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3,活成确定性

刘润 刘润 2023-01-28

观点 / 刘润    主笔 / 二蔓    责编 / 李桑  


本文首发于2022年11



今天是大年初七,我们重发一篇过往比较受欢迎的文章《2023,活成确定性》,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以下是这篇重发文章正文。


2022年10月29日,我做了场2022年度演讲“进化的力量”,演讲稿发布后72小时,阅读量竟然过300万了。

要知道,这是一篇5万多字的演讲稿,半本书体量的文章啊。你们太厉害了!

截止到2022年11月2日,年度演讲带来了1433万+的直播全平台在线观看量、947万+的线下广告曝光量、1.4亿+的全网热议话题阅读量。就在演讲当天的晚宴期间,还有赞助伙伴对我说:“润总,今年的年度演讲太赞了。我能不能,现在就和你签明年的合约?”

感谢,感谢你们的厚爱。也请原谅,原谅我有过一些奇奇怪怪的坚持。

能取得这些成绩,特别不容易。我深知,这些并不是一组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每一位有血有肉,热爱学习的同学们。感谢,感谢每一位同学的关注、支持、转发。

过去这段时间,我们收到了很多沉甸甸的信任和支持。也有很多同学,通过留言、私信、朋友圈等方式问我:在如此充满不确定性的2022办一场年度演讲,一定会遇上各种各样的麻烦。你们是如何把这场演讲,变成确定性的?

今天我斗胆,分享一些我的思考。





2022年10月1日起,我不出差、不见客户、不参加会议,28天,只为做一件事情,准备2022年10月29日的年度演讲。

因为我知道,每年的11、12月,是很多企业做下一年的年度规划的时间。我希望能把自己在过去一年看到的、听到的、学到的变化,通过这场年度演讲,把确定性传递分享给你。

我也希望这场年度演讲,能给身为企业家、创业者、管理者,并渴望成长的你一些帮助和启发。

也正因如此,这场年度演讲必须输出足够的价值,演讲稿的质量和知识密度,就必须要高。

那,如何保证质量和知识密度呢?我和你分享三个数字:

8个模块。3轮计划。500页Keynote。

看过年度演讲的同学应该知道,最终呈现上,我把内容分成了8个模块:

不确定性、弹性、穿越周期、第五要素、消费进化、元宇宙、拥抱规划、成为确定性。

为什么把内容分成8个模块?能不能4小时的内容分成4块,每块1小时?

不行。必须是8块,每块半小时。因为一旦1个模块的主题确定下来,又给了足足1小时的时间,这个模块底下的内容,就特别容易发散。而如果选择了8个模块,就相当于是在倒逼着自己:不管你选了一个多么大的主题,都必须在30分钟的时间里讲完。

结构,带来必然提升的密度。

这个大逻辑,是确定的。

可是,当你知道一件特别有趣的事儿,并且非常兴奋地分享给你的好朋友的时候,你会发现,随口一聊,15分钟就过去了。想在30分钟的时间里,装进海量的内容,其实挺难的。

怎么办?

每一个案例,都必须在3分钟之内讲完,绝对不能花上15分钟去讲,必须让观众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他们想要的所有信息。然后,迅速切换到下个主题。

这就意味着,演讲稿不仅要按照4小时的逻辑做“加法”,还要按照3分钟的逻辑做“减法”。

这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


——


但,具体怎么来做这个工程?

我把逐字稿的写作计划,分成了3轮。

第一轮,我要用八天的时间,写出一份素材稿。

我的手机里有一个文件,叫备忘录,放在印象笔记里。每一天,一旦我看到什么好内容,遇见什么新鲜事,有什么新想法,就往里放。一直往手机里记。

有些,是平常的小思考。也有一些,是我去参访、见人,获得的启发和大的收获。小思考、大收获,一年下来,也得有个上百万字。

这上百万字,得压缩到8个模块里,这样出来的演讲稿,才有营养。

压缩到多少字呢?

