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研语新知 | 读博准备二三事

荀子《劝学》中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之语。同理,考博亦是日积月累的过程、厚积薄发的结果。随着越来越多院校博士招生采用“申请-审核”制,成果的积累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博士招生简章一般在每年秋冬发布,来年春夏进行考试,于应届生来说,正好与毕业论文交织在一起。


因此,建议应届毕业生尽早确定论文选题并争取提前完稿,为考博留出较为充足的时间。但是,种瓜不得瓜的事情常有,需做最好的准备、最坏的打算。若有意向攻博,需在读研期间做好各方面的规划,增加成功率。以下是我个人的丁点经验,以作分享。


01

夯实专业基础,注重成果积累

一是入学后快速熟悉并融入学习和生活环境,要合理地规划时间。万勿长久沉浸在考研或推免成功的小确幸中。与本科班级制不同,研究生多是导师负责制,以师门活动为主。除了一些攻读学位必修和选修的课程外,大把的时间需自主安排。制订一个适合自己的时间表和学习计划,规律而有节奏地生活,少熬夜,身心俱益,且效率倍增。


二是夯实专业基础,拓宽学术视野。文科类注重广博,忌讳狭隘固守。除了本专业要求的学位课程,若有余力,可根据兴趣与研究需要,旁听一些课程。多学科的视角,会帮助拓展思维。比如我曾旁听过社会学课程,其观点和方法,让我受益匪浅。同时,选择性地听一些高质量的学术讲座。学会判断质量是能力提升的开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座亦是。再次,踊跃参加本学科的学术年会,积极投稿。一方面,可以见到本专业的学术“大佬”,亦能紧跟学术前沿问题,所提交论文还可能被选中做报告。另一方面,有助于加深学术理解,提早融入学术共同体。荀子之教诲:“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应予实践,努力成为“善假于物”的会学习的人。


三是注重学术成果的积累。学术论文或专著,已成为申博的必要条件。一些院校甚至开始要求硕士生发CSSCI 来源或扩展版的文章。若无科研成果,竞争力会大大降低。一些导师以项目培养学生,布置相关科研任务。对此,应当主动承担并认真完成,既是对能力的锻炼,亦是成果产生的重要基础。我读研期间的相关编著和论文,包括学位论文,就是在此基础上完成的。切记,不仅要脑勤,更要手勤,不可眼高手低,要养成边看文献边整理的习惯,“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没有相当的积累,绝大多数人很难行云流水、下笔成文。作为初出茅庐的学生,更应脚踏实地,以防陷入“欲速则不达”的苦闷。科研成果是硕士期间评奖评优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无疑,成果的积累,是一举多得的益事。


02

尽早确定选题,争取提前完成

学位论文是对硕士三年学习效果的重要检测,是重中之重。与本科学习不同,硕士更专业化、方向化。选题是开端,找到一个合适的可以研究的题目,有时候并不那么容易。若能早早找到研究方向则是大幸,若有困难,就多去“打扰”导师,及时且频繁地与导师交流沟通。


选题定得越早,意味着剩余时间越充足,提前完成的概率越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确需要自学、独立思考,但更需要主动受教,主动寻求比自己更优秀的人的引导。对于硕士生来说,导师的引领尤为重要。一个能主动接受好老师引领的学生,才是合格的。我相信,任何一位导师,都不会拒绝主动求教的学生。部分老师是“叩则鸣”“大叩大鸣”的风格,作为学生,要会“叩”且多“叩”,不厌其烦地请教。


对于导师的批评,不心生怨言;对于导师的夸奖,不沾沾自喜。有观点相左之处,心平气和、勇敢地表达。“满招损、谦受益”,姿态要放对、位置要站准。若能在研三第一学期就将论文定稿,便能留出更多时间集中精力准备考博事宜,才不至于手忙脚乱、顾此失彼。这是我的切身体验,也是很多考博人的实践经验。对于初入学的研究生来说,乍一看很难,坚持做下去,或许就做到了。


03

选定目标院校,紧跟动态信息

首先,选定若干目标院校,及时查询官网信息。选学校既要量力而行,也要寻找“最近发展区”。先要知道哪些院校有本专业的博士点,哪些导师有招生计划,这些在每所高校的博士生招生简章里都可以查到。是否名校、是否重点专业,其考博难度与竞争程度各不相同。考博院校的信息最好自己先整理清楚,招生简章中对培养目标、招生方式、招生计划、专业及导师、报考条件及录取都有清晰的规定和说明。与考研不同,考博的时间和考试内容由招生单位自主决定。因此,最好多准备几所学校,以增加考博成功的概率。若无特殊情况,每所院校的考博时间范围基本上变化不大,根据往年的通知,在能力范围内,选定二三所院校,有针对性地准备。


其次,注意与意向导师的沟通。随着招生说明的完善,不少高校的二级学院在招生说明中会备注应提前联系所报考导师,确定是否有招生计划。一般情况下,每位博士生导师每年均有若干考生报考,竞争不言而喻。主动与意向导师沟通联系、相互了解情况,已逐渐成为考博的必要环节。


最后,可以向已就读的师兄师姐咨询经验。同辈之间更易沟通,且师兄师姐一般都很热心,过来人的经验或许不能复制,但作为参考亦是可行的。


04

及时调整心态,正确看待得失

若得失心很重,在备考或学习中甚需注意心态调整。读研期间,也许会“一路开挂”,也许会频频错失。考博的结果有时难以预料,或许会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快意,或许有“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的失意。但是,任何时候,都要有一颗平常心,正确分析得失。必然是无数偶然的结果,质变是无数量变的飞跃,能否有突破,关键就在于是否有坚持下去的勇气和毅力。更何况,读博比读研难度更高。


当茫然不知所措时,就静下心来读书学习。向上走的路,从来就不舒服,但请相信,现在学的东西,一定会在将来某个时刻派上用场,切莫增加过多负面情绪。学会自我排解,是人生的必修课。失意时,我总是告诉自己:把行动交给现在,把结果交给时间。时光流逝,蓦然回首,方觉,惊喜往往在意料之外。


往期精选

它来了,它来了,带着福利走来了!

研途 | 在家读研的日子(二)

加强博士生导师岗位管理?教育部深度解读

研语新知 | 读研的学习“神器”, 你get 了吗?

你晒的不是奶茶,是孤独......

Oct.

12


文章刊于杂志8月号

作者:罗菊芳(厦门大学)

编辑:马亚男

责编:雅琨




原来你也“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