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彭文滔:桥梁上,有束光
人物 | 彭文滔 克而瑞技术副总监
采访札记
克而瑞深耕房地产大数据已经12年了。有这样一位“技术女”,从实习开始,默默陪伴克而瑞共度了这12年。从最早的CRIC数据库,到2017年开始的CRIC投资决策系统,克而瑞的标杆产品与她的青春相濡以沫。
在男性为主的技术团队里,彭文滔作为少数比例的女性,引起了我们的好奇。她是克而瑞技术副总监,主管产品。作为产品负责人,她是连接客户与技术沟通的桥梁。要当好这座桥梁,不但需要极强的技术能力,还要理解房地产行业;不但要理解客户需求,还要能挖出客户想要但实际没法表达出来的潜在需求;另外,还得有厉害的沟通能力,把客户需求“翻译”成程序员能听得懂的“语言”。
打听下来,同事、领导们对这位小姐姐的评价多是“认真”、“聪明”,但接触范围几乎全仅限于工作,因为她“实在是太忙了”,忙到开完刀6天后就来上班。她平时话并不多,但聊起工作来,专业上的东西侃侃而谈,逻辑缜密。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下来,我们了解到了作为2017年克而瑞重磅产品的CRIC投资决策系统,打造过程中的很多背后故事,同时对她所获得的评价,也有了直观的感受——这真是一个聪明、漂亮、努力、脚踏实地、三观很正的姑娘。
这个湘妹子也是一位五年级女孩儿的母亲,陪伴克而瑞的年月也是见证着女儿成长的每一天。她的智慧与勤奋,同样表现在生活和家庭中。这样的人,总是会得到更多的眷顾吧。
《CRIC地产观察》:您本科和硕士学的都是计算机专业,毕业后为何会进入房地产行业?对克而瑞这个唯一的“东家”,有着怎样的感情?
彭文滔:我在上海大学计算机系读研究生,近水楼台,2005年以实习生的身份进入克而瑞。当时CRIC产品刚刚组建,我所在的部门负责做开发。那时还没有产品经理的叫法,但需要一个懂技术又有沟通能力的人去衔接技术和业务,我就以实习生的身份开始了这份工作。2008年研究生毕业后,很幸运地与克而瑞再续前缘,至今已经正式工作9年了。
对这个“唯一”的东家,更多的是归属感。这份工作做了这么多年是很有感情的,而且公司文化与我的性格很契合。克而瑞不是一家特别“凶悍”的公司,它富有人情味,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同时还不停步地往上走。如果一份工作既能让自己喜欢,又使自己具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去生存于这个社会,提升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品质,那么就很幸运了。感谢克而瑞,让我成为这样一个幸运的人。
《CRIC地产观察》:在克而瑞,您先后负责过哪些项目?产品研发的过程中有没有哪些苦乐交织的小故事?
彭文滔:最开始的实习期,我帮营销集团做过销售系统。2006年克而瑞成立后,开始做GRS,这是CRIC系统的前身。2009年做过商业库和全英文投资人版,其中投资人版是面向香港券商,涵盖开发商的信息和股价、财务报表。2011年开始做CRIC系统,即CRIC2012。
做CRIC2012是最辛苦的,时间很紧张,我们是全封闭式工作,每天下班都是10点以后,从来没有周末,终于成功在2个月内完成任务,做出了现在CRIC系统的前身。在这个系统的基础上,后来又加入了土地顾问、商业顾问等,最终形成地产行业里无人不知的CRIC系统。
到了2017年,随着克而瑞的转型,我接受了新的任务,开始做CRIC投资决策系统,并很快完成了从1.0到2.0的迭代。在1.0版“城市进入”“板块选择”两大模块的基础上,2.0版新增了“地块发现”模块,让克而瑞各城市机构可以根据当地各家房企的实际需求,帮助房企把投资落实到微观拿地层面。
投资决策系统是在CRIC数据库基础上用了不同的表现形式,加了不同的算法,并且使用场景也发生了变化。如果没有CRIC数据库是做不好投资决策系统的,CRIC数据库是核心,而投资决策系统则是通过具象的应用场景而更为聚焦,能够直击开发商痛点的一个产品。在做投资决策系统后,我的思维方式和对自我的要求也都有了变化。
在开发投资决策系统的过程中,时间紧,人员少。期间我还做了胆囊切除手术,那时正值端午节,原本有3天假期,我只多请了3天假,一共休息了6天就来上班了。那个时间点很关键,不敢离开,幸好一切都顺利度过。
而产品研发最痛苦的,应该是自身遇到的瓶颈。我们的业务在市场上没什么竞争对手,这意味着没有可学习的范本,需要自己不断去探索、创新,需要借鉴其它行业的人是怎么做的,再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梳理,变成我们这个行业适用的内容。在房地产行业里,我们没有可超越的对象,只能不断鞭策自己求进步、去学习,才不会落后。
《CRIC地产观察》:作为克而瑞2017年的重磅产品,CRIC投资决策系统从1.0的诞生到2.0的升级,只经历了2个月的时间,为何要进行这样高频率的迭代?