我个人的语速,大概是每半小时6200个字,不含标点符号。但是,之后一定会经历删改,所以这份素材稿的字数,只能多,不能少。我以半小时为单位,写到过6600个字,写到过7000多个字。

坦白说,这个过程,很痛苦。但是,日行30公里,必须写完。

第二轮,我要再用八天的时间,修改出一份逻辑缜密的打磨稿。

什么叫逻辑缜密?

一场演讲下来,涉及到大量的词汇、观点、论证,需要靠环环相扣的逻辑链条串联起来。一旦逻辑链条的某个环节设计得不够好,观众就很容易在这个地方“咯噔”一下:你用的这个词不太准确吧,你说的这个观点好像还有争议吧,你刚才论证的过程好像有点不太对吧。

这些会让人“咯噔”的地方,都要在第二轮解决。

比如,我们在第三个模块,聊到的“周期”这个词。事实上,有不少人认为,“周期”是一个被统计学家“归纳”出来的规律,并没有被所有人认可。

怎么解决?帮观众把这句话说出来。

不过,这种统计学家“归纳”出来的规律,并没有被所有人认同。甚至有不少经济学家并不同意库存周期的存在。他们觉得这些变化,是随机的。

但是,大经济学家索洛说的: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完全搞明白,长颈鹿是怎么把血液输送到那么高的脑袋里的,但你不能因为没搞明白,就不承认长颈鹿有个长脖子。

我们假设“库存周期”确实存在,而你又遭遇了这个周期的低谷,怎么办?

但这又会带来一个新问题:演讲稿,太长了。

于是接下来,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取舍上,手心手背都是肉,太难了。不断往里塞,塞,塞,又不断精简,减,减,减。内容密度就这样再一次“被迫”提高了。

经过这样的设计、调整、修改,你会发现,之前的那份素材稿,真的就只是一个草稿。一个模块,6600个字起步,至少要改一天。而我有8个6600字要改。一圈下来,8天就没了。

更崩溃的是,当我改到第8个模块的时候,对第1个模块又有了新的想法。因为它是完整的谋篇布局,系统性的工程。

第三轮,我要开始往演讲稿里加入赞助商、互动环节、有情绪的段子。

因为我们有赞助商,所以还有一步动作就是提及赞助商们。因为我内容准备的复杂度,而且我已经有了一个流畅的逻辑,所以我们对赞助商有一个非常奇怪的坚持,就是我怎么提及你,是我的事情,你不能参与。你只能相信我。

这要求听起来很无理,非常感谢各位合作伙伴的足够理解,和十分信任。

要交付给你,我们发自内心认同的内容价值,而不是广告植入,又要让赞助商也感到满意。让这两件事情同时发生,真的很不容易。

第一轮,写文章;第二轮,改文章;第三轮,放赞助商。一层一层往上叠,2022年10月20日,我才把这些搞定。

但,这还远远没有结束。


——


从2022年10月21日开始,我每天对着电脑屏幕讲稿、背稿,全程演习。只有1:1地走下来,才能用嘴巴发现眼睛没能发现的问题,才能培养出肌肉记忆一般的“嘴感”。

哪怕,演习一遍,一天就过去了。

但是,我一个人演习,还不够。

演讲,演讲,有“讲”的部分,也有“演”的部分。比如Keynote,比如配乐。

Keynote,意味着整场演讲的逻辑脉络。对我来说,它直接影响着我的临场发挥。对观看的你来说,它直接影响着观看体验。如果在视觉内容上出现疑惑,可能就会影响到对内容的理解。

配乐,意味着整场演讲的情绪推动。同时,又要和演讲稿、Keynote互相配合、协调。这段音乐是放在Keynote里还是现场弹,这段音乐是和这句话同步还是放在这句话说完之后,那段音乐是作为低音量的背景音还是作为高音量的情绪推动器。都要对齐。

所以,从10月21日开始,我和负责Keynote的MassNote团队,负责配乐的飞羽老师,一起演习。为了不出别的岔子,飞羽老师甚至是带着设备,从北京硬生生开车来的上海。

4个小时的演讲,按照2分钟1张Keynote的量粗略算下来,就是120张。这120张Keynote里,还含有大量需要3D建模的内容。比如从桌上掉下来的花瓶、泥人、篮球、哑铃,比如斯科特、阿蒙森、沙克尔顿这些人物。

而我的要求是,500张。半分钟一张。

用500张Keynote作为演讲脉络,途中还要穿插各种各样的配乐,我们一对下来,发现这工作量特别特别大。怎么办?

