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考古网课,溯源中国文明,在线向内旅行
三月伊始,我们开设了“碧山讲堂· 考古系列”的讲座,并邀请到了叶娃、汤惠生、王建新三位考古专家为大家分享他们各自的考古发现。我们也希望借此机会与大家一同溯源华夏文明,极目回望文明的纵深度,让心灵来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
现在,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三位老师的考古课堂吧!
透物见人
/
考古学基本知识
主讲人:叶娃博士
在第一期碧山讲堂考古系列中,叶娃博士围绕金石学、仰韶文化,以及考古研究方法这三个方面,为我们讲述了考古的前世今生和它的一些基本知识。
她在讲堂里讲到,金石学是我国文物考古鉴赏中最常用的学问之一,也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主要以研究古代铜器和石刻碑碣为主。同时,她也指出,金石学偏重于著录和考证文字资料,来达到证经补史的目的。而金石学的“金”,主要是指青铜器及其铭文,“石”是指石刻及石刻文字。
当谈及现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开端时,叶娃博士也向我们介绍了一种古老文化—仰韶文化。她告诉我们,仰韶文化的发掘离不开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的贡献。1921年,安特生在河南渑池县的仰韶村探测矿物时,偶然间在此发现彩陶片和石器,他和其他考古学家们经调研发掘后,也在此从中出土了大量彩陶,并断定这是石器时代的堆积结果。安特生对仰韶遗址的发现,让他认为彩陶文化都是西来文化,而这也标志着现代中国考古学的诞生。
第一期讲堂最后,叶娃博士说道,考古工作者在考古中会用到许多的探测方法,其中探方发掘、土壤微形态分析,以及民俗调查便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一个村落的五千年
/
杨官寨新石器时代遗址
主讲人:叶娃博士
在我们对考古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之后,在第二期碧山讲堂中,叶娃博士则用实例为我们讲述了考古的过程。并通过阐述杨官寨历史的变迁及发现,打开了我们链接历史碎片的想象力,让历史“活了过来”。
她告诉我们,杨官寨遗址总面积超过80万平方米,并划分成了两大区域—居住区和墓葬区,其文化内涵主要是庙底沟文化和半坡四期文化。经发掘后,她也发现庙底沟文化时期保存完整的环壕聚落规模巨大,其区域涵盖有西门址、各类居址建筑及附属遗存、陶窑、饮水池、蓄水池,以及公共墓地等。其中H85便是杨官寨中的一处重要遗迹。
讲堂上,叶娃博士也根据该遗迹的诸多现象,向我们讲述了地穴式房址的由来。同时,还告诉我们在这里可能还存在沤烧草铺的现象,以清理跳蚤、臭虫,来保持当时人们的卫生条件。而在H85底部堆积中浮选发现的大量夏至草、秃疮花、泥胡菜等植物遗存,叶娃博士也对我们做了一些科普,并告诉我们这些植物皆具有活血通淤、缓解疼痛的功能。不仅如此,她还说在H85内还发现了大量陶环,并在附近发现孩童瓮棺葬。
通过对官寨历史的变迁及出土文物剖析,最后,叶娃博士告诉了我们她的猜想。她认为杨官寨H85可能是用于妇女生产(育儿)所用的一处重要场所。
从青藏高原到巴基斯坦
/
远古文明的终极解码
主讲人:汤惠生
在第三期碧山讲堂一开始,汤教授首先便为我们讲了甘青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马家窑文化。关于马家窑文化的起源,考古学界意见不一,主流的学说有彩陶文化西来说、中原仰韶文化西去说两种。文化西来说以安特生和瓦西里耶夫为主要代表。仰韶文化西去说则是我国考古学界对马家窑文化渊源的主要观点,这是因为马家窑文化和仰韶文化在年代上的先后顺序与两个文化中彩陶的器形、纹饰的惊人相似等证据。
汤教授告诉我们,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有考古学家在马家窑文化的遗址里面又发现一种彩陶,其纹饰、造型、陶质与马家窑文化中的彩陶都不一样。这一发现,在当时引起了很大争议,却无人敢轻易下判断。考古家们也将这种特殊的彩陶文化命名为“宗日文化”,而最早在我国甘青地区出现的海贝(cowry)则是宗日文化的特色之一。
同时,汤教授还讲到,以前考古学家们认为这种海贝来自中国南海,但现在的最新研究校正了这个错误认识,并发现这种海贝只产自印度洋和红海。而中国考古出土的海贝,实际上应该来自印巴次大陆。因为在印巴次大陆,考古学家们也曾发现宗日文化中的同一种海贝,它被称为哈拉帕文化。
草原考古
/
寻找月氏人的遗迹
主讲人:王建新
关于月氏人在我国古代的原居地,史书上曾有“敦煌祁连间”这样的文字描述,因此很多学者认为应该在河西走廊,但实际上古代月氏人在中国境内的原居地是在以新疆东天山为中心的区域。
在第四期讲堂中,王建新教授告诉我们,这一错误认知主要是人们对汉代“祁连”理解的错误,认为汉代“祁连”是在河西走廊,故而把今天的祁连山当作了古代的“祁连”。同时王教授还讲到,这个错误是从写《后汉书》的范晔开始的,从史书文献上来看,凡是汉代文献,说到“祁连”的时候,都跟今天的祁连没有关系,都应指的是天山。
不仅如此,长期以来,国内外学术界普遍认为,游牧人群的生活状态是“逐水草而居,居无定所”,但王建新教授却不这样认为。他告诉我们:北方草原地区常见环境特征是高纬度、高海拔,冬季漫长而寒冷,人和牛羊一般都受不了这样恶劣的环境。所以,游牧人群一年四季“逐水草而居”是不可能的,他们冬天一般会在避风、向阳、有水草的地方,构建相对永久性的冬季营地。
最后,关于贵霜王朝与月氏人之间的联系,王建新教授也为我们做了解答。他讲到,至迟在公元前1世纪,贵霜人就早已存在于苏尔汉河流域,他们是当地希腊-巴克特里亚人的后裔,建有城邦国家,属于农业人群。而公元前130年左右迁到阿姆河以北的月氏人属外来的游牧人群,生活在苏尔汉河流域、瓦赫什河流域周边的山前地带和山间草原。已有的历史文献、出土文献和考古资料表明,兴起于公元1世纪中叶的贵霜王朝应该是由贵霜人建立的,而不是月氏人。
· · ·
▼
耀扬 | 捐赠救护车,直播下厨房,疫情中京城餐饮人的互助与自救
▼
碧山WILDCHINA所获国际认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