彭文滔:CRIC投资决策系统1.0把克而瑞数据全打通,展示了我们的综合实力,是一个把数据进行结构化应用的革命性产品。但在进行推广时,我们发现这样一套标准化的产品,并不能完全贴合每家开发商的需求。这个问题是普适性的,一个产品如果具有高适应度,那么使用门槛会很高;但如果功能比较傻瓜,那产品也必定有局限性。从最近几个月跟房企沟通的情况来看,他们都觉得投资决策系统很好,但希望能再和他们自己的东西融合一下。
因此,投资决策系统很快找到了新的需求点——标准化定制。通过一段时间的累积,和开发商更多地、深入地沟通后,我们内部会形成一些模板,当他们需要定制的时候我们可以快速地提供出来。打个比方说,这就像房地产设计有产品标准化,开发商拿地后可以根据自己的产品线快速完成项目设计。而投资决策系统的定制,可以理解为我们通过丰富的专家库,把底层积木一层一层搭好。标准化定制爆发出了较大的潜力,这也是我们2018年的一个工作重点。
举个例子,在给旭辉演示CRIC投资决策系统时,被问到我们的量化标准是什么?我们在“板块选择”模块里面做了一套量化标准,这只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标准,不适宜每一家开发商的战略发展需求,但克而瑞不但有数据能力,还有数据处理和计算能力,因此我们还可以根据开发商对板块或地块的标准进行定制,按需求去实现它。
再比如我们跟北京泰禾谈定制时,竞争对手有中指、有房,三家对比以后客户倾向于我们,就是因为我们有投资决策系统,客户相信我们有这个能力,可以在系统的基础上结合客户的实际需求更新迭代,从而形成一套他们专属的定制系统。
《CRIC地产观察》:隔行如隔山,很多地产人搞不清产品经理这一职能具体做的是什么,能否给大家介绍一下?
彭文滔:有很多人以为产品经理就是“翻译官”,把客户需求转化成程序员所能听懂的语言,再把程序员做出的东西翻译成产品交给客户。但其实产品经理不仅仅要做翻译,更多的是在技术和用户的需求之间搭起沟通的渠道和桥梁。这座桥梁搭建得好,双方的沟通顺畅,工作进展快速,就能达成目标;搭得不好,客户会认为这不是他们想要的,技术人员也是白忙一场。
在克而瑞,我的作用就是桥梁,因为我既懂技术也懂业务,通过沟通,从客户单一的需求背后挖掘出隐性需求,这是最难的。这个行业最忌讳用户说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满足用户的深层需求,做到用户都没有想到的,他们才会认可你的专业。
举个例子来说,每个城市的数据情况、更新频率都不一样,还有信息是否可公开的区别,所以设计CRIC系统时我们做了很多可配置的工作——我们搭好框架后,当用户提出系统要减少部分功能,我们隔天就能完成。因为这个环节不再需要开发代码,只是配置工作,我们框架搭得好,当产品发生变更时,用户会觉得更新快,技术会觉得改动小,甚至不用改动。改动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先要申代码,再反复测试,形成一个稳定的版本,才能升级,否则会影响系统的其它功能。我们对升级很谨慎,因为升级会涉及到其它的改动,以及版本稳定性等问题,每次升级大家都会加班到很晚。而当我们产品经理在系统开发前期就根据客户需求考虑到这一点,尽可能减少改动,对客户、技术人员以及我们的产品本身都是很好的尊重。
那么在克而瑞,如何做好技术与各地机构之间的桥梁呢?举例来说,就像武汉机构提出立项,想在CRIC投资决策系统里增加“地块发现”模块的需求,而我们发现如果按PPT上的需求来设计,出来的效果可能会比较单薄。于是我与机构进行了几次深入沟通,随后进行了功能梳理,设计出新的、比较丰富的表现形式,满足了武汉机构的需求,呈现出来的效果可以说是挺震撼的。
紧接着,重庆的“地块发现”模块在两个星期后也上线了。在与重庆机构的沟通中,我也挖出了他们更深层的需求。明确深层需求后,首先是如何组织这些需求的逻辑,以及这些逻辑以怎样的表现形式呈现。其次,我们理解每个城市的数据结构,在搭建框架时就考虑到多城市使用的因素,所以做新的城市模块时,只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输入新城市的数据,速度就很快,花费的代价也很小。
另外,我们做产品开发往往会被项目的进度束缚,如何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出最好的东西,就需要找到的一个折中的平衡点。作为产品负责人,我们知道这个平衡点在哪里,既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又能让产品有一定的亮点,还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CRIC地产观察》:“程序猿”是比较“闷”的一个群体,和他们进行沟通,有没有什么技巧?