能怎么办。只能紧锣密鼓,拼命地赶进度。

一开始,我们是用黑白版的Keynote来过的。什么是黑白版?

就是没有色彩,没有排版,不管字体,更不管什么3D建模,只需要对齐,这张Keynote是在演讲稿的哪个部分,里面放什么内容,和哪一张Keynote衔接。

光是这个黑白版的Keynote,我们就过了两天。第一天,从早上八点到第二天凌晨两点。我不能再晚了,必须回去睡觉,保持精力,但他们还得接着干活。由我的同事婧娴,陪着他们一遍遍改。通宵干活。第二天,又是从早到深夜。

越是精益求精,向着极致去,中间的工作量就越是大到无法估量。

一边对,我一边背。有时候背着背着,觉得某个地方怎么都说不顺。怎么办?微调,或者是干脆删掉。那配乐和Keynote呢?这段配乐,重新协调,改到这段内容后面出。这张Keynote,投入了3D建模的工作量,可能是花了好几个小时才做出来的,就因为“不顺”,一咬牙一跺脚,删。

有时候背着背着,觉得某个词、某句话怎么都记不住。怎么办?请婧娴帮我记录这些断点,形成一份和Keynote同样页数的断点提示器。

我们就这样一直改,一直改,改到了彩排那天,改到了演讲当天的上午。其实直到最后,都没改完。

当然,除了Keynote、配乐,还有灯光、音响等等一系列的设备需要同步。嗯,彩排、正式演讲,如果再算上从2022年10月21日开始的演习,前前后后,我连着“年度演讲”了9天。

伴随着这张,得到了米拉视频技术支持、MassNote团队现场操作、在最后一秒突击切换、铺满了用户名的滚屏,2022进化的力量年度演讲,落下了帷幕。

结束后的晚宴,我往那儿一坐,麻木地拖动着手机屏幕。我什么东西都不想吃,什么话都不想说。这个十月,抽干了我所有的能量。

感谢MassNote。感谢飞羽老师。感谢米拉视频。感谢所有参与到内容中来的伙伴。

这一场秀,终于在我的沉默和你们的长舒之中,确定性的结束了。





整个10月,就是这么过来的。什么都不做,完全封闭一个月,为这场年度演讲投入全身心、强准备。

什么都不做?那场地、设备、策划、执行,这么多的不确定性,都不用管吗?

是的,我都不用管。我还是像去年一样,把内容之外的一切工作,都交给年度演讲的总负责人薛明,和她的星之物团队。

其实去年的年度演讲一结束,薛明就开始和团队一起物色今年的场地了。一开始,我们还是决定把2022年的年度演讲办在上海。我们甚至在想,以后只要不出意外,我们就把年度演讲当成是一个“节日”,固定在上海举办。

于是,梅奔、红厅、东方体育中心、静安体育中心、文化广场......这些你可能知道,可能不知道的地方,薛明都看了一圈。

大家聊得很好,推进得也很顺利,已经准备签约了。但后来的事,就像年度演讲中说的那样。

不确定性,来了。上海,不能办了。

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

薛明打电话和我说,来不及了。一定要赶紧把场地定下来。

快。一定要快。上海不行,那就出去看看。杭州呢?杭州行不行?

7月,薛明马不停蹄赶到了杭州。上城区、下城区、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萧山区......把杭州跑了个遍。

终于,掘地三尺,有一个场地,能办。

太好了。太好了。能办,那就走流程吧。

报批、签约、盖章。终于终于,一切都进入正轨了。

2022年9月份,薛明开始在杭州驻场,对场地进行规划设计,联系供应商。虽然离年度演讲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了,但来得及,一切都还来得及。悬着的一颗心,总算是放回肚子里了。

直到,2022年9月14日的中午。

吃午饭的时候,薛明接到了一个电话,是工作人员打来的。“薛老师,别回来了。”

杭州的疫情,出现反复。有密接。

怎么办?手续都办完了,章都盖了,供应商都谈了好几个了。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赶紧找新的啊。上海不行,杭州不行,那南京呢?南京不行,成都呢?成都也不行,那深圳呢?总有一个地方可以吧?

