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改革锐意面向全球 孙立坚:高质量发展助力双循环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也扮演着越来越多的角色,包括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引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等等。在政策方面,中央也赋予了深圳更多的自主权,推出了27条改革措施和40条首批授权事项。复旦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接受了凤凰卫视的电话采访,就此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以下文字根据视频内容整理而成。
主持人:我们要如何理解深圳在下一阶段的经济发展、特别是金融改革过程中,能够发挥的重要作用?
孙立坚:总书记的报告体现出,中国经济高度增长的过程中,我们完成了很多让世界瞩目的成就,其中,深圳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改革的初期。今天,复杂的国际环境和中国自己都需要寻求一条新的经济增长的道路,更需要把经济增长的动力提升到高质量的发展,供给侧的创新,充分利用好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新型的从融入全球化的市场化改革,到高质量发展引领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深圳有丰富的改革开放的经验,拥有诸多技术创新、金融服务、人力资本、地方政府和市场良性互动的资源,开创一种全新的发展新模式。金融改革开放将进入到一个深水区和攻坚战的阶段,具体就是处理好创新、普惠和安全这三者关系。
主持人:深圳从小渔村发展成国际大都市,毗邻的香港起到了特殊的推动作用。现在深圳在科技上的发展令世人瞩目、GDP总量甚至超过了香港,在这样一种新的格局下,深港两地的合作又有哪些新的想像空间?
孙立坚:深港的合作依旧有非常鲜明的互补优势,但复杂的国际形势也带来了非常多的挑战。深港两地的合作要充分调动过去四十年发展所积累的要素竞争力(创新、服务和金融以及配套的人力资本等的积累),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依托双循环的发展战略找到新的发展动力和发展空间。
主持人: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今天的活动中,为深圳特区未来发展提出6项指引,当中重点提及要加大基础科研、以及以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经济。其实不单是深圳、对于整个中国来说,面对当前特殊的外部经贸环境,这两点都是中国经济突围的关键?
孙立坚:我认为是的。习主席的讲话给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智慧,在明确洞察到了在其他发展中国家所经历过的国内中等收入陷阱的教训和国外来自大国霸权主义的冲击等问题的同时,又提出了抓住百年一遇的历史机遇,用好中国手中的好牌,实现历史的飞跃!我总结为:中国从廉价劳动力到日益壮大的中产阶级收入者,用新的人口红利,即形成的高储蓄,来激发国内巨大的潜在市场(消费带动投资,投资提升消费),从而构建出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这一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生态环境;用政府和市场良性互动的机制,比如粤港澳大湾区的资源要素整合的效率,来激活中国改革开放的活力和人民能够由此充分分享到改革红利带来的日益优化的营商环境和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显著增长;用深圳已经形成的创新先发优势带动中国产业链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和升级,创造更多投资和消费的有效需求,以此普惠中国人民和世界爱好和平的社会大众。这些都将会组合成未来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全貌。
(您可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观看视频)
整理&排版 | 吴睿思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