彭文滔:克服沟通障碍方面,其实没什么技巧,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很重要。程序员是很理性的,不会勾心斗角,他们是以专业服人。做程序是一个很严谨的逻辑思维的过程,懂他们的想法和专业,那我们就能对话。
但程序员本身也是有血有肉的人,简单告诉他们要做什么东西其实是不够的,我沟通的时候还会从业务的角度讲需求,为什么做这件事,这样做对我们的产品有什么提升,对业务、客户乃至公司有什么好处。讲清楚这些点,他们就有动力去做,即使遇到难题他们也愿意想办法去共同解决,也会更有成就感。
《CRIC地产观察》: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了解大数据的?如何看待近几年大数据的火热?
彭文滔:其实计算机和互联网诞生的那一天,就已经有大数据了,只是以前没有像这几年大张旗鼓地宣传,其它行业里还没有这个概念。这是因为,以前大数据的存储技术、计算和处理能力都没有跟上来,就好比有一堆东西已经在那里了,却不知道怎么存,也不知道怎么用。
大数据开始被全民讨论,是因为技术已经发展到可以对其进行应用了。首先是随着云计算的服务器资源铺开,具备了云处理和数据能力,人们发现大数据能够拿出来用了。第二步就是如何用到好的场景去,在中国真正的大数据都是掌握在电信、阿里、百度、腾讯这些所谓“独角兽”手上,这些数据更多的是服务于它们公司内部的运营。现在相应的技术成熟了,有了更多的应用场景,所以大家就越来越多地提大数据这个概念了。
就像AI技术,2016年阿尔法狗很火,2017年相关的应用也应运而生。其实神经网络、深度学习这类相关技术很早就有了,只不过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产生了很多底层的应用技术,让我们这些应用层的技术公司能够去使用,相应的应用场景也就越来越突出了。
我也在思考,如何把AI运用在房地产行业,打个比方说,我想象一个场景,放一个机器人,如果问它“上海的房价怎样?”机器人不但可以告诉你房价情况如何,还可以预测房价。关于AI的技术应用我们也想做,但这不是一个纯技术能解决的问题,它一定是和业务结合的,前期我们要做一些基础工作,包括搭建房地产的专家库,另外是做好房地产的知识图谱,这些都要通过业务线去积累,接下来才能结合AI技术,技术所能提供的是相应的处理技术,包括语音识别或自然语音识别、深度学习等,除此之外还要吸纳AI技术方面的人才。我认为AI应用发展可以作为公司业务发展的一个储备,比如智能机器人可以作为房价分析师的补充力量,起到预测房价的作用。
《CRIC地产观察》:站在IT从业者的角度,您对房地产大数据是怎样理解的?
彭文滔:我理解的房地产大数据分为广义与狭义。
广义的房地产大数据,是只要能左右房地产相关行为的数据都包含在内。第一类是用户行为(行为数据)与房屋购买相关的各类客户(目标客户、潜客、成交客户等)的各类数据(消费行为数据、OD行为数据、金融行为数据等)。第二类是特征信息,房屋所在地的宏观数据(人口、物价指数、经济增长等)与配套数据(交通状况、学区、景观,薪资水平、消费档次等)。第三类度就是房地产参与主体的数据(开发企业,经济公司,物业管理公司,地产金融机构等)。
而狭义的房地产大数据包括两点,第一,基础信息,即国家-行政区-板块-街道-小区-楼栋-单元-层-户-房型-面积,这是我们常说的楼盘字典数据。第二,生命周期,指的是对房屋生命周期的记录和描述,包括土地出让、开发建设、一手房销售、二手房销售、物业管理、征收拆迁等相关数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行业数据。
《CRIC地产观察》:从技术岗位来看,您眼里做房地产研究、咨询的人是什么样的?
