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术前沿:浅析202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2021年12月21日晚,第134期“金融学术前沿”报告会在复旦大学智库楼209会议室举行。本次时事报告主题是“浅析202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由复旦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FDFRC)组织举办,中心主任孙立坚教授主持,报告人为孙教授研究团队成员孙明慧。本文根据报告内容、公开材料以及现场讨论,从热点回顾、会议内容解读和进一步思考讨论等几方面展开。
一
热点回顾
2021年12月8日至10日,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2021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2年经济工作。李克强在讲话中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并作了总结讲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每年最高级别的经济工作会议,是判断当下经济形势和定调第二年宏观经济政策最权威的风向标。通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一年来的成绩和经验,部署安排来年的相关工作,已经成为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制度安排。
二
会议内容解读
2021年经济工作
会议内容概括分为三部分:总结2021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部署2022年经济工作:7大工作、5个正确认识和把握、8个方面具体任务安排。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产业链韧性得到提升;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
当前经济形势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1.需求收缩
消费方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由年初的两位数增长回落到个位数。
图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
来源:国家统计局
投资方面,投资同比增速也同样由年初的两位数增长回落至个位数增长。
图二: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速
来源:国家统计局
出口方面,今年下半年以来PMI新出口订单指数一直低于50%,预计明年的出口需求大概率将差于今年。
图三:PMI新出口订单指数
来源:Wind
2.供给冲击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幅连续扩大。PPI涨幅从1月份的上涨0.3%扩大至10月份的13.5%。11月虽然涨幅有所回落至12.9%,但还处于较高水平。
图四: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跌幅
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供业链角度理解,供应链问题最为典型的表现是海外航运运力受限,疫情导致全球物流速度大大放缓,航运价格出现大幅上升。
图五:2021年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的大幅上涨
来源:Wind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部分能源和金属供给偏紧。
图六:部分大宗商品价格
来源:Wind
3.预期转弱
预期转弱可以理解为上述两个问题的衍生。疫情后世界各国都依靠投资支撑经济,经济从生产驱动型经济变成了投资驱动型经济,如果企业投资预期信心不佳,就会影响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
从数据上看,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自4月份以来连续回落,9月份和10月份跌至收缩区间,其中小型企业制造业PMI连续7个月处于收缩区间。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受疫情影响波动比较大,但从总体上看也呈现回落态势;
图七:制造业PMI指数(季节调整)
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
图八:小型企业PMI连续7个月小于50
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
图九: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经季节调整)
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
从增长角度看,一、二、三季度GDP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5%、5.5%和4.9%,三季度经济增速回落比较明显,也反映出经济存在下行压力。
图十:我国GDP季度同比增速
来源:Wind
IMF在2021年10月的世界经济展望中预计,2022年中国的经济增速为5.6%,较7月下调0.1%。5.6%的经济增速虽然仍处在5-6%的潜在增速区间,但较今年8%左右的增速仍有明显回落,也说明市场对于明年经济增速预期在走弱。
图十一:IMF对各国经济增长的预测
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2021年10月)》
2022年经济工作部署
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2022年经济工作部署包括7大工作、5个正确认识和把握、8个方面任务安排。
7大工作:
1.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在财政政策上,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要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的支持力度,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严肃财经纪律;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当前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目前财政存款余额超过6万亿元,超出季节性,显示出今年财政落实工作量的进度较慢,所以后续会在财政资金使用上体现财政前置和发力;在支出方面,今年1-10月份公共财政支出完成的进度是78%,在历年中是明显偏慢的。
图十二:历年财政存款余额(亿元)
来源:Wind
图十三:历年公共财政支出进度
来源:Wind
2021年财政支出进度完成较慢的主要原因是基建类支出下滑,也导致了基建投资增速低迷。前11个月主要是民生类支出保持较高增速。(粤开证券研究员副院长罗志恒认为,近年来,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结构优化,即从投向基建转向以民生为主。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增速放缓,项目收益也在下台阶,同时在专项债实施穿透监管的背景下,可投的储备项目不足。这些都影响基建投资增速。)
图十四:2021年1-11月基建类支出同比增速
来源:Wind
图十五:2021年1-11月民生类支出同比增速
来源:Wind
在货币政策上,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协调联动,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货币政策整体没有太大变化,延续了之前稳健的货币政策。