都不可以。

不可以,难道就不办了吗?

一定有办法。再找找,再找找。一定还有一个什么地方,是可以的。

广州,听说广州可以。9月17日,薛明已经身在千里之外的广州了。听说,广州有一个体育馆的1号馆,很适合我们。

但是,场地方和我们说,1号馆已经有人预订了。这样,你们看看,2号馆,3号馆怎么样?

2号馆,3号馆,也还行,但显然不如1号馆。不满意。

然后,薛明打了辆车,几乎横穿了整个广州城,去看另一个场地。嗯,光打车,就花了350块钱。

附近据说最好的酒店,离场地也有5公里,离机场竟然有70公里。而且差不多才200间房。还热。有空调都能把人热懵。太偏了。

一场活动,不少人呢,交通不方便,住宿条件也不好,这怎么行。

再换地方吧。又看了两个地方,还是不满意。最后,还是决定回到一开始的体育馆。

那个1号馆,真的不能再谈谈吗?我们特别想要这个场馆,再考虑考虑吧?

最后,体育馆在某位明星的演艺活动,和我们以知识分享为主的年度演讲中间,选择把1号馆给我们。

这回,总算可以确定了吧。

太折腾了。

但我们高兴了没几天,又收到了通知。嗯,又又又办不了。

薛明给我打了个电话:“润总,太崩溃了。不然我们今年就办纯线上的吧。不请嘉宾,也没有观众。就这么弄吧。”

这样简单一点,成本也低。

古语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气散了,事儿也就做不成了。

趁着最后这一口丹田之气还在,再看看,还有哪里能行?不然,回上海看看吧?

最后的最后,杨浦区的纪希片场。

能办。可以办。小一点,也没关系。

但“受尽摧残”的我们已经知道,到年度演讲落下帷幕的那一刻前,没有什么是一定的。

我把床搬到了纪希片场。一旦外头有什么风吹草动,我就把自己锁在这。我赖这儿了,我不走了。

如果,演讲当天出状况了,我们就把10月28日的1:1彩排录像播出去。

万一,纪希片场又不行了,我在上海郊外准备了一个备用场地。

万一的万一,连备用场地都不行了,我就在我家楼下的酒店会议室里做年度演讲。

我们一定要见到你。

在不确定的世界里,我们一定要见到你。

这件事,是确定的。


——


无数个日日夜夜,一次又一次的意外,那么多人的心血,就是为了10月29日这一天,最终的Show Time。

这场秀,是宏观的演绎,是表演,是舞台上的整体表现。

如何让一场年度演讲,像一场秀,甚至一出舞台剧一样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设备,决定观感。

也和你分享3组数字:

9米大货车。24*8米大屏。3套音响返送设备。

今年的场地,虽然是小了一些。但是,灯光、音响、大屏,还有各种配套的施工材料,一样都少不了。这么多的物料,是个什么概念呢?

我们动用了9米长的大货车,和好几辆五菱金杯,来来回回地奔跑、运送。

纪希片场,位于杨浦区的一个园区之内,入口又正好设在高架桥下面。从园区入口到片场,也还有一段不短的距离。再加上,道路狭小。这么多的施工伙伴,根本就施展不开拳脚。这么多的车辆,就只能是先放一辆进去,其它车辆都只能在园区外候着。卸完货,立刻掉头回基地搬下一批物料,第二辆车才能进场。

就这样,一辆一辆地开进来,再一件一件地搬下车,运进场。

执行团队的伙伴说:“我们都不记得来来回回了多少趟,真数不清了。我只记得,光是把物料先从车上搬下来,放在地上,就花了5个多小时。”

