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电商化时代的美食之路
老味道与新技术,哪一个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平衡欲望和焦虑?
文丨范庭略
十年前的一个中午,在看完一场重要的现场直播新闻发布会之后,我决定要去吃一顿地道的陕西菜,于是我走到延安高架桥下面的陕西大厦。陕西大厦是陕西省驻沪办事处的大楼,四楼的秦粤轩算起来应该都吃了十来年了。今天再回忆起那顿陕西风味的午饭,其实跟我以往每次吃的几乎都是一样的:水盆羊肉,岐山哨子面,油泼扯面以及一碟糖蒜。就好像北京的朋友钟意川办的餐厅一样,陕西菜在上海的最高水平我一直认为就是这家餐厅,尽管它的名字还暗示了自己也是一家广东菜。虽然光顾多次,但是从来没有把广东菜放在预选之列,因为我吃广东菜最好的选择是离这里不远的嘉里中心的家全七福。
家全七福在粤菜的门类里面显然也不是大家俗称的天花板,其实这些流行的形容词总让我觉得网络时代中文教育的失败。家全七福可以说是在上海粤菜里面的一个榜样,就是所有的出品都是教科书级别的的呈现,没有花巧,没有一惊一乍,永远的中规中矩,而且可以让全国的粤菜同行心服口服。
这是我心目中上海的一南一北的美食代表。其实自从2016年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拥有米其林餐厅的城市,上海就一跃成为全中国的美食之都,完全超越了香港、广州这些传统意义上的美食主义的发源地。如果这个时候再翻看民国时期的生活杂志,也都清清楚楚地记载着这个城市的美食之路。粤菜伴随着南洋华侨在上海滩开办新式百货公司而大行其道,各路避难的旧式军阀以及躲在租界里面的寓公又成为了川扬帮的幕后推手,川菜以及淮扬菜在上海的发扬光大,几乎成为当时文人墨客聚餐的首选。
而最有意思的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对于上海生活洋气的普遍接受,却都是来自几万旧俄难民在上海的深耕所致。今天上海人口熟能详的炸猪扒、罗宋汤以及土豆色拉都是当时在法租界的俄罗斯咖啡馆与本地饮食的结合产物,然后各种的奶油点心和奶油蛋糕冰淇淋也如出一辙。
后来也曾经想过为什么旧时的法租界里面没有什么可以传颂的法式餐厅,深究下来也是因为法餐对于食材的要求严格,以及当时消费能力的有限所致。倒是在那个时代流行的酱油西餐解放之后在香港花开叶茂,成就了一段佳话。但是世博会之后老店又从香港搬回上海,试图重新擦亮旧有的金字招牌,可惜今日不同往日,那种在各种旧上海生活往事回忆中活色生香的各种美极酱油烹制的老式西餐已经逐渐淡出今天消费者的选择,不到两年,那间开在老锦江楼上的香港西餐厅便打道回府了。于是老上海的旧西餐神话从此破灭,当然老一代上海人可以在当时生活匮乏的年代去吃一次红房子这样的餐厅不亚于今天的消费者去东京吃到一次米三星。那种对旧时代过往岁月西式美食的向往与回忆,完全是因为心中对于往昔时光的美好记忆以及含情脉脉,那股回忆之中对于乡愁的缅怀,完全跟食物没有关系了,留下的都是一个老人对自己年轻岁月的无限眷恋。
另外一个让我感受到乡愁的食物就是秃肺,记得有一次蔡康永在综艺节目里面聊起他父亲小时候在上海吃过的菜,他说后来在台北还有这道菜,然后等到他来上海的时候,竟然发现遍地无可循。前几年旅居海外的聪哥回到上海开办了他的聪菜馆,决定重新还原这道活在上海市民心目中的名菜,于是重新炮制一道青鱼秃肺。虽然说是秃肺,其实取自野生大乌青的鱼肝,他用四条七斤以上的大乌青鱼摘取的鱼肝做成一道口感绵密鲜香的秃肺,一时间被媒体传为佳话。想到当年的物质条件,显然是希望不浪费鱼的任何部位,这也是很多传统菜式慢慢在今天失传的主要原因吧!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说如果人们要想过上幸福的生活,首先需要得到食物,这很容易断章取义,而他作为贪吃者的声誉可能仅基于此。这句醒世名言显然容易被后面无数饥荒年代长大的人们产生误解,于是当我们在生活中大咧咧说自己是吃货的朋友的时候,我也很清楚地知道他们会在朋友圈说他们吃哭了、他们吃的扶墙而出。于是乡愁变成了他们贪吃的唯一借口。
我曾经看到一个美食节目里面的嘉宾对一碗米粉的严苛程度之高,即便是全部的材料都符合要求,那碗米粉上空的空气与湿润程度终究无法和家乡媲美。其实美食在今天已经被我们发达的电商便利程度给完全消化了,无数貌不惊人的电商主播都在给我们讲述一个美好的乡愁故事,而这个故事最后的商业逻辑就是赶紧下单买货。最早是含有励志精神的云南橙子,后来到了各地农民兄弟即将烂在地里的丰收果实,再后来就是各种不期而遇的乖巧伶俐的卖茶妹。
在经历疫情最严重的困扰的时候,我也加入了一个专门购买澳洲和牛的微信群。澳洲不是我的乡愁,和牛不是我的乡愁,但是五公斤一大块的澳洲M9冰冻和牛,那确实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终极乐趣!特别是取到牛肉放在厨房里面切成一块块的过程,犹如切开尚未融化的冰激凌一样的顺滑。拜直接而顺利的物流条件所赐,为城市的喧嚣提供了一个平静的喘息机会,使得我们被各种过度消费的欲望焦灼的痛苦慢慢平静下来,没有破坏我们内心的平静,更没有破坏我们最终的目标,也就让我们在痛苦与快乐之间达成了一种平衡。
所以这一代人已经没有了故乡,更没有了乡愁,这一代人对于高速发展的城市充满了敬畏与向往,他们也为下一代的人教育和成长填满了焦虑。各种逃离城市隐居山野的视频,都在洋洋得意地为下一次重归故里而暗中积攒着故事和粉丝。一切都归于生意,焦虑的人们在电商直播团灭之后正在寻找着新的赛道,而乡愁依旧是小镇青年们最好的情怀装饰物,那些产生快乐的食物也依旧会引起我们的烦恼,而且这些烦恼会比快乐大好多倍。在后疫情时代寻找一个清心寡欲的人,就好像在一个屠宰场里寻找一个素食者那样困难。于是各种吃健康沙拉的轻西餐纷纷倒闭,卖汉堡包和全家桶的肉食餐厅依旧人声鼎沸。
传统值得我们尊重,而味道更值得我们拥有。
图片来源 Getty Images
商业财经 国际视角
关注FT中文网视频号
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