2.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要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以公正监管保障公平竞争;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各类所有制企业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强化契约精神,有效治理恶意拖欠账款和逃废债行为。
今年反垄断相关处罚案件和处罚规模大幅上行,罚款规模大幅飙升主要与阿里巴巴集团和美团被罚款有关,二者因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分别被罚款182.3亿元和34.4亿元。从处罚的行业来看,今年行政处罚则主要集中在互联网相关企业 今年与反垄断相关行政处罚累计228亿元,互联网相关处罚比重超过95%,即使剔除阿里巴巴和美团被罚款的182.3亿元和34.4亿元,今年互联网相关企业处罚金额也远高于其他行业。
图十六:反垄断行政处罚金额和数量
来源:反垄断局官网
根据法院的公示情况,截至2021年12月,目前全国各地还记录在册的失信被执行人数超过705万人,大多数在25-60岁年龄段。据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有14亿人口,其中25-60岁年龄段人数约6亿人口,也就是说每100个人里 就有一个失信被执行人,逃废债问题已经影响到重大金融风险的平稳有序化解。一些反催收联盟会详尽列举各地银保监局的联系方式、处理债务纠纷的流程,指导债务人利用银保监局投诉专线进行投诉,向金融机构施压,甚至开始形成逃废债的产业链,给各金融机构造成相当损失。在这一链条中,更有专业人员参与,比如债务维权经验丰富的人、从事金融服务多年的中介、有过催收从业经验的人、民事诉讼经验丰富的律师等,他们在恶意逃废债产业链中形成了有组织、有纪律、分工明确的机构,对外提供逃废债服务并以此获利。这样的行为影响了社会诚信体系,扰乱了金融秩序,加剧了金融风险的扩散。所以需要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提高逃废债实施成本,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3.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在畅通国内大循环,重在突破供给约束堵点,重在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要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加快数字化改造促进传统产业升级;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强预期引导,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4.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
要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好国家实验室作用,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推进科研院所改革;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产学研结合;完善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形成扎实的科研作风;继续开展国际科技合作。
5.改革开放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
要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稳步推进电网、铁路等自然垄断行业改革;调动地方改革积极性,鼓励各地因地制宜、主动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制度型开放,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吸引更多跨国公司投资,推动重大外资项目加快落地;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6.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
要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
7.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要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健全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政策;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今年1至11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达到1207万人,超过全年预期目标。今年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上全年预期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数量三季度末已基本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体现出我国经济运行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
图十七:农村外出人员务工数量基本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
来源:Wind
失业率方面,今年11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分别低于2020年、2019年同期0.2%、0.1%,但是其中16岁至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14.6%,远远高出5%的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据教育部统计,2022年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首次突破千万人,达1076万人,总量和增量均为近年之最。此外,受国际疫情影响,这两年返回国内就业的海外留学生不断增加。
图十八:2019-2021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
来源:Wind
图十九:2019-2021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16-24岁
来源:Wind
5个正确认识和把握:
1.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 。
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既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又要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要稳步朝着这个目标迈进。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要发挥分配的功能和作用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和社会群体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公共服务政策制度体系,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2.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伟大创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必然会有各种形态的资本,要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制其消极作用。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要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从历史的角度对此进行了解读:现代市场经济400年历史上经历过资本的原始积累、无序扩张。美国也经过了镀金时代,资本与权力导致的野蛮生长,从而导致垄断、资本干涉政治,资本向社会和非经济领域的侵蚀,甚至社会道德沦丧。人类发展必定对于这些行为进行纠偏,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对于资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要有明确的界限。一方面给予资本本身明确的预期,同时也给予社会良好秩序的预期。随着市场经济完善,对资本行为规范就越严密。首先资本必须遵从国家的法律体系,资本逐利必须要在相应的法律法规的范畴内来进行,而不是无限制、无规则状态。