太辛苦了。好在,物料到位,终于可以进场动工了。

今年的年度演讲,我们原本的构想,是启用一块30*10米的大屏幕。但受限于场地大小,最终,我们等比例缩小成了24*8米。

8米的高度,在这个不算大的会场里,又没有顶部的自动化设备作为支持。搭起这样的高度,就真的需要有人架起钢架台,像搭积木一样,从底座开始,一层一层,一块屏幕一块屏幕地往上搭。搭到最后,已经需要有伙伴上到14米的高度配合作业了。

饿了,懒得下来了。放个钩子,把盒饭吊上去。

机械手臂没电了,就一边坐在钢架台上扒饭,一边陪着设备一块儿充电。

2022年10月26日中午入场,8小时一个班,3班连倒,24小时不停工,共计120个班次。

有时候,一项设备好不容易完成了,又要重来一遍。比如,灯光。

灯光设备,要先一个一个固定在钢制的梁架上。然后,通过电葫芦,牵引控制着携带了十台灯光设备的梁架,一点、一点地缓慢升空。

是的,一点、一点。可能是9.8米,可能是9.9米,也可能是10.2米。差一点点,光线就会出问题。差一点点,舞台两侧的灯光就会出现差异。

所以,必须精确。

可是,缓慢升空的过程,现场的其他施工作业,甚至一点点润滑油带来的问题,都会导致一排十台的设备中,出现那么几盏调皮的灯。

怎么办?

接着调,手动调,必须调到精确。一手拉过10米长的梯子,一脚就往梯子上蹬。上!

来来回回,反反复复。

不光是灯光,音响返送设备同样如此。3套音响返送设备,同步协调配合。

为什么要准备3套?

第1套,服务于我,也就是要求着“我在台上听到的声音”。这个声音,不能有回声,不能有延迟,音量还得适中。否则,我在过程之中,会下意识地调整音量、等待延迟,体现在表现力上,可能就是一泻千里。

第2套,服务于现场观众,要让他们有沉浸式的氛围。音量太小,观众就听不清。音量太大,声音就会在场地内来回地传。短时间内,又做不到通过吸音材料来解决。怎么办?只能反复地试,用移动音响位置这种笨方法来解决。一个音响动了,其它音响就跟着动。放在这里,对临近观众的耳朵是一种伤害。放在那里,又会把灯光挡住。今天测试下来ok了,明天可能又不行了。

第3套,服务于线上观看的你,也就是要求着“用手机也能听得舒服”。什么时候直接接麦克风的声音,什么时候调整背景音乐的大小,什么时候收现场的声音,都有讲究。

可即便是这样的强准备,也还是会有始料未及的事。

正式演讲前几天,天气预报显示为大晴天的上海,突然开始下雨了。露天的设施湿了,外墙还没来得及干的油漆花了。

这还没完。外头一下雨,里头也出乱子。如果接触过装修施工,你大概会知道,墙壁一旦开始潮湿,新上的漆干了以后就会深一块,浅一块,特别难看。

怎么办?要不,就这样吧?差不多得了吧?

不行。再来一次,再来一次。

现场执行,就是这样的。很多时候,就是反反复复地在做一些琐碎的事。但执行团队的伙伴说:“我们一直把这个现场,当成是我们的一件作品。”

嗯。我确定这是一件作品。




内容,向着极致进发。执行,按照最坏的状况预案。

但,还不够。

一场线下的年度演讲所能覆盖的范围,始终是有天花板的。场地的大小是有限的,能容纳的设备是有限的,能来到现场的观众更是有限的。尤其,是在充满着不确定性的2022。

我们希望能够抵御住寒气,把确定性尽可能地传递给每一个人。

尽可能地传递?怎么做到?

美国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2009年出版的《引爆点》一书中提到,想要引爆传播,有三个法则:个别人物法则、附着力因素法则和环境威力法则。

有点抽象。简单来说就是,找到确定的地点,邀请确定的人,提供确定的内容。

什么是确定的地点?

