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姚旭:推动中欧务实合作 避免“脱钩”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




自2019年欧盟发布最新对华政策报告之后,在中美博弈、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俄乌冲突等重大国际局势背景下,中欧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这些前所未有的变化,欧盟内部正激烈讨论甚至推动的对华所谓经贸“脱钩”将会如何发展?欧美对华政策有哪些异同?中欧还能在哪些领域和方面开展或推进务实合作?从中国角度看,欧洲到底在我国的对外战略中应该处于一个什么位置,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围绕上述问题,“复旦欧洲观察”学术共同体(由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青年学者自发组成的一个学术共同体)部分成员和若干特邀嘉宾就此进行了研讨,以下为复旦发展研究院青年副研究员姚旭的观点摘录。您也可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完整的会议回顾。


  姚旭 复旦发展研究院青年副研究员




欧盟对华“脱钩”并非是欧洲战略自主与“韧性”产业链建设的直接目的,但在现有的安全困境之下有变成最终结果的可能性——美国掀起的对华科技战和技术封锁制裁令中国不得不寻求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与生产能力,但这一进程在欧洲视角下经常被看作是要最终替代欧洲的现有产业链,形成了产业链领域的两难困境。俄乌冲突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西方跨国企业此前针对利润的计算让位于简单粗暴的政治站队,欧盟与中国都需要尽力管控冲突与紧张情绪,寻求合作与共赢,避免“脱钩”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


欧美对华政策背后还是有着不同的内部观点差异,美国国内对华友好、强化合作的力量与声音近年来逐渐式微,强硬对抗成为新的“政治正确”;欧洲对华政策背后依然还有不同声音,包括大众等汽车公司在内的欧洲制造业巨头和欧盟商会等组织机构,依然会在各种场合呼吁中欧进一步深化合作。因此欧美对华政策在不同的内部支撑下,可能会在未来产生不同的走向。


中欧需要紧紧抓住务实合作的关键主线,营造更加良好的合作氛围,创设更具有现实价值的合作抓手,其中数字治理领域可以成为重要切口。随着中国网络安全与数据保护规制体系不断完善,中国与欧盟在大型企业在线内容监管、跨境数据流动、数据保护和个人隐私保护等领域有了更多对话基础和合作空间。中欧应在数字治理领域强化标准交流合作与互鉴,共同推动中欧高级别数字对话及其配套机制常态化、落地化。


在现有国际格局之下,欧洲对中国对外战略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是我们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在标准互鉴、技术交流、市场互通等各方面,中欧关系都将直接决定中国开放的力度与深度,值得引起我们进一步关注。



  来源 | 澎湃新闻

  排版 | 陈姝羽




往期回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