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润对话李松蔚:我们能在失控的生活中,找回一点确定的秩序
蓝字关注,回复“1”抽取签名书
刘润对谈 丨作者 / 刘润 整理 / 蕉皮
这是刘润公众号的第736篇原创文章
从爆发初期担心口罩、粮食和蔬菜的生存问题,到关心经济停滞和恢复问题,也许现在是时候关注人们的心理问题了。人们现在是什么样的心理状态?纠结。待在家里,日复一日,想有点变化却不敢放松,想见面也不敢出门;刷手机看新闻,冰火两重天,不是感动落泪,就是怒火中烧;远程办公,在停摆和复苏之间,很不适应……不管是待在家里的普通人,还是企业的老板,甚至是处在疫情中心的人,心理状态都在不停切换,有一种新的焦虑和迷茫。拐点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可以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以及, 我们应该怎么办?针对这个问题,我专门请教了李松蔚老师。李松蔚老师,是著名的心理咨询师,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著有《难道一切都是我的错吗?》等书。在心理咨询师中,李松蔚老师的思考和洞察,也是非常少见和深刻的。他告诉我,也许可以用“阿德勒心理学”的思想和方法来调整心态,在纠结和失控中找到一些确定性,掌控自己的生活。
下面,我就把李松蔚老师分享的一些很有价值的看法和建议,与你分享。
— 1 —
为什么是
“阿德勒心理学”
但是阿德勒和他老师的区别是,弗洛伊德更加关注每件事情背后的原因,探讨“为什么”。阿德勒不仅关注“为什么”,更关心“怎么办”。
阿德勒心理学,大致有三个核心观点:因此李松蔚老师说,阿德勒心理学,是“改变的心理学”,“积极的心理学”。第一是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二是考虑人际关系的诉求。
第三是认为身边的万事万物都是可以利用的。
阿德勒,还提出一个重要的概念,“课题分离”。
什么意思?
课题分离,是说当你想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时,应该采取的一种态度,不要把别人的课题和自己的课题混在一起。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就好了。
因为谁在承担痛苦,就是谁的课题。谁的损失更大,就是谁的错。
比如,有人在地铁里踩了我一脚。谁的错?我的错。
啊?明明是他踩了我,难道不应该要求他道歉吗?
你可以要求他道歉。但是,道歉有什么用?
而且,你要求他道歉,不需要花时间吗?
他耍无赖和你吵起来,不是更花时间吗?
对方可能反咬一口:你怎么把脚乱放啊!?
你应该说,我的错,我的错。然后心平气和走开,去做更重要的事情。你的时间,比他更值钱。
在当前疫情影响下,如何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就是我们现在每个人的课题。
阿德勒在他的心理咨询室里有个三棱柱,三个面分别写着:李松蔚老师说,三棱柱的两面是关于情绪,一面是关于行动。我们可以借助这个三棱柱,来调整自己情绪和行为的互动比例,获得更积极的生活。我很可怜。
别人很可恶。
我怎么办?
那,不同的人,如何调整?
— 2 —
焦虑的普通人
在焦虑的过程里,有些人会进入一种“心理游戏”:寻找恶魔和英雄的游戏。寻找恶魔,说都是他,都是他。是这些偷吃野味的人,是这些不听话乱跑的人,是这些不负责任的人,让疫情发生,让经济停摆,让生活重创,都是他们的错。寻找英雄,说就是他,就是他。他无私奉献,他舍己为人,他自我牺牲,我们应该谨记并且赞美这些人。我负责赞美,你负责解决。我用赞美,来换取你的解决方案。但是,哪里有这么多英雄呢?又哪里有英雄呢?英雄,不过是疲惫的凡人而已。英雄的从天而降,也不过是凡人的挺身而出。如果有可能,他们也许宁愿做一个凡人,而不是英雄。但是,这些人不管。因为英雄承载不了希望,那你根本就不是英雄,于是把那个人从英雄的位置上拉下来,甚至,推到恶魔的那一边。然后,重新再找一个新的英雄。把问题的归因推给恶魔,把未来的责任交给英雄。这是很多人在玩的“心理游戏”。可能他们自己也意识到了,但是,怎么办?李松蔚老师说,这个游戏的本质,是不愿意接受已然发生的过去,也不愿意面对即将发生的未来。这是对生活失控的焦虑和恐惧。要知道,玩这个心理游戏的人,他们不是不对的,不是不道德的,甚至是有“好处”的。好处不是真的能解决疫情,好处是能通过这样的心理游戏,给自己重新找回一点掌控感。在失控的生活中,我们需要一些秩序。所以,可以每天花一个小时的时间,就玩这个“心理游戏”。在这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可以尽情看新闻,尽情寻找恶魔和英雄,甚至可以写下来,到网上发帖讨论,指点江山,释放自己的情绪,获得掌控感。但是,当一个小时后闹铃响了之后,舒服点了,再回到现实,想想,接下来该做点什么?