社交网络。

今天,微信已经拥有十几亿的用户,每天每个人花在微信类社交工具上的时间长达数个小时。

对好的产品、服务、内容来说,社交网络就是“口碑放大器”和“传播加速器”,它会赋予“足够好”的产品、服务、内容史无前例的机遇。

这个“足够好”的程度,就是好到用户忍不住发朋友圈称赞,否则觉得对不起朋友。

能好到这种程度,社交网络就会把整个世界送给你。

那,什么是确定的人?

就以我们刘润公众号为例,刘润公众号现在有330万的读者。

这330万读者,是我们从整个微信十几亿的用户池里,通过不断地输出商业洞察、管理案例、职场进阶相关内容,聚集到我们这个公众号来的。

为什么我们坚持只写商业洞察、管理案例、职场进阶的内容?

因为我们要准确地找到这部分中国的高价值人群。

只有企业家和创业者才喜欢读商业洞察,只有企业高管,核心管理层才喜欢读管理案例,只有上进的年轻人才喜欢读职场进阶。

我们坚持数年如一日的,只写这三方面的原创内容,就是希望把这些人群聚集起来,形成一种规模化触达中国稀缺的高价值人群的能力。

到今天,我们的公众号已经有了330万的读者。

是的。你就在这部分稀缺的高价值人群之中,你就是我们想要邀请的,确定的人。

那,什么是确定的内容?

能为你提供社交网络里的价值的内容。

什么价值?

比如,有用的内容。有用的内容,会让人想要转发。

含有优惠信息的推送内容,是有用的;饱含行业知识的干货文章,是有用的;能够拿来就用的知识工具,是有用的。

再比如,愉悦的阅读体验。愉悦的阅读体验,也会让人想要转发,来表达自己的这种愉悦。

转发慈善信息、寻找失踪婴孩信息,是表达自己善良的方式;转发深度文章,表达犀利点评,有助于塑造自己的圈层形象;转发玩小游戏,战胜全国98%的用户,是“我很厉害”的表达。

这就是找到确定的地点,邀请确定的人,提供确定的内容。

我们极其确定地想要邀请稀缺的你,帮助我们在社交网络,把有价值的内容,传递给同样稀缺的朋友。


——


但,具体怎么做呢?再分享3个数字:

1.5亿用户池。1433万观看量。300万阅读量。

在2022年的全员邮件中,我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们每年用11个月的时间蓄势、蓄势、蓄势,再用1个月的时间深蹲深呼吸,最后奋不顾身地纵身一跃,跳上一个新的势能台阶。

是的。年度演讲,不是一场“即兴演讲”,不是1个月的“闭关修炼”,而是365天的“一年一度”。

可是,日子不是还长着吗,为什么要这么早开始行动呢?

因为只有这样做,我们才有足够的时间与合作伙伴一起成长,彼此成就,抵御寒气。

从去年年度演讲结束的第二天开始,我们就通过线下的参访、采访、讲课积累演讲素材,通过公众号、视频号的优质内容,以及私域运营来帮助赞助商反复触达高价值人群。到最后一个月,我们开始邀请你的到来。

怎么邀请?

比如,开通年度演讲的线上预约按钮。

可能会造成预约按钮被覆盖的“刘润读书会”直播,选择性地取消。携带着优质内容的公众号、视频号,持续输出。始终保持触达。

最终我们用不到1个月的时间,有幸得到了20多万的预约量的支持。

这20多万的高价值人群,是确定的。

比如,采用全平台同步播出的策略。

独播,可能会带来线上资源的倾斜。但视频号、抖音、小红书、B站,等等平台。能去的地方,我们就尽可能地去。

为什么?

因为全平台同步播出能带来规模化的触达这件事,是确定的。

再比如,邀请同样能触达高价值人群的视频号联播。

我猜,关注商业世界的你,大概率不会只有一个触点,不会只关注一家名叫“刘润”的商业公众号、视频号。

所以,一个330万用户的刘润公众号,一个120万用户的刘润视频号,是不够的。

于是,我的同事李桑邀请到了超过100家视频号,来帮助我们进行年度演讲的转播。如果不考虑重复的问题,100多家视频号,再加上我们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能够触达到的高价值人群,足足能有1.5亿。

那么,演讲当天,这部分用户的微信界面,可能是这样的:

但是,但是,请原谅,我还是低估了大家的善意。年度演讲当天,后台显示,最终有超过300家视频号参与了转播,甚至一度给服务器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感谢。感谢。你们的帮助,让我们触达到了更多充满确定性的火苗,等待着燎原的火苗。


——


那,怎么燎原?

