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伦敦爵士节盼“出圈”

张璐诗 FT中文网 2024-07-07

两位70多岁的爵士乐前辈Dave Holland和John Scofield在卡多根大厅。摄影/张璐诗


一些古典乐试图与“正襟危坐”背道而驰,不少摇滚独立流行则乐于“登上大雅之堂”。不同音乐门类之间互相跨界,显然都希望“出圈”。



文丨FT中文网专栏作家 张璐诗 Lucy Cheung

11月中旬,跨两个周末的EFG伦敦爵士节进驻“南岸中心”时,圣诞亮灯也同步跟上。每年这个时候办“爵士节”,也许最接近世俗意义上的“过节”氛围。

去年不得已办了一次线上音乐节之后,爵士节今年恢复了线下演出。在9天密集的三百多场演出中,爵士节用上了伦敦的75个场所。其中除了从东到西的几个爵士俱乐部,大多数都是非传统意义上的爵士乐演出场所:从南岸中心、巴比肯中心,到酒馆、小学校园、教堂、火车站旁的社区中心都有。既开拓了原本上演室内古典乐为主的威格莫尔大厅,也延伸到了专门上演实验音乐的东伦敦小场所Café Oto,并在当中迎来了国立青年爵士管弦乐团演绎约翰•左恩(John Zorn)作品的难得时刻。两个周末,每天都有三四十场演出同时进行,周中也每天有数场表演。这实在是有点爵士节跟自己较劲的意思。不过一想伦敦平日的文艺供需,这样的吞吐量也不过是忠实于这个文化都会的胃口而已吧。

爵士乐在伦敦的发展虽有渊源,但爵士节的历史却并不长,而且最初起源于地方。40多年前,伦敦卡姆登区(Camden)在当地的“卡姆登节”中新加入了一个为期一周的爵士节,并用了15年时间发展成了颇成规模的爵士音乐节,但演出场所也还只局限在卡姆登区之内。1993年,卡姆登节停办之后,这个节庆的主办机构“Serious”独立门户,在伦敦艺术局(London Arts Board)的支持下创办了“伦敦爵士节”。10年之后,爵士节规模越做越大,并开始以赞助商、瑞士私人银行集团EFG冠名至今。爵士节每年11月举办的传统也在延续。伦敦爵士节从10年前开始与专注古典与爵士音乐推广的英国广播公司第三台合作制作,三年前,“英国广播公司新一代爵士音乐家”大赛的决赛还被纳入了爵士节的节目单里。

过去数年里,我在伦敦爵士节上看过不少新老阵容。“老”的包括已告别舞台的ECM旗下挪威艺术家Jan Garbarek,今年则有“老当益壮”的75岁爵士贝斯手Dave Holland和70岁的吉他手John Scofield。少壮派代表有钢琴家Brad Mehldau等同代音乐家,可惜Brad在其他地方巡演途中病倒,伦敦的演出只得改期。新血液不少,今年则有像来自布里斯托的Ishmael Ensemble等思维新潮的乐队。他们的演出在1990年开业的卡姆登Jazz Café里,颇有回到爵士节的源头之感。


新晋摇滚爵士乐团Ishmael Ensemble在卡姆登Jazz Cafe。摄影/张璐诗


爵士节的核心运营团队,三年前有过一次新老交接。爵士节创办人之一John Cumming在辞世之前,将节目总监的职位让给了曾任伊斯坦布尔爵士节总监十多年的Pelin Opcin。伦敦爵士节往外围物色新任节目总监,这个决定本身就是果敢之举。今年爵士节前夕,我约Pelin做了一次专访。

一些今年参演的乐队和音乐人,严格来说未必符合“爵士乐”的定义,但Pelin表示这些乐队的特质有某些与爵士乐相近的地方,比如即兴性、实验声场等,都很有“超越性”。从古典殿堂的常客、印裔当代音乐作曲家Nitin Sawhney,到说唱风格爵士为特色的Ezra Collective,在爵士节的框架下,我们能看到不同门类的音乐。而“打破所有的疆界”正是Pelin设计节目时的一个重点考虑:“音乐门类的界限变得模糊,这在今天发生得越来越频繁。很多音乐人在创作时并不会自行定义音乐门类,都是后来被市场框定的。”Pelin希望伦敦爵士节能为音乐家们提供一个平台,以便去除他们身上固定的标签。

