文化IP从绝对意义上讲,是开放的,也没有地域之分。但从文化自信角度讲,则完全不同。陕西是文化大省,文化资源之富庶不是随便哪个省份所能企及的,但我们始终不敢自称文化强省。根本症结就在于我们不善于讲好自己的故事,甚至缺乏讲好自己故事的决心与意识。一个地区的软实力指标取决于文化自信的强弱,陕西的故事当然陕西人最懂,把自己的故事讲好演好,既是是对艺术的敬重,也对增强陕西文化自信的责任与担当。
出于这样的担当、决心与坚守,《白鹿原》才取得了如今的成就,才激发出陕西人心底里的那份荣耀、满足与自信。
找准方向实现文化自信
当然,搬上荧幕的优秀作品,仅仅有决心是远远不够的。正如习近平主席在文艺座谈会上讲到的:“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也就是说,既体现专业水准,也兼顾市场,才能算得上成功的文艺作品。
曲江影视集团负责人介绍说,做确保影视剧目的成功,首先要做精做优内容,靠上乘的内容赢得口碑和市场;其次,秉承开放包容态度,积极整合优质资源,迅速形成合力推动大项目的实施;第三,懂得市场化运作,明白项目潜在的价值和意义,并带动相关文化产品及业态的发展;第四,来自陕西本土团队的精准把控与理解,讲好陕西故事,靠的是懂得陕西文化、知晓如何运作如何传播的陕西人。
比如,由曲江影视集团立项并联合出品的“一带一路”题材电影《功夫瑜伽》于年初上实现了全球多地同步上映,总票房高达17.5亿元,高居2017年春节贺岁档影片之冠,大幅刷新了陕西影视企业出品影片的票房纪录。值得称道的是,这部国际化特色鲜明的大片多次出现西安的标志性景观,向全球观众充分展现了西安的城市魅力。
除了兵马俑,电影《功夫瑜伽》中还出现了大雁塔
彰显秦商精神的年代励志大剧《那年花开月正圆》刚刚杀青,有望于2017年年底前播出;反映中国—哈萨克斯坦两国民间友谊的电影《音乐家》作为中—哈两国间重大人文交流项目,在习近平主席出访哈萨克斯坦期间正式开机拍摄;电影《张骞》已经入围“丝路影视桥工程”候选项目。此外,讲述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的大型人文记录片《礼乐中国》将作为“十九大”献礼片,在央视国际频道(CCTV-4)面向全球播出。
《白鹿原》的成功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唯有立品行、讲品位、重品质,所呈现的文化产品才能赢得人民的喜爱和欢迎。唯有兼顾好社会效益,才能实现经济效益。唯有收获经济效益,才能让文化产品具备生命力和活力,实现良性循环。最终走出一条以优秀文化作品实现文化自信的正确道路。
点击标题查看往期文章精选
编辑:刘鸣
审核: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