提供有价值的内容,再给火苗足够的时间。

比如,4小时的演讲时长。

为什么是4小时?3小时不行吗?

3小时,其实也可以。时间更短,我也可以更“偷懒”一些。但不行,必须是4小时。因为我真的不知道,观众会在什么时间入场。有的观众,可能一开场就在了。有的观众,可能忘记了演讲开始的时间,还没来得及入场。有的观众,可能还没有从亲朋好友那里收到关于演讲的消息。

但势能,是需要积累的。越到后程,势能才会越强。

4个小时。给你足够的入场时间。我就在这傻傻地等你。我哪都不去。

比如,500页的Keynote。

为什么是500页?300页,100页不行吗?

100页,其实足够了,足够理清4个小时的年度演讲的主脉络了。但不行,必须是500页。因为我不知道,在我的这一点点匮乏的演讲内容中,有哪一点,能够打动你、带给你启发。有的观众,可能会被某个案例打动。有的观众,可能会为某个知识点点头。有的观众,可能是单纯地喜欢某条金句。

那如果,我能很幸运地打动观众,观众有可能会做什么呢?

拍照,分享。所以,500页带有知识、案例、金句的Keynote,作为观众拍照、分享的工具。

现场的观众可以拍照,那,线上的你呢,去哪里找工具?

比如,短视频。

演讲说到哪里,短视频就剪到哪里,同步放出。但是,这就会带来一个问题:剪视频,是需要时间的,下午三点钟讲的内容,总不能剪到五点钟才发吧。时间窗口太短,来不及,怎么办?

用10月28日1:1彩排的画面,提前剪。

但是,即便是提前剪,仍然只有一个晚上的时间,还是赶。

于是,演讲片段,由我的同事姜山、展博,实习生沉鱼,甚至还有已经离开润米的罗广,窝在我们位于合川路上的办公室里,埋头剪。

需要交付给赞助商的视频,交给星之物团队的周凉、小郁等伙伴。他们从彩排结束开始,就挤在现场二楼,一个可能还不足二十平米的狭小办公室里,一直肝到第二天天亮。

困了,在桌子上趴一会儿,起来接着干。乏了,互相鼓鼓劲,吹吹牛。饿了,去厨房煮大米饭,就着榨菜吃。

就这样,通宵达旦地剪,才换来第二天50多条短视频的“现炒现卖”。

预约、联播、全平台播。4小时的演讲、500页的Keynote、50多条短视频。

对的人,带着对的内容。星星之火,燎出了一片1433万直播全平台在线观看量的草原。

天啊,你们太厉害了。

要知道,如果是按照今天“花5块钱精准触达1个人”的投流费用粗略计算,你们可是创造了7000多万的价值。


——


但,我们的工作,还没结束。

前面说,越到后程,势能越强。就像烧水,你把一切准备好了,开始加热,温度逐渐升高,最后水沸腾起来。

那什么时候,水会沸腾起来呢?

是演讲结束的那一刻。买门票进现场的观众,在线上看直播的观众,需要一个势能的发泄口,需要在私聊、群聊、朋友圈表达你们的感受。

Po一张照片吗?线上的观众,可能找不到清晰度足够高的图片。放一段短视频吗?同步放出的短视频,已经不新鲜了。发一句“看完了,还不错”,又很干。

所以,我们准备了一件发泄势能的工具:刘润年度演讲2022:进化的力量(演讲全文)》演讲结束15分钟之内,这篇既要做到图文准确,又要满足商务要求的演讲全文,就要又快又准地发出。

可是,怎么做到又快又准呢?现场图片的传送需要时间。现场的演讲可能会和演讲稿有出入。还有很多没办法预期的变化。怎么办?

