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主题书单】独居青年、空巢老人的终极噩梦:我最害怕的,是死后没人知道(文末书单推荐)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书单 Author 书单君


余生只信陌生人

 
书单君最近在看一个很特别的纪录片——《和陌生人说话》。
 
最新一期“余生只信陌生人”,有关一位上海老伯。
 
他的故事总结起来特简单,就一句话:
 
在临终前,老伯把价值300万的房产和全部积蓄,都送给了楼下卖水果的摊贩。
 
听到这个故事,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我觉得可能不容乐观。
 
老人,巨额财富,非亲非故的陌生人。
 
这几个词,似乎完美构成了一场骗局的关键要素。
 
别急。
 
这个故事,没那么俗套。
 
被赠予巨额财产的水果摊贩叫做小游。
 
几年前,他带着妻子和三个孩子来到上海,一家人就住在水果摊旁的简易棚里。



早些年间,老伯的爱人去世,家中只有患有精神疾病的独子。
 
身边的人都觊觎他的财产,老伯不愿意多打交道,只对小孩还稍微亲和一些,时不时给小游的孩子买买玩具,带他们出去玩。
 
一来二去,他们也就变得熟络起来。
 
不久后,和老伯相依为命的独生子意外猝死,他不知所措,就去找了小游帮忙。
 
小游二话不说,陪着老人去了火葬场,帮着他一起买墓地,安葬儿子。

但到了这一层,老人也还是不那么信赖他。
 
直到有一次,小游意外发现老伯昏迷不醒,把他送到了医院。
 
亲人因为路途遥远等其他事务,不愿意赶来照顾他,于是小游就一边朝五晚九地忙着生意,一边还要空出时间照顾老伯。
 
出院后的某天晚上,老伯突然来到了水果摊旁的简易棚前。
 
他带着自己所有值钱的家当,包括房产证、存折、电脑、戒指等等。
 
他说,想要把房子送给小游的女儿,并诚挚地邀请他们一家,住到自己家来。
 
一个特殊的家庭就此组成。
 

他们一起聊天、吃饭、散步.......共同生活,照顾彼此,像真正的家人那样。
 
不久后,在一个律师邻居的建议下,小游和老人去到了上海普陀区公证处,签订了意定监护。小游就此成了老人法律意义上的监护人。
 

可能有人会觉得疑惑,意定监护是个啥?一起过日子不就行了,干嘛非得走个法律程序?
 
别急,先想下这两个问题:
 
假如老伯需要进行重大医疗手术,谁来签字?
假如老伯去世,谁来替他处理尸体、料理后事?
 
第一个问题,显然作为“陌生人”的小游,是没有权利签的。
 
至于第二个问题,物理意义上的收尸小游当然可以做到。但假如丧葬机构要求提供身份证明呢?一个非亲非故的陌生人,最简单的手续都没办法办理。
 
所以,他们不仅需要在物理上共同生活在一起,也必须在法律上有所关联。
 
意定监护,刚好在这一层面为之提供了便利。

 
对很多人来说,这个概念可能还有点新,书单君大概解释一下。
 
在公众号”和陌生人说话-腾讯新闻“中,是这样定义意定监护的:
 
“意定监护就是在你头脑清醒的时候,指定一个人作为你的临终监护人,这个人可以和你没有血缘关系,也可以不是你的法定继承人。现在,这份委托经双方同意并公证后,会受到法律的保护。”
 
在公证员李辰阳看来,意定监护最重要的目的,是实现被监护人真实的个人意愿。
 
这个政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种情况上:
 
重大医疗手术无人签字,医疗康复无人照管 ;
入养老院被拒 (如果没有监护人,养老院会担心老人万一将来病发,没有人支付费用)
无人收尸;
 
有了意定监护,上述事项,都可以避免。
 

当然,人人都想人生中的一些重要节点,能由孩子或者亲人参与。
 
然而现实往往不如人愿,或是像老伯一样,意外变成孑然一身,亲人远在异地;或者是兄弟姐妹太多,监护权互相推让,谁也不想承担;还有甚者,追求的不是监护权,而是老人背后的财产。
 
这个时候,意定监护的用途就体现出来了。
 
被监护人自己找寻到合适且信赖的监护人,将自己的未来托付给对方。

 

没钱就等于没戏?
 