---
做点什么呢?李松蔚老师说,你可以闭上眼睛,问问自己:假如奇迹发生,假如睁开眼后,疫情结束了,生活恢复了,一切都好了,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冲到办公室上班?去找老师问问题?还是赶紧吃一顿大餐?然后,睁开眼。可是你会发现,奇迹没有发生。那么,在没有奇迹的情况下,你要怎样完成这些你最想做的事情?远程办公,没有办法回到办公室,但至少你还可以工作。网络上课,没有办法坐在老师旁边,但至少你还可以语音和视频。吃顿大餐,没有办法出门去餐厅,但至少可以叫外卖,或者自己下厨做一顿饭。你已经知道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如果还能在奇迹没有发生的情况下,把这件事情做成了,那就真的厉害了。花一个小时时间,尽情寻找恶魔和英雄,释放情绪。然后在没有奇迹的情况下行动,做点什么。
— 3 —
双重焦虑的人
比如:老板、家长、老师。他们承担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焦虑,还有身边人的焦虑。怎么办?李松蔚老师说,这些具有“双重焦虑”的人,可能更需要在情绪方面做好调整。首先要承认事实,适当表达自己的脆弱,和身边的人建立情感连接。李松蔚老师给我举了个例子。有一次来访者去现场找他咨询时,墙上不知道一个什么东西突然掉了下来,来访者吓了一跳,感到很惊恐。有一些咨询师,可能会对此视而不见,假装什么也没有发生,然后继续咨询。但是李松蔚老师会和来访者这样说:太突然了,我刚刚也和你一样被吓到了。承认事实的发生,适当表现自己的脆弱,建立情感的连接,让对方的情绪先稳定下来。如果你是企业的老板,也许可以和员工这样说:我和你们一样担心,我也不知道疫情什么时候结束,这种慌乱是正常的。我们可以先做几个深呼吸冷静冷静,再来看看这个工作上的问题怎么解决。因为员工在这个时候,情绪和工作可能是混在一起的,是乱的。他貌似是在谈工作,其实是在说情绪。他说市场不好,客户流失,其实很可能不是对工作的客观判断,而是把内心很多焦虑和恐惧投射出来了。如果你是家里的家长,也许可以和孩子这样说:爸爸妈妈最近也没睡好,但是我们做好防护,大家也都不出门了,相信很快就过去的。如果你是学校的老师,也许可以和学生这样说:老师也很理解你们,也很想赶紧回到学校给你们上课,再过一段时间,我们就又能坐在同一间教室里了。承认事实而不是避而不见,可以让大家表达自己有多么倒霉,可以让大家表达恶魔为什么这么坏。先理解身边人的情绪,接着才能克服遇到的问题。
---
稳定好自己身边人的情绪之后,还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在身边的人面前,不管如何承认事实和表达脆弱,建立情感连接,还是要有一定的承受力和刚强。但是一个人的时候,怎么办呢?只有自己的时候,也有压力、孤独和迷茫。怎么办?李松蔚老师说,除了前面提到的释放情绪的方法之外,还有一个方法是找到身边相似的人,相似的创业者、家人、朋友。这些相似的人,有相似的情绪,大家可以一起吐吐槽,或者建立一个夸夸群,互相确认释放自己的情绪。倾诉和倾听,都是一种表达。这些方法,也能让失控的情绪找回一点秩序,有一点掌控感。
— 4 —
漩涡中心的人
最后的话:选择积极的心理学
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
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的人,
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长按二维码关注,一起洞察商业本质
▲ 长按关注刘润,洞察商业本质
商业咨询 | 培训合作 | 案例撰写 | 转载开白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合作
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1,获取商业珍藏锦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