只有做到完全的强准备,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比如,排版预案。

2022年10月25日,逐字稿大体成稿的第一时间。我把副本交给我的同事,今年公众号发布演讲全文的负责人,蕉皮。

这份稿子,仍然不是最终的版本。但,先用这一版,完完整整地走一遍排版、发布的流程。

为什么?

因为只有1:1地操练过了,你才能知道,会出什么样的具体的岔子。这么多的文字,这么多的图片。排版的时候,格式会不会错乱。保存草稿的时候,网络会不会很慢。发布的时候,有没有可能出现某种故障?万一最后发不出去了,怎么办?

保存这份像极了PPT的逐字稿,作为第二备份。保存彩排当天的版本,作为第一备份。万一的万一,演讲当天的版本,甚至两手备份都发不出来,也提前排好一篇常规文章,作为第三备份。

必须做足预案。

比如,硬件备份。

准备两台性能足够好的备用电脑。准备两台网速足够快的手机。

一台电脑不行了,下一台上。现场网络不行了,手机热点上。

再比如,文字审校。

年度演讲的逐字稿,大约有6万个字,但公众号发文的上限,是5万。

所以第一遍审校,是删改。比如“新奇的职业”下面,举了3-5个例子,酌情删去。比如衔接部分语言拗口,就要重新做口语化的修正。

第二遍审校,是同步。逐字稿、Keynote、配乐、赞助商交付、配图,都会更改到最后一刻,也要跟上。始终保持“最新版本”。

第三遍审校,是查错。每位参与到审校中的同事,各自领走一部分,检查错别字。而且,必须是肉眼查错。然后呢?然后互相交换,再查。再换回来,再查。

一直到演讲当天,我的同事蕉皮、钟卉、二蔓,就在现场二楼的办公间里,三个人,六只眼睛,还钉死在文字上。

2022年10月29日18点17分,年度演讲一结束,准时发布。

72小时内,300万阅读量。

你们真的太厉害了!

我们希望能够不辜负每一份信任与期待。

但扪心自问,我们做得还不够好,还有很多进步的空间。

感谢。感谢。

感谢你们的厚爱。感谢你们的包容。

是你们,帮助2022进化的力量年度演讲,成为了确定性。



最后的话


当然,还有很多很多的琐事、趣事、麻烦事。

真要全写下来,恐怕是要比年度演讲的逐字稿还要长了。

也一定还有很多很多的团队和伙伴,我没能做到一一答谢。

但真的真的,感谢你们。

2022进化的力量年度演讲,暂告一段落了。

我终于结束了这个阶段的忙碌,又投入到下一个阶段的忙碌了。

2022年10月29日的晚上,年度演讲结束之后,我在工作群里收到了同事们发来的信息。

不是安慰。不是祝福。而是:2023进化的力量年度演讲,倒计时364天。

一如,去年此时。

2021年10月30日,2021年度演讲一结束,我们就开始陆陆续续与赞助商签约。

到了今年的4月12日,我们又提前官宣了2022年度演讲。

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充足的时间,与合作伙伴一起成长,彼此成就,抵御寒气。

是的。我们已经开始为2023年的年度演讲做准备了。我可爱的同事们,在催我了。

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出差、参访、讲课、见人,为明年的年度演讲准备“素材稿”。

而年度演讲的总负责人薛明,也像去年此时一样,开始启动招商,开始寻找新的一年各个领域里专业的合作伙伴。

因为我们知道,只有年度演讲第二天的早起、365天的强准备,才能做足2023年的10月28日。

所以,如果你也对《进化的力量·刘润年度演讲·2023》有赞助兴趣的话,欢迎联系我们。

期待。期待你也能和我们一起,把确定性,传递给中国稀缺的高价值人群。

2023,让我们一起,活成确定性。

再一次的强准备,再一次的强触达,再一次的全力以赴。

明年十月,我们,再来一次!


感谢小鹅通

2023年已连续第3年成为

进化的力量·刘润年度演讲

战略合作伙伴

感谢一如既往的支持与信任


欢迎加入我们,一起奔跑,持续进化。你们的力量,将成为2023年度演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长按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咨询

或致电:1831705269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