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扫码阅读】一套书,畅读中国古代史

从秦汉到明清,中原历代王朝的国号有什么讲究?为什么要这样起?

“夏”的本意,有人认为是蝉。甲骨文中有一组“夏”字,看字形,年代越久,看起来越像蝉。要注意,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字,夏朝并没有给后世留下文字。但知道了甲骨文中“夏”字的写法,倒推回去,有人推测作者推测,在夏朝,“夏”这个字写出来一定更像蝉。而且,历代文人墨客对蝉很有好感,曹植为蝉作过赋,虞世南为蝉作过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不少人喜欢佩戴玉蝉,正是看重了蝉高洁的品性。夏朝之前的红山文化、良渚文化中,已经出现了玉蝉,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也常有玉蝉的图案。这都是以蝉为“夏”的佐证。“夏”,作为中原历代王朝的第一个国号,意义神秘而美好。




“商”作为国号,还有一个强大的对手,“殷”。商朝遗址,叫“殷墟”而不叫“商墟”,司马迁著《史记》,有《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并没有《商本纪》!《诗经》《尚书》以及《左传》中,“殷”和“商”经常混着用。按理说,一国之号非同小可,哪能一会儿叫这个一会儿叫那个呢?这个问题,起码在汉朝就开始讨论了。有人说成汤建国时,立国号为商,那时候都城在亳,后来盘庚迁都到了殷,国号就改成殷了。也有人说,没有改国号这回事,迁都之前,“殷”已经普遍使用,迁都之后,“商”也普遍在用。近代学者研究甲骨文,也得出一条线索,在商朝人自己的文字中,自始至终都管自己叫“商”,没有把自己叫“殷”。周代的青铜器铭文中,才称商朝为“殷”。有人猜测,“商”,是商朝人对自己国家的叫法,是自称;“殷”,是后世的人对商朝的叫法,是他称。就好比一个人有大名,别人又给他取了诨名。




在甲骨文中,“周”字的字形看上去像田野中间点了几个点,它的本意是“田野种禾”,一群人在田间劳作;在有些金文中,田野下面加了一个“口”,意义应该是农业劳动养活人口,人丁兴旺。

“周”这个国号和农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传说周朝有一位叫“弃”的先祖,弃驯化了一种植物,能够为人们提供粮食,这种植物叫“稷”,社稷的稷。稷是谷物,后来引申为庄稼、粮食的总称。那个时候,这个名族就叫“周”了。

后来,周民族迁居到了岐下之原,在今天的陕西宝鸡一带,继续发展农业,并成为了商的邦属。三代之后,周灭商,“周”,也从一个族名变成了一个国号。




《史记·秦本纪》记载,秦人有一位先祖叫非子,非子替周王朝养马,因为马养得好,周王室封了一块地给他,就是秦。非子得到封地,成了周王朝的附庸国。有学者考证,这块封地,在今天陕西宝鸡市东的千河、渭水交汇处。

得到封地以后,秦国开始奋斗了。非子往后数三代人,接班的是秦仲,周宣王封秦仲为大夫,去和西戎打仗,结果秦仲战死。秦仲的两个儿子继续作战,成功打败西戎,相继被封为庄公和襄公,秦也变成了诸侯国。

到赢政一统天下时,秦国已经奋斗了五百多年。不过秦王朝仅仅延续了十五年,便土崩瓦解,被汉朝取代。不过,“秦”这个国号,威名远播海外,被视为中国大一统皇朝的象征。

(推荐阅读)




《汉书·萧何传》记载,秦朝统治残暴,各地纷纷起事,他们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谁先攻入关中,荡平秦国故地,谁就是关中王。

刘邦先攻进去了,按理来说他应该是关中王。然而项羽不守约定,立刘邦为汉王,刘邦大为不满,很生气。萧何等人劝他说,时局对我等不利,现在还是接受吧。

刘邦权衡之下,接受建议,赶到汉中郡就任汉王。这一年是公元前206年,仅仅四年之后,公元前202年,刘邦就在楚汉之争中获胜,当上皇帝。“汉”,也就成为了新王朝的国号。

“汉”的寓意,其实非常好。古字中,“汉”的左边是水,右边是土,望文生义的话,就是水滋润着的大地,河流环抱的大地,非常美好的地方。

刘邦之所以封为汉王,因为他的制所在汉中郡,汉中郡又得名于汉水。传说,天上的银河和地上的汉水相似,所以银河在古代人口中,也叫“汉”或者“天汉”。




公元589年,杨坚攻破南朝陈国,天下一统。杨坚的父亲杨忠,是前朝北周的随国公。后来,杨坚接了父亲的班儿,也是北周的随国公,后来还当上了随王。公元581年,随王杨坚逼迫北周皇帝让位,按照惯例,杨坚建立的新朝,应该和他“随王”的称号保持一致,也就是随朝。前面人家魏和晋都是这么干的。那为什么杨坚不用随便的“随”,而用后来这个隋朝的“隋”呢?这俩字的区别,主要在于有没有那个走之旁。在杨坚看来,他前面的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都只有十几二十年的国运,他自然不愿意步这些朝代的后尘。而随便的“随”,有“跟随”“随从”的意思,跟在这么一大群短命王朝后面,晦气。所以他把这个走之旁去了,意思是不跟随,不做短命王朝。不过呢,事与愿违,隋朝还是相当短命,只延续了三十多年,就被唐朝取代。

