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破解“天书”,梁思成开启中国建筑史

碧山讲堂 碧山旅行 2022-04-13


01WILDCHINA

一部“天书”开启了中国建筑史

 

1926年,一个正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读建筑学系的中国青年,收到了一封家书。

这封家书里,有一本最早于北宋刊行的图册,但是无人能看得懂。写这封家书的人,叫做梁启超。而收到这封家书的青年,叫做梁思成。

 

而这本无人能看懂的“天书”,则是由李诫于北宋昭圣四年总结了当时许多建造经验的集合所修编的《营造法式》。


 

在这一期的碧山讲堂里,来自清华大学的建筑学副教授罗德胤教授就向我们讲述了这个破解“天书”的传奇故事,也向我们徐徐展开了一幅中国建筑史的画卷。


建筑并非仅仅只是一栋房子,它是空间,也是时间;它是人物,也是故事。而这些连缀起来,就是历史了。

 

1905年,一个叫做伊东忠太的日本学者在沈阳的故宫里发现了这本《营造法式》,虽然他一生致力于日本传统建筑以及亚洲建筑研究,可是这本书他实在看不懂。

 

当然他看不懂也是情有可原的,《营造法式》成书于北宋,在那之后经历了战乱、重刊,后来也曾收录在《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之中,只是因为年代久远,后来的人只知道照葫芦画瓢,哪里晓得书里究竟讲了什么,这一代一代,书是传下来了,里头究竟讲了些什么,确实无人知晓。

 

但是在另外一个人眼里,这本看不懂的书却是一个机会。这个人,叫做朱启钤,时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

 

让我们暂时跳出中国,来看看当时的世界,出版于1896年的《弗莱彻世界建筑史》中有一幅图,通过进化论的眼光,来看全世界的建筑发展。在这幅图中,中间的一条主干道清楚写明了希腊建筑是如何一步一步进化,产生分支,从罗马走向了欧洲,再由欧洲到了整个西方世界,以至于发展为了我们所熟知的现代建筑。

 

而中国建筑,则被和日本建筑放在一起,占据了图画右下角一个很不起眼的角落。

 


这张图大大刺激了当时正处于动荡时期的学者和有志之士,朱先生正是其中之一,他感觉到这部书一定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于是委托当时的藏书家陶湘,寻来了他们能找到的各种版本,对这本清版《营造法式》进行了全方位的勘校、重绘和修订。

 

直到1925年,陶版《营造法式》出版发行,印地真是好生精美漂亮。梁启超寄给梁思成的,正是这版《营造法式》。可漂亮是真漂亮,看不懂,依旧是看不懂。

 

所以摆在梁思成面前的任务就只有这一个,读懂它。


02WILDCHINA

破解“天书”的好猎手梁思成

 

罗老师这样评价梁启超:“一个好猎手,目标明确而且正确,出手精准而且时机恰当。”

 

罗老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评价呢?让我们来看梁思成是如何破解天书的。

 

面对难解的《营造法式》,梁思成决定先不和它死磕,直路走不通,稍微绕一绕,总可以吧,他将目标放在了清雍正十二年由工部颁布的《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

 

梁思成找来了文献,参照着现有的清代宫廷建筑,而且还找到了曾经参与过这些建筑建造的民间工匠后人,用“三重证据法”,搞明白了清朝人是怎么盖房子的。1934年,梁思成出版了《清式营造则例》。

 

有了清朝的人的经验打底,梁思成就可以把时间再往前推一步了,恰好就在这个时间,梁思成发现了位于天津的蓟县独乐寺。

 


这座寺庙是一座辽代建筑。

 

那梁思成是怎么找到这寺的呢?

 

当时有两位日本建筑史学者,一位叫关野贞,一位叫常盘大定,他们总结了自己在中国数年的研究,于1927年出版了《支那文化史迹》,这部书后来更名《中国文化史迹》,共12卷,是当时中国参与研究建筑史的学者们重要的参考资料。

 

他们恰好曾去过蓟县独乐寺,而且还曾与老朋友朱启钤聊到这个寺庙,不过他们并不认为这个寺庙有什么特别,反而是朱先生再一次意识到这座寺庙的意义。

 

朱先生立刻启动了调查计划,梁思成当然是核心成员,只可惜,当时战火已经到了长城边,蓟县几乎就成前线了。可老等也不是个办法啊,谁知道战争什么时候结束,梁思成还是决定,与妻子林徽因一起带队,前往独乐寺。

 

梁思成是在1932年4月开始了调研,只花了两个月时间,他就通过实地调查测绘并比对《营造法式》,破解了这本天书,并且同时完成了论文《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

 

论文一出,立刻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梁思成借由读懂这本书,而以《营造法式》作为参照,很多历史建筑可以实现更准确的断代,找到了中国建筑背后那条沿着时代发展的轨迹,让中国建筑,找到了那根将它们有序排列的线,连珠成串。

 

这也形成了之后研究古代建筑的一个新的范式,那就是用《营造法式》去参照实物,这样对于这本书的解读也会越来越清楚。

 

但是这个故事其实只是梁思成与中国建筑史最开端的故事,罗老师还在这一次的碧山讲堂里分享了好多精彩的传奇故事,比如如何发现唐代建筑佛光寺,以及一本《图像中国建筑史》是如何经历了四十年,终于刊印发行,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听罗老师这样的内行人讲内行事,真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哪怕是一两句闲话,听来都是很有意思,就好比梁思成当年手绘图用的笔和现在建筑师用的笔有什么区别,一个建筑师要接受什么样的绘画训练,真是妙趣横生。


罗老师还在课堂里讲述了另一位在中国建筑史上极为重要的人 ——刘敦桢。“一个采集者,一路走来一路捡,一个不漏、无比勤奋、永不懈怠“ 是罗老师对刘敦桢的评价。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刘敦桢的趣事,朋友们也可以点开视频。


最后,罗老师也讲述了一些关于“乡土建筑”的故事,例如当时在世界范围内因为一场叫做“没有建筑师的建筑”而引发的全球性的乡土建筑热潮。

 

对这个话题有兴趣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我们本周五的碧山讲堂建筑专题第二期:从中国民居到中国乡土建筑。




扩展阅读

林洙《中国营造学社史略》(书)

刘叙杰《创业者的脚印—记建筑学家刘敦桢的一生》(论文)

陈薇,《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的学术轨迹与图景》(论文)

王南,《营造学社先贤:用一生破译中国古建密码》(公众号文章)

朱清,《梁思成与他的时代》(书)

葛兆光,常盘大定、关野贞与《中国文化史迹》(论文)




本期课程回顾视频请识别以下二维码

· · ·

碧山讲堂建筑系列第二期

陆元鼎与陈志华:从中国民居到中国乡土建筑


时间:2020年4月17日

中午12:00--13:00


主持人:WildChina碧山创始人张玫


特邀嘉宾:罗德胤


费用:疫情时期直播免费


参与方式:扫码添加讲堂助理微信

获取链接


讲堂助理微信号


推荐阅读☞ 点击菜单收看往期

【碧山讲堂 | 玫对话 · 考古系列回顾】


黄征宇:独处是一个人最好的增值期


最懂川菜的英国人推荐哪几家成都馆子



碧山WILDCHINA所获国际认可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