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溺亡博士导师处理结果公布!师生聊天记录"不忍直视” | 青关注

2018-01-20 青春湖北
导  读

中国青年报刊发《寒门博士之死》后,1月19日,西安交通大学回应该报道称,杨宝德的博士生导师周筠确实存在让学生到家里打扫卫生、陪同超市购物、洗车等行为。校方已对周筠进行严肃批评教育,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取消了周筠的研究生招生资格。

人民日报评论文章称,理想的师生关系应当既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道德要求,也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属性……纠正跑偏的师生关系,不仅出于对教育生态的维护,更是对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深刻反思。

 

博士溺亡事件追踪


1月17日,中国青年报刊发《寒门博士之死》,引发社会关注。


中国青年报报道截图


据该报道,西安交通大学药理学博士生杨宝德于2017年12月25日溺水身亡,警方认定,无证据表明系刑事案件。


来源:凤凰网风视频


据杨宝德与博士生导师的聊天记录及其身边同学亲友反映,杨宝德生前常被导师要求帮忙处理私人琐事。


在微信上,周教授有一个学生群,叫作“粉丝群”。在群里,她曾对一个硕士生说,“老师要重点培养你,把你培养成我的博士,也好替我挡酒。”

  

除了陪吃饭、挡酒以外,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获得的聊天记录显示,周教授对杨宝德明确提及或暗示的要求还包括:浇花、打扫办公室、拎包、拿水、去停车场接她、陪她逛超市、陪她去家中装窗帘等。


1月19日,西安交通大学回应该报道称,杨宝德的博士生导师周筠确实存在让学生到家里打扫卫生、陪同超市购物、洗车等行为。校方已对周筠进行严肃批评教育,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取消了周筠的研究生招生资格

  

校方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西安交通大学于1月8日成立了专项调查组,对杨宝德女友发帖反映的问题及导师周筠的情况展开调查。学校对15位周筠同事、7位杨宝德生前好友、舍友及周筠其他研究生开展了调查,调查中有11位教师、多名学生反映,周筠比较关心研究生,包括杨宝德的生活学习及科研,但确实存在让研究生到家里打扫卫生、陪同超市购物、洗车等行为,平时在与学生的交往通讯中,也有说话比较随意的情况。


来源:凤凰网风视频 


校方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表示,杨宝德的意外离世,使学校及导师都深感痛惜。在其失联期间,学校曾连续多天会同家属组织师生赴火车 40 37006 40 14988 0 0 2285 0 0:00:16 0:00:06 0:00:10 3047站、秦岭山区等地寻找,并在华商报、西安交通广播、西安电视台等媒体发布信息,刊登寻人启事,并协助家属在西安多个区域调阅监控录像。

  

确认杨宝德溺亡后,校方多次对家属进行慰问,帮助处理杨宝德善后事宜,安排专人对家属做好情绪安抚及心理疏导,做好十余位家属在西安的饮食居住等生活保障,全程安排医生陪伴,协助家属火化遗体,并承担了丧葬费等费用。校方表示,家属对学校做出的努力表示理解,并对结果予以认可。

  

针对《寒门博士之死》一文中的报道细节,校方指出,杨宝德并非周筠招收的第一名博士生。在他之前,周筠招收了一名2015年入学的博士,预计于2018年毕业,目前已有4名硕士毕业。

  

同时,根据《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学籍学历管理规定》,研究生学满1年后,对其他学科专业有兴趣和特长的,有权根据自身学习科研状况或创业需求,申请转导师、转专业一次,转导师申请无需原导师签字。2015、2016、2017年,西安交大成功转导师人数分别为200人、219人、305人。

  

该管理规定还规定,硕博连读研究生学满一学年,且自愿降为硕士研究生的,经本人申请,导师和学院同意,由研究生院报经省教育厅批准后,学籍层次变更为硕士研究生。通过硕士研究生毕(结)业审核,达到硕士研究生毕(结)业要求的,准予硕士研究生毕(结)业,由学校发给毕(结)业证书;通过硕士学位审核,符合硕士学位证条件的,学校授予硕士学位,并颁发学位证书。2015、2016、2017年,西安交大博转硕人数分别为24人、23人、16人。

  

西安交大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校方将严格教师队伍管理,开展师德师风教育,进一步完善制度,构建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研究生导师、学工研工干部、辅导员等,将继续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对学生的关心关爱和沟通联系,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培养学生学术能力的同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提前做好危机防范。


聊天记录"不忍直视”


此前,溺亡博士杨宝德女友曾在微博上发长文,声讨其博士生导师周某是酿成此悲剧的罪魁祸首,并贴出二人聊天记录作证。


1月9日,杨宝德女友(微博名:@追寻杨宝德新)在微博发表《还原事情真相,愿你天堂安息》一文,贴出杨宝德与其导师周某的部分聊天记录。


杨宝德女友认为男友的自杀与他的博士生导师周某有很大的关系:“出国无望,学术无果,这直接导致杨产生了巨大的精神压力而做出了轻生的行为。”


杨宝德女友指出,二人聊天记录显示,杨宝德经常被要求早上去停车场接送她去办公室,拎包送水;中午给她买饭,陪她吃饭(有时候即使杨已经买好饭在吃也得去),白天陪她逛超市。周某还在对话中叫杨宝德“臭小子”等等。


聊天记录截图(来自 @追寻杨宝德新)


