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智库丨新马专家:面对疫情,东盟国家应该做什么
自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及时采取全方位的防疫举措,为世界争取了机动时间,获得了国际上普遍高度评价。而随着疫情在全球范围的扩散,东盟国家确诊病例增多,防控形势愈发严峻,疫情不仅关乎东盟国家的国民健康,更对各个经济及社会领域造成冲击。面对这一全球性大流行病,东盟国家应该做什么?对此,马来西亚与新加坡智库积极献策,建议开展多边合作,借鉴中国经验共抗疫情,同时出台经济刺激政策,缓和疫情对社会发展的冲击。
1
疫情对东盟国家的影响体现在经济、社会、文化上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多边主义研究中心客座副教授Pradumna B. Rana在《COVID-19:G20紧急峰会时间》一文中指出:今年,大多数国家肯定会经历经济衰退和高失业率。甚至类似于1930年代的大萧条。
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受到巨大影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非传统安全研究中心的兼职高级研究员Paul Teng在《COVID-19:对食物充足的影响》指出:疫情造成的食品供应链中断,加上来自西亚和南亚的蝗虫群和禽流感的威胁,对像新加坡这样的岛国十分致命,只能从尽可能多个国家/地区进口食品,通过增加其他来源国的供应来抵消一些国家的供应中断。不过幸运的是,中国政府已经允许通过“绿色通道”向农业地区提供肥料和饲料等投入,新加坡也已经启动了替代供应链。
新加坡东南亚研究院高级访问研究员Jayant Menon博士在《展平曲线,为贫困人口铺平道路》一文中指出:尽管COVID-19对感染者是“机会均等”的,但其实穷人更容易受到影响,并在紧缩措施中遭受不成比例的痛苦:穷人无法获得清洁的水和必要的知识,甚至连正确的洗手都不具备。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这场疫情也使很多人成为弱势群体,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研究员,同时也是人道援助与救灾计划协调员的Alistair D. B. Cook在《COVID-19与人道主义响应:不遗余力》中指出,有必要在难民和流浪者中提高对COVID-19的认识,这需要国际组织和人道主义机构协调一致的危机通报,不能放弃任何一个人(Leave No-One Behind),正如许多联合国官员现在所暗示的那样,重要的是要不遗余力、全球团结对抗COVID-19大流行,因为冠状病毒不分国界或国籍。
尽管如此,这场疫情还是引发了全世界的反华仇外心理浪潮。在新加坡,这场危机揭示了新加坡人与移民之间的现有紧张关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的高级分析师Yasmine Wong在《COVID-19和新加坡的惧华症》一文中提出解决方案:新加坡必须努力消除仇外心理,应当充分利用社区中产生的叙事作为建设性对话的基础,朝着超越种族和宗教的多样性提出新的叙事,并解决移民政策与公众焦虑之间的鸿沟。
2
建立多边合作机制,互鉴经验,信息共享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中国项目高级分析师 Zi Yang在《中国对冠状病毒爆发的反应:对东盟的启示》一文中指出,为了保护其公民,东盟国家首先要与中国政府定期共享疫情信息,中国政府提供的各城市感染者数据有利于东盟国家准备适当应对策略;其次,要通过现有渠道寻求与中国卫生部门的合作,积极利用现有的中国与东盟公共卫生合作机制来控制疫情;最后,要与国际组织开展紧密合作,充分利用其专业知识。东盟、中国与国际组织间的合作对于应对中国与东南亚间的人口流动非常重要。
马来西亚战略和国际事务研究所外交政策和安全研究方案高级分析员Thomas Daniel在《亚洲国家承诺在冠状病毒爆发问题上与中国保持“区域团结”》一文中指出,东盟成员国宣布他们正“团结一致”,努力减少这一流行病对该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影响。
2月20日,中国与东盟召开关于COVID-19的特别会议。会议强调,必须认识到每个成员国公共卫生系统发展水平的不同,需要加强由东盟牵头的与中国合作机制,以抗击传染性疾病。缔约方同意尽量减少紧急医疗产品的供应链中断,并促进药物和疫苗的研发。同时强调了政策对话和交流的价值,以及时了解病毒防治的最新动态。这些步骤可能大大有助于使双方之间的卫生合作制度化,超越当前危机。危机可以转化为机会,北京有可能将这种合作模板推广至其东北亚邻国,以及病毒迅速蔓延的中东和欧洲等其他地区。
图源:网络