可能会有人提出疑问,这个政策,看起来是为有钱人设置的。
 
毕竟上海老伯有300万的房产,如果他只是个拾荒老头,楼下的水果摊贩,就不一定会愿意成为他的监护人了吧。
 
并不是这样的。
 
意定监护可能和钱有关,但钱一定是最无关紧要的因素。
 
现实中,普通人甚至是底层人士之间的互相照顾,也不少见。
 
《余生只信陌生人》中,就有这样一个例子。
 
现年57岁的王明,在一次脑梗病发后,请求房东做自己的监护人。
 

他的监护要求并不高,只是要求房东不时来查看一下自己的情况,如果病了就送医,死了的话,替他收一下尸。
 
在公证处,尽管公证员一再强调王明身无分文,房东仍然决定要签下“意定监护”的同意书。
 
非亲非故的两个人,为什么愿意缔结这样的条约呢?
 
这背后当然有渊源。
 
王明在年轻时犯下了命案,23年后出狱时,父母都去世了。

因为身份特殊,很难租到房子,意外遇到房东一家人,同情他的遭遇,让他留了下来。
 

房东一家也不是富裕家庭。
 
女主人需要外出做家政补贴家用,男主人得了老年痴呆症后,她就免去了王明的房租,让他来帮忙照顾自己的丈夫。
 
几人在这样的相处中,产生了深厚的情谊。
 
也因此,在脑梗病发后,他第一时间想到的监护人,就是自己的房东。
 
而房东,也并不打算拒绝这个请求。
 

导演是枝裕和曾经拍摄过一部名为《小偷家族》的电影,讲述的就是一群毫无血缘关系的人,像家人一样生活在一起的故事。
 
电影的同名书籍中,几人曾经有过这样一番对话:
 
“父母是没办法选择的,照理说。”
“可是……像我们这样,自己做出的选择才更牢靠吧?”
“什么?”
“是什么呢……羁绊哟,羁绊。” 
 
不论是上海老伯与水果摊贩、王明与房东一家、小偷家族......还有其他所有凭靠非血缘关系建立起来的羁绊,都非同一般。
 
在这些人的身上,我们见识到了人与人之间纯粹的善意。
 
书单君当然也很为这样的关系而感动,但疑惑的点在于:我们能安心把自己的未来全然给托付“善意”吗?
 
毕竟,善意可以被伪装,更可以演变成恶意。
 
而且,比起“救命良药”,意定监护更像是一种无奈之举。
 
任何事情都有风险,意定监护也不例外。
 
其中最可怕的一种,就是选定的监护人心怀不轨。
 

频频发生的保姆杀人案,足以证明这种情况不是偶然。在唾手可得的巨额财富面前,人性根本经不起考验。
 
另一种,则更常见,也更让人沮丧。
 
那就是找不到合适的监护人,或者监护人先于自己而亡。
 
《余生只信陌生人》中,就提到了这样一群人——自闭症、精神或者智力残障孩子的家长。
 
为了孩子,他们操碎了心。不只是提前为孩子买好了墓地,更在意定监护的细则中,连孩子一个月要看几次电影,都想到了。
 
中国人向来不愿意“白发人送黑发人”,但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最大的愿望,反而是能够看着自己的孩子离去。
 
因为他们难以面对自己去世后,孩子无人照顾,或被照顾不当的局面。
 


这其中的一位父亲,曾经是企业高管,因为孩子得了自闭症,他选择辞去工作,在家全职照顾孩子。
 
他由衷地感慨,自己的家庭条件还算不错,尚且要面临很为难的处境,那些家庭情况一般的人,不知道要有多难。
 

谁都怕“孤独死”
 
可以看到,不管是担心自己年老无人照看,还是担心孩子无人照顾,都是在担心同一件事——“孤独死”。
 
而且,面临这样处境的人,并非我们想象中的“少数派”。
 
需要被“监护”的人数,问题的严峻性,都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NHK出品的图书《无缘社会》中提到:
 
“有些专门代替家人,为死者料理后事的营利组织称,在上门造访他们的人中,不仅有老年人,竟然还有许多尚处壮年的50多岁的人。

他们当中有从大企业退休的男子,也有独身女性。由此可见,一种即将单独迎来自己人生终点的惶恐,正在超乎想象地蔓延。”
 

《无缘社会》


作者:(日)NHK特别节目录制组合著,  高培明译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

索书号:I313.5/2646

馆藏地点:中文图书借阅室

再让我们看一组数据。
 
2016年时,我国独居老人已超过2000万人,据预测,2020年,这个数字会变成3000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国15岁以上人口中,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超过1亿人,其中1600万人是重性精神障碍患者。
 
孤独死并不一定只发生在老年人,精神疾病患者身上,看起来和孤独死完全没有关系的健康青年们,也已经被默默选中。
 
生活的重压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让他们更愿意“自我封闭”,倾向于单身或独居,这也给孤独死,创造了“契机”。
 
前不久,36岁台湾艺人黄鸿升,就在独自居住的家中,因意外去世。
 
这样的人有多少呢?
 