聊天记录显示,周某还发微信“评论”杨宝德女友,称二人不合适。



文章称,有师妹看不下去主动帮杨宝德分担工作,结果被周某训斥。从聊天记录也可看出,杨宝德师妹劝其不要理周某,并称周某“不断践踏学生的底线,所作所为发指”。



死者女友:关注博士生群体 


据封面新闻报道,在杨宝德失踪以后,其姐杨宝佳曾赴西安寻找弟弟的踪迹。同时希望杨宝德的导师周某能够提供相应帮助,却遭到了对方拒绝。


“我们和她联系,希望她能够寻找媒体朋友,帮我们寻找杨宝德,但她说自己没有这方面关系,而且还把我们在微信上拉黑了。”杨宝佳表示,这让家属觉得十分反常。“一般情况下,学生如果出了事,导师不应该这样。所以,我们去找了他的同学。”



杨宝德女友称,得知杨宝德死讯,其导师在第一时间将死者家属微信拉黑,再无法联系。


据凤凰网风视频报道,杨宝德女友表示,“我所做的一切就是想给他的死找一个意义。”


来源:凤凰网风视频


对于杨宝德的死,女友称,自己也很自责,可能导师有70%的责任,自己也有30%的责任。


来源:凤凰网风视频


杨宝德女友说,博士生为高压力群体,希望得到大家的关注和重视,愿悲剧不再发生。


人民日报评论:


1月19日,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评论”发表题为《博士溺亡,师生关系为何成为痛点?》评论文章。


该文章对近期发生的导师性侵、男博士溺亡等事件评论称,舆论之所以如此关注,更多的是击中了“师生关系异化”这个难以言说的痛点。纠正跑偏的师生关系,不仅出于对教育生态的维护,更是对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深刻反思。



遭遇导师性侵、男博士溺亡,舆论之所以如此关注,固然有个案的极端性,但更多的恐怕是击中了“师生关系异化”这个难以言说的痛点,勾连起自己求学生涯中或多或少的记忆。辛辛苦苦考上研究生,却沦为导师的廉价劳动力;互相不为难成为某些老师和学生间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学术研究中居然搞起人身依附、近亲繁殖的江湖门派做法……虽然健康的师生关系是主流、优秀的高校教师是绝大部分,但少数师生关系异化的风气一旦蔓延,不仅污染高等教育的生态,更严重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


 

教师和学生无疑是教育中最重要的一对关系。理想的师生关系应当既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道德要求,也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属性。而师生关系的异化,有被迫的因素、也有自愿的选择,更有交易的考量。利用自己在教学培养中的主导权,让学生“做卫生、擦车、陪逛街、半夜陪聊”,打着各种旗号对女学生性骚扰,这些行为不仅是师德缺失,更触碰法律底线。然而,现实中也不乏一些学生为了获取更高的分数和老师的青睐,投其所好。师生权力义务界限的模糊、相互之间地位的不平等,深陷其中的学子要么忍气吞声,要么随波逐流,而沉默的大多数让个别老师有恃无恐。

 

由事实层面进入到观念层面,可以看到,异化的师生关系折射出当下高等教育的困境。近代西方教育制度建立在分工基础上,在不少国家教师只是众多普通职业的一种,师生之间更多是朋友关系。而中国在引入西方大学教育的同时,“师徒父子”的传统观念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几年前,一名历史系的学生在朋友圈发表不当言论,被自己导师开除师门,当时热议最多的一条就是,如何在尊师重道和批判怀疑之间取得平衡。不可否认,我们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但这种传统应当建立在法治理念和规则意识上、建立在“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的大学精神中。


 

高等教育沾染的功利化倾向,也在加剧这种困境。去年,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李鹏在其导师张建雨参股的化工厂内遇安全事故死亡,“老师”成为“老板”、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以不许毕业进行要挟,被利益绑架的师生关系不仅让学生苦不堪言,更偏离了学术研究的初衷。现实中,当象牙塔多了功利的气质,师生关系也就会产生利益的依附。从这个意义上说,纠正跑偏的师生关系,不仅出于对教育生态的维护,更是对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深刻反思。


事件的发酵,引发众怒。陈小武被举报后,北航迅速调查核实,撤销其职务和教师资格,教育部也撤销了其“长江学者”的称号,西安交通大学在读博士溺亡被报道后,相关单位也介入了调查。应当看到,事后的个案纠正不难,难的是通过长效机制来规范师生交往中的每一个行为,不让平庸之恶损害任何一个年轻学子的成长。据了解,教育部门正在研究建立健全高校预防性搔扰的长效机制,走出了第一步,而未来真正从高等教育改革的顶层设计、人才培养的制度机制完善、以及教育观念的革新上下功夫,才能重塑教育育人的目的,让跑偏的师生关系回归到健康、和谐、正向激励的轨道上。


这正是,漫漫求学路,万里莫逾心。


本期编辑 | 胡俊涛

本期审核 | 代恒业

本文综合整理自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评论、封面新闻、观察者网、凤凰网、新浪微博等

往期精彩内容:


27岁姑娘差点丢了命

学生时代的美好瞬间

这名程序员把电信诈骗分子给骗了

学霸被骗85万后遭嘲讽

校园欺凌的耳光,其实打在每个人的脸上 

[青春湖北] 投稿邮箱:youthhubei@163.com  

欢迎转发点赞,转载务必标明来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