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义华:立足中国的伟大实践全面推进理论创新
作者 | 姜义华
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历史学系教授、复旦发展研究院高级顾问
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要立足中国14亿人的伟大实践,全面推进马克思社会主义学说、劳动价值学说及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创新,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和新的理论总结。
FDDI
19世纪,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上,作为资本主义文明的批判者诞生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20世纪以来,在相距万里之遥的东方,在资本主义发展非常有限的中华文明大地上,竟开出了绚烂的鲜花,结出了累累硕果。
在一个多世纪时间中,马克思主义启迪了中华文明批判性地重新认识和重新估定自己,激活了中华文明潜藏在自身深处的巨大生命力和创造力;而中华文明则通过艰难而百折不挠的探索和十四亿人共同参与的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极大地充实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所发现的科学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论、历史唯物主义真理,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从部分上升到全体,从若干环节上升到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推动马克思主义生机蓬勃地从19世纪、20世纪走向21世纪。
中国学人当今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就是要立足中国人民百年来艰苦卓绝的伟大实践,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全面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如何实现了一次次历史性的重大突破和发展。
首先,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我们现在终于可以说清楚了。我们经过艰难的反复探索,终于真正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者早先关于社会主义的构想,超越了俄国当初试图直接过渡到实行共产主义生产与分配的军事共产主义模式,确认在整个社会主义时期,都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都要处理好国家与市场的关系。这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也表明,社会主义不是一个短暂的过渡时期,而是一个将延续几代、十几代甚至更长时间的全新的社会形态。尽管我们自己可能还没有意识到,在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世界社会主义史上,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创举,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多么重大的突破性发展。
其次,关于劳动价值论。数以亿计长时期来一直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农民小生产者,只用了差不多一百年时间,就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农业和手工业小生产转向以机器大工业和信息革命为主导的社会化大生产,从自然经济转向国内国际两个大市场。在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和世界联系的基础上,在社会生产力高速、普遍发展的基础上,劳动已经在越来越多的人这里,逐步从以往的谋生手段,转变为提升和实现人的文明程度、生命价值的创造性的自觉需要。脑力劳动愈来愈重要,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劳动自身的这一飞跃,给土地、资本这些生产要素注入了全新的内涵,推动了土地和资本本质与功能历史性的飞跃。在全世界从传统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工业革命历史或世界各国各地区走向现代化的历史上,这也是一个历史性的伟大创举,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个突破性的重大发展。
再次,关于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如此巨大人口的社会实践,最为雄辩地说明了什么是真正以人为主体,真正以具有能动性、社会性的人为主体,真正以最广大的民众为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所说的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就是要求每个人都在直接世界联系中,在知识体系、价值体系、审美体系、情感体系诸方面全面提升自己的文明素质。我们所追求的共同富裕,不仅是物质生活方面的共同富裕,更是精神生活方面的共同富裕。历史唯物主义的精髓,就是始终不渝地推动人最终脱离动物状态,从动物的生存条件进入真正的人的生存条件,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这在中国正在逐步成为生活的现实。这无疑更是人类成长为真正的人这一历程中的一个伟大创举,是历史唯物主义在人的普遍实践中的一次大的飞跃。
由此可见,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仅要认真仔细地研读马克思本人的全部著作,了解他如何锲而不舍地探求客观真理,更要立足中国14亿人的伟大实践,理直气壮地做出新的理论概括和新的理论总结,使马克思穷尽毕生之力所揭示的真理,得到丰富,得到充实,得到补正,从而获得更为强大的新的生命力,尤其要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让一般原理具体化为符合中国实际和现今世界实际的基本制度、行动纲领、行为准则、思维方式。这样去做,方才能够使马克思主义名副其实地成为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使中华文明成为代表21世纪的文明。
来源 | 中工网
排版 | 周沈博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大学智库论坛第七届年会举行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