有统计显示,2018年我国的单身青年中,超过7700万人为独居状态,预计到2021年,这一数字会升至9200万人。
 
这也就是说,抛去重叠部分,可能要面临“孤独死”的人,至少也有1.3亿以上了。

 
这是典型的无缘社会。
 
纪录片《无缘社会》中,总导演如此形容这样的社会形态:没有关联的社会,各不相干的社会。
 
书单君再补一句,抬眼望去,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的社会。
 
没有遇到摊贩小游的上海老伯,孑然一身的王明,千千万万的独居人士,都曾经或正处于其中。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对于人际关系的需求已经没有那么强烈。或主动,或被动,选择了独自生活,然而这种对生活的可控性,迟早会被疾病和死亡击垮。

很显然,我们无法在所有事上依赖自己。
 
但问题是,除了自己,能依赖的还有什么呢?

 

我们对此,全然无能为力吗?
 
书单君还记得很早以前看过一部电视剧,叫做《守望的天空》。
 
女主葡萄有一个自闭症哥哥,而葡萄的降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妈妈担心将来她离世以后,没有人照顾哥哥。
 
这当然是一种自私且多少有些不负责任的举动,但也的确是无奈之举。
 
面对这种局面,意定监护是一种选项,却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公证员李辰阳提议:“社会福利体系必须要跟上 ,简化监护人的后顾之忧,让监护人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目前,政府也已经在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比如预计推出监护监督人的相关法律条文。
 
比如完善信托机构,由第三方如投资机构来支付费用给监护机构,这样既避免了被监护人生病或去世后一些相关费用,监护人无力支付的窘境,同时也杜绝了监护人“谋财害命”的可能性。
 
不过,这些政策的具体推行,可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目前我们唯一能做的,也许是不吝于提供自己的帮助与善意,去帮助身边的人。

只有抱团取暖,才能化“无缘社会”为“有缘社会”,让大多数人都能做到“既能自己一个人安心生活,也能一个人安然迎接死亡。”
 

《无缘社会》的作者认为:“所谓‘关联’或是‘缘‘,难道不就意味着互相添麻烦?并允许互相添麻烦吗?”
 
的确如此。
 
要打破“无缘”,就必须敢于麻烦他人,也应该不怕他人来麻烦自己。
 
书单君前面提到的那位自闭症孩子的父亲,正致力于推动自闭症互助团体的建设。
 
在这个团体中,大家彼此互帮互助,年老的家长去世后,年轻的家长如果心有余力,就会在剩下的日子里,帮助他们照顾孩子。
 
在这样的彼此麻烦中,自闭症的孩子脱离了“孤独死”的处境,仿佛一个珍宝一样,被一代一代人精心呵护。
 
每个人,都值得也应该被这样关爱。
 
公证员李辰阳的儿子,也患有轻微的自闭症。
 
他说常常觉得在公证的过程中,就像在映射自己,因为“他们的人生就是你未来的人生,我在帮助别人,就在帮助自己。”
 
当主持人问到他为什么会这么觉得时,他回答:
 
“因为人都会死的,人都会老去,这个是必然的结果。你在帮助别人,你也自己很安心,因为你在安排自己,安排自己的家人,安排自己的未来。”
 

伸出援助之手的摊贩小游、王明,也都是通过一次帮助,“安排”了自己的人生。
 
这份帮助,像是一个永不熄灭的火炬,不一样的是,这次,人人都是火炬手。
 
书单君很愿意相信,此刻你伸向他人的这一只手,未来,会通过某种方式,再一次伸向自己。


主笔 | 邹雨  编辑 | 燕妮 黑羊
图源 | 《和陌生人说话-余生只信陌生人》、部分来源于网络
部分参考资料:
《无论多倔强的人生都有一个不可控的结尾》和陌生人说话-腾讯新闻

《意定监护可以对抗法定监护吗?》汤婷婷

 

馆藏图书推荐

《当世界又老又穷:全球老龄化大冲击》

作者:(美)泰德·菲什曼著 ,  黄煜文译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8

索书号:C913/4426

馆藏地点:中文图书借阅室

本书作者走访美国、日本、西班牙、中国等国的若干城市,采访了企业员工、小企业主、经济学者、政府官员、医务人员乃至普通家庭成员,总计达上百人,呈现出世界范围内老龄化社会的面貌与未来,涉及的话题包括工资、社保、医疗、住房、隔代养育、啃老等。揭示出全球老龄化令人震惊而彼此关联的影响,也解释了国家前景、文化与人际关系、代际关系因老龄化而发生的变化,勾勒出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未来图景。


