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治理丨拉美国家特大城市中的非正式住区
拉美国家特大城市中的非正式住区
作者介绍
Laura Bogado Bordazar,阿根廷拉普拉塔国立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系主任,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
Juan Cruz Margueliche,阿根廷拉普拉塔国立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中国研究中心国土开发硕士学位主任,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地理研究中心教授、研究员;
Camila Vallefin,阿根廷拉普拉塔国立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
Diego Riddick,阿根廷拉普拉塔国立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中国研究中心秘书、研究员。
本文节选自复旦-拉美大学联盟2022年度研究报告《南方国家特大城市的治理现代化》。
目前世界上有33个特大城市(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其中6个位于拉丁美洲(墨西哥城、圣巴勃罗、里约热内卢、布宜诺斯艾利斯、波哥大和利马)。拉丁美洲也是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该地区城市发展不断转型的过程与我们的殖民地历史,以及移民、20世纪下半叶的工业化和全球化早期阶段的影响等密切相关。这些“地方背景”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图景,我们不仅可以了解这些地区不断变化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发展,还可以了解在这些地区城市人口的变化及人口在城市区域中的流动。要想在这些地区实施有效政策和城市治理结构,就不能忽视这些现实。
城市化被认为是人口集中在某些生活住区的过程。这一过程与社会的现代化和工业化一起,成为20世纪最具特色的社会现象。城市化进程首先发生在工业化国家,改变了生产方式,推动了人口从农村到工业城市的大规模迁移。这一进程还蔓延到第三世界国家(我们在这里也可以称为“全球南方”),推动了它们在特权飞地中的城市转型,这里出现社会经济资源的两极分化,以及土地产权和社会不平等日益扩大。
这种情况在拉丁美洲比在世界其他地区更加明显,导致了具有鲜明特点的城市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大量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大量逃离战争的移民流动以及高人口增长率导致城市人口增加,该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成为一种非常突出和不可阻挡的现象。拉丁美洲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造成了大都市的集中,其国土空间中社会制度的不公正也显露出来。
拉丁美洲是地球上城市化率最高的地区。如今,该地区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82%以上,预计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90%。因此,该区域的城市显示出经济活动的高度集中,但同时也呈现出高度的不平等、失业、不安全、环境污染、缺乏住房和公共服务不足等问题。
尽管该区域各国之间存在差异,但城市化发展有三个主要特征:住房的非正式性和不稳定性,逆城市化,及由商业化和社会、公共和私人行为者之间的不对称关系组织起来的城市治理结构。换句话说,拉丁美洲的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城市空间生产方式的结构性问题,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并形成了多重不平等的城市体制。在某种程度上,一些人认为获得住房是私人问题,应从经济政策的角度来看待住房政策。在许多情况下,城市社会政策被认为是对某些公共服务领域的局部改善。在大多数情况下,城市碎片化不仅作为一种城市形态,而且作为一种公共和私人力量相互交织的具体策略。
虽然很难将拉丁美洲国家特定城市进程和问题放在一起,但我们可以将历史上形成的一些城市形态进行归类。Borsdorf和Segura提出了一个对拉丁美洲大城市的城市化过程进行类型学划分的建议,该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
(1)紧凑城市:这具有殖民地时期的特征,其中心在主广场。由街道网格组成,房屋与中心广场的距离表达了居民的社会地位,从中心到城市边缘逐渐降低。
(2)扇形城市:快速城市化第一阶段(1820-1920)的特征,其典型的空间结构原则是线性结构形成的空间区隔。同时在城市入口附近建立了第一个工业区。
(3)两极分化的城市:这是快速城市化第二阶段(1920-1970)的特征。在这一时期,由于工业化进程和大规模的农村人口外流,富裕城市和贫穷城市之间的显著对比得到了巩固,并通过国内移民流动造成城市人口迅速增长。
(4)碎片化的城市: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新自由主义经济动力通过社会空间结构的原则表现出来,其特点是社会群体之间的距离缩短,壁垒和安全设施激增。
图1 社会空间形态的三种类型
南方国家特大城市应结合自身特点和具体问题加强城市治理现代化——复旦-拉美大学联盟2022年度研究报告发布
城市治理 | 任远:探索适合南方国家状况的特大城市治理
城市治理丨南方国家城市化和特大城市发展
城市治理 │ 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排版丨甫昕芮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