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外日记 | 为什么哈萨克斯坦总统要呼吁民众理解和支持?

文龙杰 复旦发展研究院 2021-04-15

这是“海外日记”栏目的第22篇,也是第17篇首发原创。坐标哈萨克斯坦,作者文龙杰为中新社记者、复旦发展研究院博士后。目前,哈萨克斯坦的疫情感染率很高,其早期病例都是境外旅游的本国公民,哈“封国”本可迅速切断病源,但随着接回在韩公民以及本国公民不顾疫情出国旅游的情况出现,疫情越来越严重。作者分析了政府和民众在其中担负的责任,更以乌兹别克斯坦的抗疫举措与之比较,解释了哈需要总统站出来呼吁民众“理解和支持”国家的举措。



截至4月6日早,哈萨克斯坦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584例,治愈42例,死亡6例。就严重程度而言,居中亚首位。

自3月13日哈萨克斯坦确诊首批新冠肺炎病例以来,该国疫情不断“升级”,到4月3日,成为第一个全境各行政主体均“挂”冠的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包括3个直辖市和14个州均已出现确诊病例,一直苦苦坚持的库斯塔奈州4月3日“沦陷”。在各行政主体中,首都努尔苏丹和最大城市有“南都”之称的阿拉木图是疫情重灾区。截至4月6日早晨,努尔苏丹确诊219例,阿拉木图确诊116例。

哈萨克斯坦的疫情局势和疫情防控局势均不容乐观。一周前,3月31日,哈总统托卡耶夫发表电视讲话呼吁民众理解和支持国家的抗疫举措。他说,新冠肺炎疫情仍在继续发展,为应对疫情,国家采取了包括进入紧急状态等一系列抗疫举措。这些举措已取得成效,防止疫情不受限制地扩散,但也给民众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付出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成本”。托卡耶夫接着强调,在这种情况下,“理解和支持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他呼吁,哈萨克斯坦公民应支持国家采取的相关措施,绝不允许制造和引发恐慌,“感谢所有哈萨克斯坦人民的理解、镇定和忍耐”。除强调疫情严峻性在增加,托卡耶夫3月31日的讲话和新近出台的抗疫措施还“透露”出另外一重意思,即国家应对的将是一场“持久战”。例如,哈教育与科学部长当天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按照政府决定,各类学校将从4月6日起开始远程教学。此外,哈再次调整出入境政策,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将暂停至7月1日。以及,在4月2日回答“何时取消隔离措施和紧急状态”这一问题时,哈卫生部部长比尔塔诺夫给出了一个模棱两可“标准答案”。他一方面说,国家隔离措施即限制本国公民出境以及外国公民入境,是根据周边国家疫情风险制定的。如果4月中旬依然存在从其他国家大规模输入新冠肺炎感染病例的风险,则现有隔离措施和紧急状态制度将进一步延期;另一方面又同时指出,从中期来看,各国面临的疫情风险大致相当,没有必要相互防御。由于一体化和经济发展问题同样重要,隔离措施一定会逐步取消。“总之,政府将根据全球疫情发展变化情况决定延长或取消现有防疫措施。”哈萨克斯坦共有人口1800万,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感染率不算低。首都努尔苏丹人口不过100万左右,感染率可谓惊人。


图中右边类似金字塔的建筑是哈萨克斯坦和平和解宫

左边柱子为独立柱,所处地为独立广场,相当于我们的天安门广场


不妨看一下哈萨克斯坦的确诊病例都是怎么来的。哈早期确诊病例主要是从境外旅游回国的本国公民。但哈萨克斯坦3月13日报告了首批确诊病例,16日就宣布进入紧急状态,除外交人员、应哈方邀请的国际组织代表团外,严禁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出入境。这相当于“封国”,且动作十分迅速。按道理,这完全可以切断传染源,只要把哈国内的密切接触者隔离观察,疫情就完全能够得到控制。其实,当地大多数民众也都是这样认为的。因为这是一个正常的逻辑。但随后发现事态有些不对,确诊病例不仅节节攀升,且多为新近从境外返哈。那问题就来了,不是已经“封国”了吗,怎么还继续有人进来?从网络舆情上看,当地民众这时候对此已经非常有情绪了,认为不应当让这些人回国。实际,这一幕在哈出现确诊病例前就曾发生过。当时是3月初,韩国刚爆发疫情。哈外交部就表示,有3.5万哈公民在韩国,准备接这些人回国。哈民众对此表示反对,向政府喊话,到底是韩国的3.5万人重要,还是国内的1800万人重要。对于民众的这些情绪,哈政府不得不予以回应,但内里的情形又不方便公开多讲。这时候,冲在一线的哈外交部压力最大。哈外交部发言人3月27日通过社交媒体发了条略带责备语气的消息。哈媒援引这名发言人的话说,从2月底到3月中旬,有数以万计的哈民众不顾疫情出境旅游。此前,外交部曾发出警告,告诉民众疫情已在世界范围内传播,请勿出境旅游,并已减少了与有关国家的直航。但有40多万人无视警告,在该时期旅游套餐的打折诱惑下,通过借道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邻国前往气候温暖的国家和地区,包括欧洲国家、美国、埃及、阿联酋、土耳其、泰国和马尔代夫等。这名发言人诘问:“到底是谁的责任?”