(推荐阅读)





公元618年,李渊逼迫隋帝杨侑让位,开创唐朝。“唐”这个国号,和秦、汉一样,渗透到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远播海外,哪儿哪儿都有一座唐人街。李家人为什么以“唐”为国号?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李渊的祖父名叫李虎,在西魏时就是柱国大将军,死后追封为唐国公,李渊的父亲承袭了爵位,还是唐国公,李渊本人呢,更是由唐国公进封为唐王。这样看来,李渊以“唐”为国号,顺理成章。




公元960年,后周多位将领发动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赵匡胤为什么以“宋”作为国号?后周时代,赵匡胤是殿前督点检,相当于中央禁军的统帅,地位相当显赫。同时,他还是宋州节度使。虽然赵匡胤常驻在京师,和100多公里外的宋州并没有多少密切关系,但宋州节度使是一个非常荣耀的官职,也是他担任的地方上的最高长官。陈桥兵变后,赵匡胤匆匆忙忙以“宋”为国号,很明显,这个“宋”就是从宋州节度使那儿来的。


大元


公元1271年,蒙古军对南宋的攻势不断取得胜利。这一年,他们以“大元”为国号,在中华大地上建立了新的国家。元朝,是第一个并非由汉族人建立的全国性政权。这一年,忽必烈发布了一个诏书,叫《建国号诏》。为什么以“大元”为国号,这个诏书说得明明白白,相当国号的官方说明书。诏书中说,“元”,取自《易经》,“大哉乾元”,它象征着万物生长的开始,又有一种辽阔而协调的境界。这个国号没什么故事可讲,不过,蒙古人肯花这么多心思研究国号,本身就说明了一些问题。不仅国号,蒙古人还依照中华传统,延续了年号、庙号等等制度。这说明蒙古人在清晰地表态,他们想建立一个中原正统王朝,而不单是一个武力强横的政权。


大明


公元1368年,朱元璋即皇帝位,定国号为“大明”。“大明”这个国号的渊源,据说要从韩家人开始讲起。元朝末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各地纷纷起事。韩山童、韩林儿两父子,聚集了一大批佛教信徒,说,“天下当大乱,弥勒佛下生,明王出世。”韩山童宣称自己就是转生的弥勒佛,当今的“明王”,号召信徒拥戴他,推翻元朝。不过没过多久,韩山童就被逮住杀了。韩林儿继续父亲的事业,父亲是“明王”,他就自称“小明王”。韩林儿打出的旗号是反元复宋,他确实建立了一个小政权,国号就是宋。不过,这个小政权没能坚持多久,只有12年。这中间,韩林儿还封了朱元璋为吴国公。朱元璋立国号为“大明”,可以看出来,明显和韩林儿“小明王”的称号有承袭关系。另外,就“明”这个字本身来说,实在是一个加分的国号。它由“日”和“月”组成,千百年来,日月一直是中原王朝祭祀的对象,国号和祭典能完美契合在一起,当然是大吉大利。

(推荐阅读)


大清


公元1636年,爱新觉罗·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国号为“大清”。但很多人猜测,当时大清的国号和年号,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压制大明。毕竟当时他们还在和大明王朝战斗,八年之后,朱由检才自缢于煤山寿皇亭。在当时,清妙、清汉、清穹都是关于“清”的常见词,这些词都和“天”有关系。而满洲人向来崇拜“天”,视“天”为最高的所在,期盼上天护佑国家。而“明”字分开为日月,虽然日月都在天上,但天同时包容了日和月。于是乎,“大清”在气势上胜了“大明”。另外,“清时”“清明”“清晏”“永清四海”这些词,在乱世之中肯定广受欢迎,象征清除乱世苦难,还天下一片清明。

“美哉,变动不居而又蕴含深意的中国历代国号;伟哉,沿用不衰而又凝重气派的中国古今名号;妙哉,来源不一而又呈现特征的域外有关中国的称谓”。

—— 《吾国与吾名》


扫码进入主题书单



汕图动态

【志愿者招募】“小橙子讲故事”志愿者活动第二期启动啦!

【线上展览】艺术与阅读 | 2019全国书偶创意设计征集活动精粹作品展

【扫码阅读】悦读 悦听 悦览 码上同行第十四期书单

【QQ阅读推荐】全国爱眼日 这十个爱眼护眼小知识你还不知道吗?

【新语听书】景区东西那么贵,为什么还有人买?

线上资源

电子图书

扫码阅读平台

数字阅读平台

读联体平台

QQ阅读

连环画

超星电子图书

视听资源

博看有声

新语听书

少儿多媒体图书馆

超星名师讲坛

文献数据库

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

读秀知识库

博看期刊

广东省特色资源大放送  

线上展览

云展览

学习培训

维普考试服务平台

软件通

微学习

职业全能培训库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博

@汕头市图书馆


网址

www.stlib.net


电话

0754-88943002(读者服务部)

0754-88943017(信息咨询部)

0754-88943020(办公室)


地址

广东省汕头市长平路11街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