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全球研究动态 打造上海智库品牌——“国际智库成果编译”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
首批上海市重点智库成立以来,市社科规划办支持复旦发展研究院、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等智库开展“国际智库成果编译”项目。该项目资助相关智库密切跟踪国际智库研究动态,编译国外智库最新研究报告,发布国际智库研究分析简报,打造具有上海特色的新型智库成果品牌。
一、聚焦重点领域,关注国际智库动态
为充分发挥上海对外开放桥头堡、国际交流最前沿的区位优势,结合疫情防控工作中各智库开展国际交流、对外宣传的实践经验,市社科规划办与上述五家智库合作,根据智库研究领域和优势资源,关注国际智库研究动态,包括主要发达国家政府下设管理和咨询机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世界组织以及具有影响力的商业咨询机构,形成一系列智库编译成果。截至4月底,市社科规划办共收到66份智库编译动态或报告,成果逾百万字,内容涵盖涉华涉沪热点和重点领域,包括疫情与国际秩序、全球供应链、绿色发展、数字化转型、科技创新与技术竞争、半导体产业、国际大都市研究和文化研究等。
二、创新工作机制,推动智库品牌建设
为充分发挥各智库研究特长,理顺智库编译工作机制,从去年智库编译项目启动以来,市社科规划办多次与相关智库进行座谈调研,召开工作推进会,指导智库把握选题方向,创新工作机制,提升工作效率。
一是根据智库研究领域,形成各有特色的关注方向。复旦大学整合学校平台资源,每周按主题相关度进行选题,聚焦“发展、治理、创新”三大主题,就疫后企业恢复、青年心态、网络安全、绿色治理、未来教育和数据分析等方向进行研究评析;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学研究所围绕涉华热点进行精准选题,围绕疫情与国际秩序、台湾问题、美国总统大选与对华政策、“碳中和”、“一带一路”等议题进行深度挖掘;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集合各领域专家组成多语种翻译小组,形成中美战略竞争、供应链结构性转变、数字经济、科技竞争战略等智库编译成果;上海外国语大学利用多语种优势,编译了《中国小组报告》《塑造后疫情时代世界的全球战略》《中国如何看待大数据》等智库报告;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根据长期聚焦领域,从国际产业体系变革、科技创新趋势、国际大都市对标等三个维度,梳理筛选一批智库进行跟踪,内容涉及科技情报、科技创新体系、中美技术竞争、文化研究等多个主题。
二是创新工作方法,构建高效工作机制。复旦大学采取“爬虫系统自动抓取+人工筛选”形式,通过自主开发的数据系统,每周从51个国家的130家国际知名智库网站抓取其公开发表的观点内容,再进行人工筛选,既保证数据具有较高的广度又保证了选题的高质量。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学研究所通过第三方业务外包来提高成果翻译质量和时效,团队骨干成员轮流担任责任编辑,承担当期选稿、校对和导论撰写等工作,确保编译质量。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借助一手文献资料优势和长期跟踪国际知名智库的数据积累,采取工作小组双配合协作模式,资深专家筛选审读,中青年研究人员跨学科、多语种供稿,推进智库人才梯队建设。
三是突出特色,丰富编译成果内涵形式。经过一年来的探索,各智库已初步形成了编译特色品牌,如复旦大学的《从全球智库看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的《海外中国研究动态》《海外中国观察》、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的《世界与上海(特刊)》、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的《智库简报》《智库专报》等。各智库以国际智库观点动态为参考依托,围绕主题撰写资政成果,推进成果的二次开发,形成动态汇编、深度译评、数据积累、媒体推文等多层次的产品。
三、持续推进,形成高质量编译成果
通过一年来的探索,在已有成果和合作经验的基础上,市社科规划办将继续推进国际智库成果编译工程的有效实施,加强指导和服务,打造“国际智库研究动态”“国际智库报告译丛”两个品牌产品。精准选题,聚焦国际智库研究动态,围绕国家和上海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智库专业优势,选好题,形成品牌特色和重点领域;原味编译,原汁原味呈现国际智库报告的主要观点,精准反映国际智库对华对沪的重要智库观点;深度评析,通过一手资料研究,提出有理论深度和实践价值的专家评析,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来源 |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