远眺努尔苏丹独立广场和国家博物馆


谁的责任?这是个多解的问题,要看是从哪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张三李四各有各的理。但有一点是很明确的,那就是哈民众确实存在胆子大、不听“劝”、自律性差的问题。所以,媒体借哈传染病专家之口表示,目前,哈萨克斯坦的疫情防控战处于最紧张阶段,疫情能否尽早出现拐点主要取决于国民能否自律。这番话显然是有为而发,“深意存焉”。由于身在境外的哈公民人数非少,所以尽管“封国”,哈政府也不可能对他们的生死不管不问。随后,哈政府通过包机等途径陆续将这些人接回国内。但由于哈政府对疫情的发展判断失误[1],先期准备不足,无法做到将所有入境人员隔离,给新冠病毒在哈传播埋下了种子。哈民众也对此颇多批评,这也是为什么哈总统托卡耶夫3月24日主持召开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会议时专门强调:应特别关注疫情的“来路”,无论乘坐何种交通工具入境,必须确保对所有入境人员进行集中隔离,包括来自欧亚经济联盟国家的人员。

[1] 一方面误以为与中国及早“切割”就万事大吉(哈是最早与中国断航,禁止中国人入境的国家),另一方面恐怕也不知道有这么多人在境外,否则也不会16日封国,以致前后矛盾。 


但问题的根本不在于不想予以隔离,而在于没有足够的条件进行隔离。新冠肺炎疫情就借这个缺口在哈萨克斯坦传播开来,从而一发不可收拾。哈信息和社会发展部部长3月28日指出,新增确诊病例中越来越多出现没有境外旅居史及与确诊患者密切接触史的患者,社区感染威胁在不断增大。这意味着哈官方开始承认疫情开始进行本地传染了,正好是发现首例的14天后。如果哈当初早早做好抗疫准备,把所有入境人员进行隔离,应该不会出现这一局面。也许有人会说,没有做好抗疫准备的并非哈萨克斯坦一个。的确如此,但要知道中亚是全球最晚爆发疫情的地区,哈萨克斯坦是在3月13日才确诊首例。从准备时间上来说,大概可以批评哈浪费得比其他国家更多一些。反观目前疫情第二严重的乌兹别克斯坦,截至4月6日早,共确诊342例、死亡2例,较哈少很多。而要知道,乌有3400多万人口,这个基数几乎是哈的两倍。在讨论该问题时,有人提醒笔者,可能存在检测能力差异的问题,若哈检测水平比乌高,其确诊人数自然就会更高。之所以会持这种看法,主要是因为哈经济指标比乌好,认为哈发展水平比乌高。但实际上,乌是中亚传统大国,在医疗、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科研、工业制造等领域比哈水平更高,保守说最起码不差。所以,乌哈两国在检测能力上不会如此悬殊(哈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丰富的油气资源,又赶上了2000年开始的能源黄金时代。因为这不是一篇科研论文,笔者在此不展开分析。有兴趣的读者朋友可以查阅相关领域的行业评估报告。)而且乌兹别克斯坦在抗疫过程中表现出十分务实的精神,及时采取措施和发布信息,并较早地向国际社会求援。在各中亚国家中,中国政府、中国企业的援助物资是最早到达乌兹别克斯坦的,就是因为乌为援助物资的进入提供了比较顺畅的通道。梳理哈乌两国的抗疫举措可以发现,虽然哈发现首例确诊病例的时间较早(哈3月13日发现,乌3月15日发现),但在边境管制、封城、机场管制、市内管制、保障经济等措施上,节奏总比乌慢那么一拍,执行力度也欠那么一点。二者的差别反映了国家治理能力的强弱。乌兹别克斯坦地处中亚腹地,较早地从事农业生产而产生了定居的农耕文明,而哈萨克斯坦则根源于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文明。相比而言,前者更注重秩序,生出了“强国家”的传统,在国家治理方面拥有强大的动员能力,民众也就因此表现出“听指挥”“自律”的特点。这也是为什么在抗疫的关键时刻,哈萨克斯坦需要总统站出来呼吁民众“理解和支持”国家的举措——这是一种制度外的应急动员;而在乌兹别克斯坦则不需要这样做,因为既有制度已有足够的动员能力,根本不存在“民众不理解不支持”的问题。


如果你此时也身在海外,欢迎与我们分享你的见闻或观点(留言或于后台联系我们投稿),我们希望这个小栏目,可以伴大家共度时艰,祈愿全球疫情早日平息,大家健康平安


* 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本期作者 | 文龙杰

微信编辑 | 陈佩薇



往期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