《孤独力》

作者:(日)午堂登纪雄著 ,  闫雪译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索书号:B821/8091

馆藏地点:中文图书借阅室

我们身处社交频繁的时代,被生活仓促地追赶。我们害怕关上门的瞬间空虚,更害怕下一秒就和这个世界脱轨。但任何成长的节点,和对生命深刻的理解,都必须经历独处和内省才能到达。人际关系、亲密关系、人生观价值观、创造力、梦想和目标……书中每一个主题都和我们每一个人的幸福息息相关。作者午堂登纪雄从孤独的好处出发,为读者填写了一份完美的孤独力答卷:运用孤独力,在工作、情感、事业、理财、亲子教育、家庭等多个领域都能获得你想要的成功和幸福。让你的孤独成为成长的力量。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2版》

作者: (瑞典) 弗雷德里克·巴克曼著 ,  宁蒙译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索书号:I532.4/7746

馆藏地点:中文图书借阅室

欧维, 一个性格古怪、循规蹈矩的独居老人, 某天一对和气的年轻夫妇与两个活泼的小女孩搬进欧维家隔壁, 两家人开始走入对方的生活, 欧维原本盘算的死亡计划也在此峰回路转。往来的人渐渐多起来, 欧维也开始悄悄打开心心扉, 对身边人伸出双手……


《一个人的朝圣》

作者:(英)蕾秋·乔伊斯著 ,  黄妙瑜译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3

索书号:I561.4/2024

馆藏地点:中文图书借阅室

哈罗德·弗莱,六十岁,在酿酒厂干了四十年销售代表后默默退休,没有升迁,既无朋友,也无敌人,退休时公司甚至连欢送会都没开。他跟隔阂很深的妻子住在英国的乡间,生活平静,夫妻疏离,日复一日。
一天早晨,他收到一封信,来自二十年未见的老友奎妮。她患了癌症,写信告别。震惊、悲痛之下,哈罗德写了回信,在寄出的路上,他由奎妮想到了自己的人生,经过了一个又一个邮筒,越走越远,最后,他从英国最西南一路走到了最东北,横跨整个英格兰。87天,627英里,只凭一个信念:只要他走,老友就会活下去!
这是哈罗德千里跋涉的故事。从他脚步迈开的那一刻起,与他六百多英里旅程并行的,是他穿越时光隧道的另一场旅行。


《一个人的朝圣.Ⅱ,奎妮的情歌》

作者: (英)蕾秋·乔伊斯(Rachel Joyce)著 ,  袁田译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5

索书号:I561.4/2024/2

馆藏地点:中文图书借阅室

在《一个人的朝圣》里,65岁的哈罗德,87天行走627英里,只为了一个信念:只要他在走,奎妮就会活下来。这是故事的另一面,这是奎妮,这里有一个埋藏了20年的秘密,有生命中无数的微小瞬间,有温暖的大手,坐在车里的对话,海上的花园。如何处理痛苦,如何爱,如何休息和放松,如何相处,“因为同一样东西发笑也可以是另一种在一起的方式”。当哈罗德开始旅程的同时,奎妮的旅程也开始了。他们因此各自变得完整。“跟哈罗德一样,奎妮有其阳光和黑暗的一面,但当故事结束,合上书本,作者巧妙地让黑暗消失了,挥之不去的是奎妮坚定的爱的光芒。” 没错,奎妮的情歌是来帮助我们的。



主题书单

【主题书单】《令人心动的Offer》扎心一幕:“除了当公务员,女孩没别的可选”(文末书单推荐)

【主题书单】世间情爱她都懂,却始终未得一心人(文末书单推荐)

【主题书单】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走向伟大复兴的里程碑(文末书单推荐)

【主题书单】小学一至六年级推荐阅读书单,建议收藏!

【主题书单】在粤考察两天,总书记这些金句寄意深远(文末书单推荐)

汕图动态

推新、展新 ——中文图书借阅室设立新书专柜

【扫码阅读】入冬了,如何守护好自己的健康?

【贝贝国学 宅家课堂】 二十四节气-小雪

【绘本小屋】长腿爸爸

【QQ阅读推荐】外国小说书单丨来一场灵魂的旅行

数字资源

关注“汕头市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打开“资源”,海量资源一手掌握!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博

@汕头市图书馆


网址

www.stlib.net


电话

0754-88943002(读者服务部)

0754-88943017(信息咨询部)

0754-88943020(办公室)


地址

广东省汕头市长平路11街区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