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海外日记 | 青年作家在美国:疫情似一面镜子,照出了最重要的东西
这是海外日记栏目的第27篇,也是第22篇首发原创。坐标美国圣路易斯,作者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校友、青年作家钱佳楠。在日记中,作者记录了疫情前和疫情中令人忐忑的纽约、芝加哥之行,以及自己在圣路易斯的隔离生活。她描述了从不安到适应“新常态”的心路历程,同时,也愈发感受到在疫情中人与人互助的温暖和重要性。
我们先是收到学校教学楼“清场”的规定,要求所有研究生把个人用品带离办公室。因为嫌弃比较文学系的办公室在地下室,我从没使用过那里,所以我没有太在意,加上我本来大多数的时间就是在家里写作和阅读,所以网课反而可以让我省下出门的时间,我的工作本身没有遭遇重大损失。然而,我的壁球拍档读建筑系,他需要把模型,图纸等等全部搬回家,而且接下来的网课会导致他们的很多实践项目流产,他的暑期实习也可能因此延后,他促发我去思考这些突如其来的“调整”给其他专业领域的人士带来的压力。与此同时,学校图书馆改变了开放时间,只有周一到周五的白天开放,而且必须刷有效的学生卡入内。看到这条规定的时候,我俩就担心健身房会关闭。有一天,归还壁球的时候,我们还特地问了工作人员:健身房会不会关掉?工作人员说,我没有收到风声。讽刺的是,就在第二天,壁球拍档发给我简讯:健身房宣布暂时关闭。那一周的周五,整个县市的公共图书馆和学校图书馆都宣布关闭,圣路易斯下达“居家令”,如非必要,不要出门,践行“社交隔离”。
但我还是和壁球拍档去附近的森林公园跑步,我们会绕公园慢跑一圈,整整八英里。然而,一个温暖的午后,我觉得跑步也不安全了。或许是因为没有地方可去,人们都来森林公园“放风”,但凡看到人,我都会绕进一旁的草坪拉远距离,但是倘若人一多,防不胜防。那天回家,室友告诉我,哈佛的校长就是在慢跑的时候感染上新冠肺炎的。和所有人一样,我感到,所有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正常生活里习以为常的一切如今都成了奢侈。
芝加哥也成了空城
这是我在美国中西部居住的第四年,我来过好几次芝加哥,这座城从没有像这一次这样既熟悉又陌生,我仿佛看见了它毫无遮掩的裸体。
国内的朋友还警告我,路上不能吃也不能喝,尽量不要去厕所。我也这么做了,整趟芝加哥之行只去了一次厕所,当然,我首先用酒精湿巾把所有地方都擦了一遍。
这些日子朋友们送来的亲手做的食物
如果你此时也身在海外,欢迎与我们分享你的见闻或观点(留言或于后台联系我们投稿),我们希望这个小栏目,可以伴大家共度时艰,祈愿全球疫情早日平息,大家健康平安。
本期作者 | 钱佳楠微信编辑 | 欧阳君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