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视点 | 社会创新及其性质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
-----------习近平十九大报告
尽管创新一直就伴随人类的成长,但历史从来没有哪个时刻像今天这样强调创新,对创新的呼唤不仅出现在各个国家的施政纲领中,出现在各个行业的趋势判断中,还出现在各种组织的战略规划中。这说明我们人类又到了一个发展的拐点,在这个拐点,我们必须求变图新。
友成对社会创新的定义
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就是要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去,以实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因此,创新本身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的一件事,只要是将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有了新的组合就是创新。我们看到,熊彼特所谈的创新基本上属于模式创新。
斯坦福商学院的定义是:社会创新是在支持社会进步的过程中,为回应经常性系统性的社会和环境的挑战而发展和部署的有效解决方案。
维基百科的定义是:社会创新是一种满足不同要素的社会需求的新战略、概念、思想和组织。这些要素可以从工作条件和教育到社区发展和健康——它们延伸和加强公民社会。社会创新包括创新的社会过程,如开源方法和技术,以及具有社会目的的创新,如行动主义、在线志愿服务、小额信贷或远程学习。
牛津大学认为,人们总是给创新以复杂的定义,但他们更倾向于一个简单的定义,即:一个起作用的新想法。社会创新就是满足社会目标的可以起作用的新想法。牛津大学还对社会创新给了一个更窄义的定义:以满足社会需要为驱动的创新性的活动或服务,这些服务和活动主要是由那些具有社会目标的组织开发和传播的。
在中国,社会创新则常被认为是一种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的的创造性行动。如果这种行动,或者服务,可以自我生长并实现模式扩散,它就是一种社会创新。社会创新是伴随着社会企业(Social Enterprises)而兴起的一种社会活动,但它不仅是NGO、社会企业的行为,还可以是政府及商业机构的创新活动。
友成的定义是:社会创新是一个发现和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是目标、方法和行动的统一。社会创新以社会价值最大化,实现更公平、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方法上:发现未被解决的社会问题和未被满足的社会需求——新需求;发现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新资源;开发和使用新的工具——新技术;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创造巨大效益——新模式,从而,满足社会利益相关方的共赢,带来改变。
★ 其一是社会性,以社会议题和社会问题为目标
★ 其二是创新性,创新和改进不同,改进只是一种增量式的改变。而创新是一种新思维、新途径和新方法。可以更加有效和彻底地改变和解决社会问题。
★ 其三是有效性,创新也和创造力或发明不同,创造力和发明虽然是创新很重要的环节,但常常没有实际的行动和项目的实施和扩散。
★ 其四是跨界性,虽然跨界并非是社会创新必须的特性,但却常常是一个解决方案的创新之处。并且,跨界融合也是人类未来社会的特点之一。
因此、目标、方法和行动结果也顺理成章地成为我们判断是否是社会创新的标准。
社会创新的性质
社会创新基于未来思维导向
社会创新基于未来思维导向,既可以解决当下问题 40 29619 40 11866 0 0 2229 0 0:00:13 0:00:05 0:00:08 2880能满足未来需求。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伟大的历史学家麦考利勋爵曾指出:“永恒的更新出于永恒的不满”。因此,所有的社会创新都出自两个目的,要么是解决一个社会问题,要么是满足一种社会需求。这两个目的的原点稍有不同。解决社会问题的起点是基于对当下问题的发现,是问题导向的,其目的是改善现在的状态;而满足社会需求的想法则可能肇始于对未来的洞察,是未来驱动的,是面向美好未来的。
但用社会创新的方式解决社会问题和传统解决问题的方式有一个巨大的差别,乃在于传统的方式一般都是线性的方式、改良的方式,而社会创新则用基于未来的思维来解决当下的问题。因此,是否更有质量、是否更有效率、是否更公平和是否更可持续是检验一个社会创新是否更有社会价值的标准。
社会创新是一种帕累托最优
社会创新是一种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最优是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它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假定一群固定的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社会创新之所以新,并不是对现有可分配资源的再分配,而是通过发现新资源、或提高存量资源的利用效率来使更多的人受益。一个成功的社会创新都是通过创造和增加新的社会价值来满足社会需求。AirBnB以及Uber都是当代社会创新最典型的案例。
社会创新增加社会关系