新加坡国际事务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吴爱孙(Oh Ei-Sun)博士对《阿拉伯新闻》(Arab News)表示,中国-东盟特别会议向世界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息,即该地区“非常认真地对待病毒爆发”。这些国家正在寻求通过合作来面对疫情危机。作者指出,此次会议的主要成果是地区团结,以及在更大范围内建立信任意识。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时候人们的反应是国家优先,因此采取多边途径应对疫情需要时间。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多边主义研究中心客座副教授Pradumna B. Rana在《COVID-19:G20紧急峰会时间》中呼吁召开G20紧急峰会,在全球层面商讨协调一致的应对措施和行动计划,缓解全球普遍的信心丧失和无助情绪,共同应对疫情冲击。而就现状而言,他认为各个国家的政策行动是大胆的,但在各国之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协调,特别是在制定财政方案和旅行限制方面;在疫苗开发方面,一些国家也都采取了单独行动而不是协调一致的政策。应该是二十国集团(G20)——而不是七国集团(G7),来协调全球对策并提出应对流行病的行动计划,因为二十国集团比七国集团更具合法性(包括具有系统重要性的新兴市场),成员总数占世界GDP的85%,占人口的75%(七国集团的相应数字分别为40%和10%),二十国集团中包括IMF、WTO在内的七个国际机构(在这场危机中,这些国际机构有重要作用),二十国集团的两个成员国,中国和韩国,已经有疫情危机中复苏的迹象,更能提供经验。
图源:网络
马来西亚战略和国际事务研究所的高级分析师Thomas Daniel在《冠状病毒的其他受害者:多边主义与区域合作》一文中指出:该病毒已开始加剧现有国际多边体系的裂缝,而该体系是我们许多全球和区域架构和机制的基础。一旦大流行过去了,就必须对国家,地区和国际各级进行彻底的事后检验,从而为下一次全球危机做准备。
3
出台经济刺激政策,减少新冠疫情的不利影响
新加坡的东南亚研究院区域高级研究员Jayant Menon在《COVID-19对东盟经济影响的评估》中表示,COVID-19的影响正在冲击东盟经济体。航空和酒店等相关行业最先受到影响。东盟内部供应链中断、劳动力供应和普遍存在的不确定性推动负面情绪的蔓延。这种负面情绪已经影响到金融市场,导致投资、消费、短期和中期投资增长下降。越南是唯一一个通过中国融入供应链的东盟新成员国,目前已经遭受供应中断。柬埔寨和老挝的大部分投资和援助都来自中国,中国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将影响到这些国家乃至整个东盟地区和世界。
马来西亚战略和国际事务研究所分析师Calvin Cheng在《马来西亚COVID-19:经济影响与财政对策》中表示,中国在爆发新冠疫情后产生了广泛的供需冲击,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影响。随着中国需求的降低,世界各地的商品出口商面临降价的风险,而随着中国工厂的关闭,全球制造商将面临减产。马来西亚经济是受中国经济影响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中国是马来西亚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外国投资的主要来源国,也是东盟以外的最大旅游客源国。中国经济对马来西亚的影响尤为严重。
对此,马来西亚民主经济事务研究所研究员Lau Zheng Zhou发表的《刺激方案必须以经济战略为指导》一文中指出,马来西亚应以经济战略为指导,出台合适的经济刺激方案,减少疫情对马来西亚经济的冲击。
新冠疫情造成的供应链中断意味着,至少在短期内,马来西亚出口商可能无法迅速找到新的供应商和市场作为替代。马来西亚为出口导向型国家,86%的制造业产品被出口,其中半数为电子行业产品,不少中国企业在马来西亚进口中间产品,加工增值后再行出口。而目前,中国当局采取了严格的隔离措施来限制病毒传播,这也间接导致了大量的人手短缺,部分如深圳富士康等工厂在经公共卫生专员评估后也被暂时关停,这给十分依赖中国供应链的马来西亚出口商带来较大冲击。此外,服务业受到的冲击也是立竿见影,会展、旅游和酒店行业出现了大量取消预订的情况。马来西亚高校停课,面向中国学生的招生计划也停滞不前。作为应对,政府于2月27日推出一项经济刺激计划,主要针对交通、物流、旅游和制造业等受影响最严重的行业,以及B40低收入住户与本地工厂工人。
文章指出,刺激方案必须以经济战略为指导,尤其是要采取措施使私营部门与产业政策保持一致。鉴于当前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刺激私人和公共投资会有困难,疫情影响加上政坛的震动以及中美贸易战的影响,更是加重了悲观情绪。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穆罕默德提出具有紧密公私合作伙伴性质的Malaysia Incorporated的回归计划,这一计划尽管对产业发展有所成效,但其代价也是高昂。然而无论如何,公共投资确实有所助益,既可以刺激经济,也可以证明政府的治理能力。
可以预见的是,在日益全球化的环境中,马来西亚的经济弹性将不断受到考验。为了推进多边机构的反应能力,各国必须更积极地确保区域合作。至于马来西亚,出口商应扩大其供应商网络和买方市场,力求多样,政府则可以通过深化产业自由化及创新推动价值链升级以支持私人投资。
文字编辑丨杨博、刘斯媛、周韫斐、陈海若、陈芷婷、颜思嘉
微信编辑丨虞荟楠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