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变“大咖”?21世纪新鲁班了解一下 | 新青年
用16年从工地“菜鸟”变成
开拓光谷片区的“领头羊”
用16年从只有一台电话机调拨指令到
指挥数十亿规模的工程
这是一个曾经工地“菜鸟”的“鲁班”人生
也是用16年
他满头青丝变白发
激情却不减当年
他是
湖北省科技馆新馆项目经理谢华
没完整上过一天“真正”的班
2002年7月,23岁的谢华大学刚毕业,就被分配到中建三局工程总承包公司料具站。这个来自湖北大悟县农村的小伙子身型瘦小、沉默寡言,除了一脸稚气,似乎没有任何特殊的地方能够引起人的注意。
入职第一天,料具站为谢华指派了一名经验丰富的传帮带师傅。谢华心里乐开了花儿,可事与愿违,第二天下班他就得到通知:师傅调走了。让他更加郁闷的是,料具站人员紧缺,他要独立承担料具站的物料周转任务。这样一来,只熟悉了半天现场的谢华就留下来负责整个装饰工程。
所有人都盯着这个稚气未脱的小伙子,他能行吗?要知道,他才刚来一天,都没有完整地上过一天真正意义的班。
在众多怀疑的目光中,谢华默默地开始熟悉料具周转的工作。后来他为将料具调配的效率提到最高,背下了所有项目和料具的分布情况,并为它们设计耗时最短的调配路线。一个月后,只要接到项目催调料具的电话,谢华都能在最短时间内推算出最近的料具中转站和最快的运输路线。
料具站的工作才刚上手,谢华又被调去华师理科楼项目负责装修工作。这次他负责的工作要比料具调配复杂得多。就在他一筹莫展一度想放弃的时候,师傅撂下一句话给他:“多看多琢磨,争取一年后拿个优秀实习生”。
无意间的发现,“侥幸”成为项目经理
对于谢华来说,2007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
这一年,他离开大学校园整整五年了,此时的他,脸上已经完全不见了刚离开校园时的稚嫩,更多的则是成熟和稳重。也是在这一年,他出任武汉世贸中庭改造工程项目经理,成为当时中建三局工程总承包公司最年轻的项目经理。
这一年,他才28岁。
“工程交给这么个毛头小伙子,我怎么能放心?”见面第一天,当着谢华的面,业主毫不客气地要求他卷铺盖走人。为此公司领导再三解释,并承诺先观察两天,做不好就换人。
如何在两天时间内改变甲方对自己的看法,技术岗位出身的谢华,首先就想到了图纸问题。这个改造工程,最早的图纸由武汉设计院设计、改造图纸由中南设计院设计、电梯施工图由电梯单位设计,避免不了会产生衔接上的问题。
他从三份图纸入手,经过一天一夜的反复对比,果然发现几个设计院设计的图纸标高差了1.5米。
第二天他就向业主汇报了这个问题,业主组织几家设计单位开会,发现确实是设计错误。由于及时发现问题,给业主避免了重大损失,业主对他的态度有了很大转变,“没想到这个年轻人这么细心,又专业,工程交给他我放心。”业主一反常态,对谢华不吝赞美之词,要求公司把他留下做完工程。
如果说这一次成功过关有侥幸成分,那么,接下来的故事,恐怕就不是一句“侥幸”那么简单了。
为破难关:“回炉重造”、雨里奋战
2009年,谢华出任中建三局首个BT工程——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展馆工程生产经理兼土建施工部经理,这是他第一次负责超大工程的施工。
为了突破瓶颈,他带头“回炉”学习,考取了华中科技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在职研究生,结合工程施工重点、难点,与导师一起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历经不懈努力,最终成就了这座华中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规格最高的综合会展中心,最大可提供7万平方米的完整无柱大空间。
2013年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展馆工程完工不久,谢华又领衔出任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项目经理。进场之初,业主就要求项目部在8天内完成临建。然而天公不作美,打围开工的第二天就下起了暴雨,工地一片汪洋。天气预报显示,未来6天都将是雷雨天气,项目职工都打起了退堂鼓。
“必须干好!”谢华二话不说,披上雨衣、卷起裤管,一脚跳进泥水里,抡起铁锹挖泥。其他管理人员见状,全部跳进泥水里参加抢工。天空暴雨如注,施工现场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在谢华的身先士卒下,项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占地4000平方米的办公室、宿舍临建施工。他们又一鼓作气,40天开挖地下室230万立方米,创造单月完成产值1.3亿元的纪录,一时间“光谷速度”享誉业内外。26个月后,一座三甲医院从一片荒芜中拔地而起。
用16年从工地“菜鸟”变成开拓光谷片区的“领头羊”,从只有一台电话机调拨指令到指挥数十亿规模的工程,这是一个曾经工地“菜鸟”的“鲁班”人生。也是这16年,他乌黑发亮的头发化成了斑驳的白发,谢华的激情却不减当年。
2015年,谢华获得“鲁班奖”工程项目经理,2017年,谢华荣膺武汉市“十佳建设者”称号、获得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湖北省五四青年奖章、全国建筑业企业优秀项目经理等。
他在获奖感言中这样表达自己的心声:从业16年,有幸作为参与者,和同事们共同缔造了一批地标建筑;有幸接触到、感受到大国工匠的荣耀;有幸见证、参与并将义无反顾地继续投身这伟大时代的大建设、大发展、大跨越中。
这不仅是他的心声,也说出了所有建筑人的心声。巍巍高楼,是都市天际线跳跃的音符;蜿蜒地铁,是畅通城市行走的脉络。打造大武汉有你在,我们很放心。
本期编辑|毛莹 刘风华
本期审核|代恒业
素材来源|武汉建筑业杂志 工程智库
往期精彩内容:
[青春湖北] 投稿邮箱:youthhubei@163.com
欢迎转发点赞,转载务必标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