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节 | 今天,我们把镜头留给自己
是全国第21个记者节
记者节是全国五个行业性节日之一
在这个不放假的日子里
我们把镜头对准自己
一台相机、一杆笔、一台电脑
四处奔波品尝人间百味
脚下行走的路
笔端沾染的豪情意气
从心里延伸到指尖
记身边风云、记云下冷暖
我们共同的名字是
记者
当记者被采访时
会说些什么呢
初心不忘大学一旅中硕果累累
刚步入华珠的佘铄嘉,被校刊《珠江学院》上形式多样、各具风采的内容深深吸引。军训期间师兄师姐的采访,整理的一篇篇具有高度时效性的文章,更让他坚定了成为一名学生记者的决心。
“不懂就要及时问。”这是佘铄嘉在遇到困难后的解决办法,坚持吸收,不断汲取,使他得到了许多。
“加入新闻中心,最大的收获是能够追逐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将它长久坚持,直到现在成为自己的职业。”学生记者这个身份,对于大学期间的担任新闻中心第十一届人物栏目编辑的佘铄嘉来说,不仅是一块指明前进方向的指路牌,甚至成就了他毕业后的职业选择。从大一的实习记者,大二的记者,再到大三的编辑,是佘铄嘉为成为记者刻下的一个个脚印,再一步步收获硕果。初心不忘,砥砺前行。如今记者这个身份,也是对他自己恒心的见证。
记录心中的新闻种子生根发芽
“像是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吸引着我,让我选择新闻中心,成为一名学生记者。”
几年前进入大学校园的张瑞铉,用独属于新闻的热忱,浇灌从小就在心中播下的那颗新闻种子。因为热爱,所以选择,因为选择,所以获得。在新闻中心一步步走来,张瑞铉成为新闻中心第十四届团长。
“由于新闻中心是一个很大的平台,有许多需要准备和了解的地方,不断思考就是我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谈及成为一名学生记者的收获,就读传播专业的张瑞铉表示,在理论知识上,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饱和;在实践中,她的沟通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得以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转为实践。一次次的采访工作,张瑞铉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也形成了更为全面与谨慎的思维模式。
“前面的所有努力都只是为以后打好基础,期待着未来遇到的更大平台,始终热爱,不忘感恩,坚持思考。”让我们在华珠启程,追求光,成为光。
“实现目标,让心中所想变为现实,青春无悔。”谈及身为学生记者时的第一次任务,新闻中心第十四届团长李淑珩回忆,自己的第一篇稿子,在返稿的时候基本整篇都是师兄师姐批改的红色的字体,心里有些泄气,但经过一次次历练和前辈的指导,终于在这条路上越走越好。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次跟进国际导师的任务。当时我和新闻中心的其他小伙伴一起在校办的某个办公室撰稿编辑,差不多十二点完成才回到宿舍。这么多人一起努力奋斗的场面难能可贵,看到稿子发上官微的那一刻,心里填满了成就感和温暖。”李淑珩回忆。
细数成为学生记者的点点滴滴,李淑珩表示,在新闻中心这个大家庭中,自己结识了很多伙伴和老师,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上的陪伴,给予她莫大的帮助和指导。
“希望大家能够不忘初心,在自己的热爱中有所收获,不惧困难,给自己的大学生活增光添色。加油!校媒人!”
再播种萌新缘结新闻中心
来自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2004班的黄丽婷,今年刚刚加入新闻中心编辑部,成为第十五届的一名实习记者。兴奋之余,她也有所感悟:“生活中从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成为一名学生记者能让我更敏锐地发现许多不经意的美好。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努力向师兄师姐学习,积累经验,培养成为一名记者的基本素养,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多角度思考问题,争取写出合格的新闻稿件。”
每天打开手机
被各种新闻消息包围着
而这些信息的背后
是媒体从业者们的工作成果
“走不同的路,看各种各样的面孔”
“大量的文字图片输出”
“转换一下思路试试吧”
记者们
坐立不安的焦虑有之
看到自己的文字或图片发出的释然有之
这些都是身为记者
弥足珍贵的点滴记忆
在这个属于他们的节日里
我们向每一位
奔走在梦想路上的新闻工作者
致敬
官方微博:@华农大珠江学院官方微信: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zjjizhetuan)官方抖音: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zjcscau) 关注你所关注,为你发声投稿邮箱:zjjzt2010@126.com(转载请注明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新闻中心
实习记者 | 罗晴 李紫杏
编辑 | 杨梓微
图片 | 受访者
版面 | 新媒体部 黄琬淇
来源 | 新闻中心
运营 |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