Pelin在音乐产业圈从业25年, 自称处理危机颇有经验。去年3月因疫情封城后,她很快意识到这一年的爵士节将在线上举办。去年在线上的120场音乐会,有提前录制好的,也有直播,还有工作坊。“条件差,但我们没有放弃,”Pelin说,解封后,今年爵士节基本上恢复了正常演出,剩下5%主要是对演出场馆人群管理方面的担心。毕竟英格兰并没有启动疫苗护照计划,不同演出场馆自定规则。南岸中心并不要求入场观众提供任何证明,但公共空间内到处都摆着建议大家戴口罩的指示。Jazz Café和卡多根大厅则没有任何要求,入场后戴口罩的人也是寥寥无几。

以现场为本的爵士乐恢复了线下演出,但今年多场音乐会依然有做线上直播。“线上是属于未来的平台”,一旦开始使用之后,跟许多音乐节一样,Pelin就不太愿意放弃掉这个平台,而是继续借此去维持爵士节与全球观众的互动。


EFG伦敦爵士节节目部总监Pelin Opcin


并非来自英格兰的Pelin,希望能为爵士节带来一些“从外面看进来”的新角度:比如今后将会在英国本土新血液的基础上,介绍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新乐队和音乐家。与此同时,她想得最多的是怎样利用起非传统爵士节演出场所的空间,引导这些场所原有的客源,成为潜在的爵士乐现场新观众。在设计节目单时,Pelin不只是从爵士节单方面去做考量,而是也从合作场馆的兴趣和着眼点出发,将当地的社区特色与爵士节团队的偏好结合起来:“我们联手去做,而不只是租借场馆卖票。”

爵士节遍布欧洲。怎样才能让伦敦爵士节拥有一些独特瞬间呢?Pelin的想法是去撮合英格兰本土的音乐人与世界各地的音乐人多做互动和合作。今年的节目中,就有少数族裔女性萨克斯管乐手Nubya Garcia 与她83岁的美国爵士乐偶像Charles Lloyd同台演出这样的少见组合。

很多乐迷在选择节目时,都有挑选著名乐手现场的习惯。但在今年爵士节开幕音乐会的“Jazz Voices”上,演奏的45人爵士乐团,充满了年轻而且多元化的面孔。Pelin表示,伦敦节爵士节现在的团队更年轻,视野更国际化。作为节目部总监,她还邀请了多位个人或机构作为联合策演的单位,也藉此将爵士节的品牌带到不同国家和地区去。

在向已故爵士鼓手Tony Allen致敬的音乐会中,既是联合策演人、也是参演者的英国摇滚乐手Damon Albarn,一并邀请了曾获“水星奖”提名的萨克斯管手Cassie Kinoshi等年轻乐手同台献艺。Cassie这位黑人女乐手在本届爵士节上还在另外多场音乐会上出现,她无疑是伦敦爵士界炙手可热的新星。

Pelin很在意爵士节的“当代性”和是不是符合当下社会语境。她承认,自己上任以来,对参演乐手的性别平等问题尤其关注。女性乐手、由女性带领的乐队数量,这两年明显增加。Pelin说,今后还会在考虑已成名的乐手之外,将目光投向更草根的场地和更独立的机构,比如支持爵士乐教育的“明日战士”(Tomorrow’s Warriors)。今年参演的Nérija就是由这个艺术家发展机构组织起来的九重奏乐团。


摇滚乐队Yo La Tengo登台南岸中心。摄影/Emile Holba


爵士节期间,我去南岸中心的皇家节日大厅观看已成军38年的摇滚乐团Yo La Tengo的音乐会。如我所料,几位乐手的音乐自始至终没有呈现丝毫爵士乐的内容。这令我联想起不久之前,伦敦一个古典乐团做了一次大胆的实验:到一家老印刷厂改造成的、16岁以下观众入场需成人陪同的夜店里上演贝多芬的交响乐。一些古典乐试图与“正襟危坐”背道而驰,不少摇滚独立流行则乐于“登上大雅之堂”。不同音乐门类之间互相跨界,显然都希望“出圈”。拓展新乐迷,无疑是大势所趋。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责任编辑 刘皓琳 haolin.liu@ftchinese.com
图片来源 作者提供

商业财经 国际视角

关注FT中文网视频号


往期精选

泡菜、栗子与鹿,

伦敦秋冬滋味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