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拖欠25年的借款,法官帮老人要回来了!
“实在是太感谢法官了!我做梦都没有想到这笔钱还能要回来。”
近日,上海浦东法院成功化解了一起长达17年的执行积案,尽管被执行人已经失踪多年,但在执行法官持续不懈地努力下,年逾7旬的丁老伯终于拿回了25年前的借款。
1
杳无音信
债务人已失踪17年
1997年,丁老伯的朋友孙某以资金缺口为由向他借款5万元,之后却以各种理由拒不偿还,丁老伯无奈之下向上海浦东法院提起诉讼,并于2005年申请强制执行。由于当年查控手段有限,法院没有找到孙某可供执行的财产,只能裁定终结执行。
17年来,丁老伯一直记挂着这笔欠款,又得知法院的执行查控手段这些年不断完善,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他向法院申请了恢复执行。
拿到案件后,承办人韩小龙第一时间对孙某的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发现其名下竟然没有一个能够正常使用的银行账户,更没有微信、支付宝这些生活必不可少的支付工具,明显不符合常理。随后,他又赶往孙某户籍地所在的派出所,却发现孙某的亲属早已向公安机关进行了人口失踪报案,孙某已经失踪了17年多。
2
另辟蹊径
一份判决引起法官注意
找不到人,也没有发现任何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根据执行程序,似乎只能再次选择终结执行。但为了圆丁老伯的心愿,执行法官决定换条思路,前往房地产交易中心查看孙某原来居住地房屋的情况。
调查发现,该房屋原来在孙某父亲名下,其父亲去世后,房屋已多次交易。这时,交易资料中的一份判决书引起了执行法官的注意。原来孙某母亲曾在2017年提起继承诉讼,根据判决,她应向孙某支付房屋折价款72万元。这意味着,孙某对其母亲享有高达72万元的债权,鉴于孙某失踪多年,这笔债权极有可能尚未支付。
不过,经调查,孙某母亲已经于2年前去世。执行再次遇到困难:对于孙某享有的债权,丁老伯可以进行代位权诉讼,但这对于年事已高的他来说无疑太过于劳费心力,况且孙某母亲的财产大概率已经被其他子女继承,诉讼难度很大。
3
情理并用
案件终画上圆满“句号”
得知情况后,丁老伯表示能够理解这样的结果,毕竟在已经穷尽各项执行措施的情况下,追回这笔借款的希望已十分渺茫。但是执行法官仍然没有放弃,转而从孙某的兄弟姐妹处寻找突破口,尽力促成和解。
孙某的兄弟姐妹起初对法院的工作极为排斥,坚称自己不是被执行人,兄弟孙某的债务也与他们无关。法官为此多次与他们沟通解释,释明诉讼风险,情理并用,积极化解这起执行难案。
最终,孙某的兄弟姐妹答应前往法院进行商议。在法官的努力调解下,他们答应每家拿出一些钱补偿给丁老伯,丁老伯也松口,只要拿回本金即可。现场,丁老伯与孙某的兄弟姐妹达成执行和解,这起跨越17年的执行案件终于圆满画上了“句号”。
稿件来源:浦东法院
END
小编丨吴依娜
往期推荐
▲ 点击查看原文
▲ 点击查看原文
▲ 点击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