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全面注册制 资本市场迎新变革 孙立坚:投资者教育更为关键
经过四年试点,A股正式进入全面注册制新时代,激励内地股市于20日强势反弹,其中券商保险银行等权重板块集体发力,带动沪指大涨2%逼近3300点,上证50指数也大涨近3%,而作为涉及中国资本市场全域的重大改革,全面注册制的正式启动,对A股市场的方方面面和其中的各类投资者,又将带来那些影响?复旦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教授受《凤凰财经日报》栏目邀请,对相关问题进行解读。以下内容由发展研究院根据采访及孙教授增补内容编辑而成,供读者参考。您也可点击阅读原文观看视频。
Q1
A股全面注册制正式落地,对于中国资本市场而言,这项里程碑式的改革,将如何改变整个资本市场的生态?未来企业直接上市融资的渠道变得更为畅通,是否又会带来A股快速扩容的问题?
孙立坚:由于过去的制度安排,以及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不断释放,让中国的资本市场很长一段时间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通俗来讲,就是我们目前的上市企业少,而大家的投资欲望高,投资标的供不应求,于是出现了一些打新股追溢价的不正常表现。但是随着注册制的推行,上市的行政审批门槛降低,上市企业的数量自然会增加,接下来中国资本市场供不应求的关系将会出现变化,资本市场初期扩容会成为鲜明的特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自身的质量不提高,估值可能还是会上不去,扩容的节奏也会因此放缓。
Q2
受到注册制全面实施的激励,券商股今天受到激励明显走高,不过对于投资者而言,随着全面注册制的到来,未来又将面临怎样的局面?有人戏称,注册制是金融机构的狂欢,但却是散户的噩梦,对此您有怎样的看法?
孙立坚: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来客观地看待这个问题:一方面,我们现在确实盘活了直接融资的渠道,上市机会的增加和定价能力的提升给券商的业绩带来了新动能,这不仅推动了股票市场扩容,甚至提升了整个金融板块的发展,这对金融业务确实有很好的提振效应;但另一方面,过去这种供不应求的关系带来了打新股、追涨杀跌、板块轮动这些粗放型的投资方式,市场的机构投资者也会因为KPI的业绩考核要求也不得不跟随这种非理性的资产布局,从而造成资本市场上好企业的股价估值过低、一般的企业却估值过高的这种不正常的现象。随着全面注册制时代的到来,这种非理性的投资方式反而会让散户蒙受较大的市场风险。所以,制度的安排和市场投资风格朝多元化、机构化的转变都在教育我们投资者,还是要根据自身对投资的理解、对价值的追求来做投资布局。当然,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要跟上,加强对投资者的保护,通过国民的储蓄、专业化的布局为实体经济服务,形成良性循环,这是我们直接融资非常期待的效果。所以,从整体来讲,资本市场会逐渐走向专业化机构化价值化的投资生态环境。
Q3
另外,2月份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今天出炉,一年期和五年以上的利率都按兵不动,近期出炉的楼市数据显示,房地产市场已经开始回暖,加上外围美联储很可能延长加息周期,是否都使得人行未来的利率政策维持相对谨慎?
孙立坚:这体现着我国目前稳货币、宽信贷、重结构的特点较为明显。总的来说,大家的预期还是会有一个向下的调整,因为我们的经济基本面还需要货币和财政的支撑,但是我们也看到现在整个货币和资金的循环链上,我们的金融体系尤其是银行体系,它们负债端的资金成本降不下来,可能是因为不良债务率又有回升的问题,也可能是因为经济下行收益面上还缺乏资金回流的能力。那么银行的资金成本下不来,如果银行的贷款利率下降,就会挤压银行为实体经济服务的稳定性,所以我们保持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健康,确保银行负债的成本和收益条件的匹配,是这次贷款利率保持基本不变的一个理由。
另外,我国在金融危机以后采取的一系列货币政策已经逐渐不再依赖传统的降息降准,而更多地是利用结构型的货币政策,有针对性地用精准滴灌的方式将资金融入到国家需要的实体经济的部门,对于现在高负债、高杠杆、效率低下的部门,也通过非一刀切的货币政策来确保其资金能够良性循环,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现在减少了对标准化工具的依赖,更多用结构性的货币政策来弥补经济下行情况下市场对资金的诉求。并且,现在直接金融开始起步,逐渐释放间接金融的压力,把更多的资金融通渠道放到了资本市场,这也是央行利率保持不变的第二个理由。
第三个理由,我们还是看到全球资本市场中资金的不稳定性,如果我们和美国利差的幅度再扩大,人民币的升值和利差的效应会让更多的海外资本进入到中国市场,但这些资本不可能进入到实体经济的渠道去进行长期投资,而更多的是利用利差和人民币的升值效应做短期的投机,因为我们不希望创造这种机会,所以货币政策的稳健操作就能更好地确保人民币币值当下的稳定性,所以这也是今天货币政策稳健的原因之一。
视频来源 | 《凤凰财经日报》
整理&排版 | 刘宣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