刘元春建议,未来资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要给出更为清晰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保护私有产权与规范资本并行不悖。
3.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
要坚持节约优先,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在生产领域,推进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在消费领域,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要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加快油气等资源先进开采技术开发应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4.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要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方针,抓好风险处置工作,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压实地方、金融监管、行业主管等各方责任,压实企业自救主体责任。要强化能力建设,加强金融监管干部队伍建设。化解风险要有充足资源,研究制定化解风险的政策,要广泛配合,完善金融风险处置机制。
5.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要 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要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防止简单层层分解。
对比来看,2020年会议要求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
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
本次会议首次提出双碳工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强调了双碳工作不能操之过急,不能通过一次行动就完成所有本应分期做完的事,需要循序渐进。在过去一年多的实践中,部分地区在具体执行相关政策过程中出现偏差,以至于出现运动式减碳。最为普遍的现象就是以一刀切的形式对已存在燃煤发电厂、炼钢厂等两高项目或企业进行关停,从而导致在岗员工失业、相关产能短缺以及一系列的经济社会系统性问题。过去几个月内,光伏产业链上游的多晶硅生产曾一度受到能耗“双控”的影响,特别是多晶硅上游的工业硅,在能耗“双控”的限制下,导致开工率不足,价格上涨,影响到整个产业链下游。
中华环保联合会能源环境专委会秘书长郭云高表示,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表明能耗“双控”的根本目的是限制传统化石能源消费,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低碳循环绿色高质量发展,并不是表面上的能耗总量控制。此举更加科学精准,既可刺激可再生能源等低碳绿色能源大规模发展,保障能源供应安全,防止原料用能供应短缺,还稳定了以原料为基础的一系列工业品的价格。
8 个方面任务安排:
要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特别是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围绕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大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力度,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
市场主体承载着数亿人的就业创业。要继续面向市场主体实施新的减税降费,帮助他们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减负纾困、恢复发展。加大对实体经济融资支持力度,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
抓好重点群体就业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
推动财力下沉,更好支持基层政府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和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
加强煤电油气运等调节,促进电力充足供应。
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运用市场化机制激励企业创新投入。
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政策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扩大高水平开放,多措并举稳定外贸,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加大吸引外资力度
三
专家解读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评价,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精准研判是会议最大亮点,“这一次经济工作会议非常有特色,旗帜鲜明承认当下经济下行的三大压力。过去一直从正面对于中国经济进行解读,这次不但总结了中国经济在六个方面取得的可喜成绩,更为重要的,对于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个方面、对于经济下行压力做出了更深刻的说明。这种精确研判是非常坦诚、科学的。”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董煜表示,中央审时度势,看到了周边环境的变化,看到了国内发展阶段的变化。强调明年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就是为了让明年的发展能够使经济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使社会大局保持基本稳定,这也是中国经济这艘巨轮能够乘风破浪往前行的重要保障。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表示,此次会议突破了往年的宏观、微观和社会政策三大政策的组合,首次明确提出了七大政策,对不同领域进行定调,反映出调控能力和精准度在提高。
讨论
关于三大压力。三大压力存在互相强化的关系,此时需要政府的担当,但政府也存在错位的问题,因此要强调微观主体的重要性。但当前在结构上存在痛点,例如民生的后顾之忧问题,使得政府的行为无法产生显著的作用,因此中国经济需要新动能,稳中求进将蛋糕做大。
关于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是劫富济贫,而是强调也要给别人发展机会的空间,避免出现赢者通吃的现象。
排版 | 刘宣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