彭文滔:近一两年跟做房地产研究、咨询的同事沟通越来越多,我觉得他们都很勤奋。成功的人都有共性,像各地机构老总,晚上很晚还在工作,早上也很早起来工作,他们做业务、抓业绩、懂管理,都是复合型人才。而中层的克而瑞人都很好学,也很好沟通,没什么隔阂。跟我接触的同事都是对数据库、对投资决策系统有想法的人,我们能从业务的角度顺畅地沟通,也会交流各自遇到的困难,一起解决这些困难,从而达成一致。正所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克而瑞人很务实,有能力就展示能力,通过工作来证明自己。
《CRIC地产观察》:在IT创新或房地产创新方面,您的偶像是谁?
彭文滔:像周鸿祎、张小龙等这些大神离我很遥远,他们背后的故事我们看不到,但是自己身边的领导是我们能看得到的。丁祖昱总和张燕总就是我面前最鲜活的偶像,我在克而瑞工作了9年,见证了他们的升级转型,他们曾经都是房地产领域的资深专业人士,但现在,他们已经跨入了新的领域,并在新领域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甚至成为新领域的精神领袖。
比如说我们张燕总,以往在公司更多是以管理者的形象示人,而现在聊到房地产业务,或者跟开发商、大数据公司的技术人员聊互联网+房地产,她都能侃侃而谈,完全就是一位大数据专家。平时在跟我们沟通时,她会蹦出一些很先进的互联网大数据方面的专业词语和独到的见解,成为了跨界领域的领袖。我们一直从事这个行业,但你会发现这位领导已经超出了你们的眼界,在全新的领域已经相当厉害,没有比这更好的榜样力量了。
《CRIC地产观察》:同事对您的印象中,最多的关键词是“忙”。您是怎样平衡工作和家庭的?家人支持您的工作吗?工作之余还有什么爱好?
彭文滔:确实,我平时工作很忙,没有时间照顾女儿,基本上只能做到管好自己。加上女儿现在11岁了,有了自己的想法,但我性格比较急躁,容易和她起冲突,所以在我们家基本都是她爸爸管孩子的学习,我妈妈也在家里帮忙照顾。
我们希望女儿在一个宽松的环境里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更好地发展自己。我们不是虎爸虎妈,不要求她成为“学霸”,但她在学校里也担任了大队长的职务,成绩也不错。对于未来,就希望她能快乐、自信,在她自己的领域获得一定的满足感。
而作为家长,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本身也能给女儿树立榜样。我们都是普通家庭出身,通过读书、工作一步步改善生活、建立自信。我通过行动告诉她,女孩子要有一份自己能胜任的工作,它能给我们安全感,赋予我们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力量。同时我们也让她看到,爸爸妈妈即使不算那么年轻,却还像年轻人一样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在自己的阶层里积极向上地生活,这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她。
工作之余,我最爱做的事就是阅读。但2018年,我想做一点以往不会去做的事,目前还没有想好具体是什么。我定下这样的一个目标,就是想打破以往的惯性生活,突破自己。
《CRIC地产观察》:作为在上海学习、生活、工作了13年的长沙人,您眼中的这两个地方各有着什么“性格”?更喜欢哪座城市呢?
彭文滔:喜欢一个城市,一定要在里面生活过,才会体会到它的风土人情。因为我的性格比较积极,会往好的方向去看,所以我看到的这两个地方的人都很勤奋、务实。待在一个地方就会想念另一个地方的好,当我身处上海,我会想念家乡的朋友和美食;而当我在长沙时,就会想念上海的生活和它的快速节奏。如果说家的概念,上海已经成为我的家,毕竟在这里安家了。我先生的家乡是一个福建小城市,它很适合生活,可能以后退休了,我们会去那里。
《CRIC地产观察》:您是天蝎座。克而瑞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天蝎座员工很多,而且大多在公司工作的时间都比较长(笑)。您如何看待自己性格与克而瑞“性格”的默契?
彭文滔:这个现象应该说是一种巧合的缘份吧。三观一致、性格相契的人容易在同一个地方沉淀下来,而不契合的人可能很快就离开了。
《CRIC地产观察》:作为资深老员工,您见证了《CRIC地产观察》从诞生至今的各种变化,在您眼里,这是一本怎样的刊物?
彭文滔:我眼中的《CRIC地产观察》有两种个性,一种是轻松活泼,另外一种是严肃专业,在这本杂志里,这两种特性融合得很融洽,不会让人觉得突兀,反而看起来很舒服,相信编辑团队一定花了不少心血吧。
选自 《CRIC地产观察》45期·瑞问
撰文 |《CRIC地产观察》罗克娜
-------------------- 感谢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