社会创新增加社会关系。多元、和谐、有机的社会关系是美好社会的基本特征。社会发展到今天,人类的分工已经越来越细,三大组织之间的界线也越来越明显。社会的分工曾经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进步,但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在效率得到极大提升之后也成为阻碍效率的因素。社会的分工和分层,促成了个人的原子化和社会的碎片化。
在物质鸿沟不断加深的同时,认知、思想、知识的鸿沟也在同步加深。这一切都是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普遍出现的贫富矛盾、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的深层原因。而社会创新从两个方面都可以大大改观这一现状。从社会创新的方式来讲,强调三大组织之间的跨界合作,强调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客观上就增进了社会关系;从社会创新的目的来讲,很多社会创新的目的就是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有机连接。AirBnB模式中,旅行者和房子主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就形成了这样一种良好的社会关系。还有一些基于社交的电商平台,也是加强社会关系的创新。
社会创新具有风险性
社会创新具有风险性。风险是创新与生俱来的特性,几乎所有的创新都有失败的风险。技术创新会面临着技术条件不具备、技术路径不成熟等各方面而导致失败的风险。除了技术创新面临的技术路径不成熟的风险外,社会创新还面临着对现有制度和法规突破因而受到现有制度规制的风险。我们必须看到的是,很多的社会进步都是对现有制度的突破和迭代。
对中国人记忆最深刻的是小岗村实验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意义。1978年末,小岗村18户农民冒着坐牢的危险在大包干协议上按下了手印。美国的马丁路德领导的反对种族隔离的运动,更是一个对现有法律挑战的案例。因此,真正的社会创新家必须有这样的勇气,即他们为了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制度的进步,不惜冒着违反现有制度的风险,他们是在刀锋上行走的人。需要要强调的是,挑战和违反法律本身不是社会创新,但很多社会创新确实会导致现有制度的改变。
如何识别社会创新
如果套用熊彼特对创新的定义,那么社会创新就是这样的一个函数,即由社会创新产生的社会价值的大小是由驱动力、创新力和行动力三个变量形成的函数,可表示为:SV(社会价值)=f(aim驱动力,approach创新力,action行动力)。我们将这个由aim、approach及action三个方面来考量的模型称为3A三力模型。
这样一个模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识别一个社会创新。在Aim、Approach和Action三个要素当中,Aim和Action可以很好地识别一个创新是否具有社会性,Aim 、Approach和Action一起则可以判断一个创新的社会价值贡献。
就识别一个创新的社会性而言,我们可以从这个创新的动机(Aim)去考量,即这个创新或实验的目的是不是有利于社会福祉增加。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政府在深圳设置特区。这是一个典型的社会创新实验,虽然经济特区的很多政策和当时整个国家的法律法规并不一致,但中国政府从整个社会需要出发,有勇气有担当地作出了这样一个决定性的战略决策。现在不会有人再去质疑这个一个伟大创新的合法性。
我们同样可以从一个创新的实际效果(Action)来判断起社会性。有很多创新也许刚开始并不是从整个社会福祉的角度来思考的,但却引发了整个社会福祉的增加,我们同样应该将其认定为社会创新。还以小岗村18户农民为例,虽然我们无法就其当时的动机来判定,但其结果却是推动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农村的推广,促得全国农民不断走上富裕的道路。
一个好的社会创新则是Aim、Approach和Action具有合一性。合一性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一个社会创新所创造的社会价值最大,能保证一个社会创新不会在过程中发生异化,更可以在早期就得到社会的认识和支持。
如何对待社会创新
由于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社会创新的识别虽然难以一目了然,但更关键的是社会对待社会创新的态度。
首先,一个国家或一个机构应该有鼓励创新的政策和制度。美国的拜杜方案可谓鼓励创新的一个典范。《拜杜法案》使私人部门享有联邦资助科研成果的专利权成为可能,从而产生了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强大动力。
其次,同等重要的是我们对创新、特别是社会创新、应该有足够耐心。一旦我们可以识别一个创新的社会性,我们就应该以一种耐心的态度来考量其创新性,用一种包容的态度来鼓励其风险性。也就是说,对于社会上的每一个成员而言,当我们去分析和判断一个机构和组织的时候,也需要站在社会福祉的角度去观察,而不是仅仅依据过往的经验和现有的知识来表达一己之见。
当然,即便是一己之见,也有善意的和恶意之分。我们同样可以使用Aim、Approach和Action来识别什么样的意见是善意的,什么样的意见是恶意的。
执行主编 | 张羽漫
总编辑 | 汪亦兵
顾问 | 葛继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