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深夜给老师发微信被拉黑,你怎么看?
来源:读者
ID:duzheweixin
一
前几天,一则“家长午夜给老师发微信被拉黑”的事件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
江苏南通的一位妈妈,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当上班上的值日生,在深夜11点左右和凌晨零点左右分别给老师发了几条长消息。
结果,这位妈妈并没有等来老师的回复,而是发现自己被老师“拉黑”了。
一气之下,她便把微信聊天截图发上了微博,没想到一发出,就引来了网友们大量吐槽。
其中被质疑最多的,就是家长给老师发微信时间:
@依依:既然这位妈妈也知道白天工作,晚上忙家事,那为什么不能把事情留到工作时间解决,非要在深夜打扰别人休息呢?
@顾顾屿安 :全班又不是只有你家一个孩子,老师尊重你的前提是你得尊重老师呀!
@悦小然:如果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又抱着一肚子不信任,自己找的累又何必怨别人。
据了解,事件中的“刘老师”家中有两个孩子,要工作又要照顾孩子本就辛苦,对于“深夜骚扰”的家长,采取拉黑的方式虽然欠妥,但也可以勉强理解。
家长和老师沟通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把老师看做24小时待命的服务人员,不分时段地随便发微信打扰别人,这样的行为可能就有些过分。
二
现在,微信几乎已经成为人们之间的主要交流方式。
曾在网上看到过一个衍生词 ——“微德”,即一个人在微信中表现出的道德品质。
曾和几个朋友讨论过:“微信聊天中,最惹人讨厌的行为是什么?”
大家一致选出了四种最“败人缘”的行为:
01
语音疯狂轰炸朋友小白说,每次她收到语音消息的瞬间,第一感觉就是抗拒。
十秒就能看完的信息,他偏要让你花几十秒的时间来听,其中又不知会出什么差错…
有一次,小白在开会的时候,一个很久不联络的朋友忽然给她发来一串语音。
后来小白点开语音才听清,这个朋友不知从哪里打听到她要出国出差,拜托她代购化妆品。
而后面几条五十几秒的长语音竟然都是化妆品的种类和名字。小白一遍一遍地听,光记下那些化妆品的名字就花了半个小时。
每次提起这件事,小白都十分气愤。
语音虽然方便,但有时会给他人带来小麻烦。
所以,简单的话可以语音说,具体的话一定要文字说,重要的话,那不如就打一通电话吧!
02
开头先问“在吗?”在微信中,经常遇到这样一种人:有事不直接说,而是先问“在吗?”
曾在网上看到有人吐槽:
早上看到微信里有人问“在吗?”,回复了之后,对方再也没了动静。
结果一整天牵肠挂肚,害怕是什么重要的通知,甚至总有种大难临头的恐惧感。到晚上终于忍不住了,发微信过去问那个人到底有什么事,结果那个人居然说忘了…
相信大多数人都收到过“在吗”、“问你个事儿”、“有时间吗?”这种无实质性内容的对话。
其实,这种对话不仅拉低了沟通效率,也浪费了彼此的时间。
对于这句缺乏“微德”的话,最好的回答就是:有事直说,没事的话就当我不在!
03
用意念回复我们虽然不能要求任何人都“秒回”,但收到回复是对一个人最起码的尊重。
朋友小北是个典型的“聊着聊着就消失”的人,用网上的话说,叫“意念回复”。常被身边的朋友吐槽“我回你是秒回,你回我是轮回”。
在工作中,领导布置下来的任务因为得不到他及时回复,对他的信任度逐渐降低,再也不把重要的任务交给他。
和“意念回复”的人聊天,真的很痛苦,不管和他们说什么,总会石沉大海,没有一点回应。
其实,一个简单的收到回复,体现出的不仅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品质。
这种行为意味着尊重,也意味着责任,更加意味着一个人的品质。
04
休息时间发信息打扰就像新闻中,半夜给老师发微信的家长一样,有些人只顾及自己的需求,只按照自己的时间表行事,殊不知,这样的行为,是把自己的方便,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
曾在周末下午收到过一同事的工作微信。
微信内容简洁明了,开头是“很抱歉打扰你周末休息”,中间是工作通知,结尾还说明了这项工作并不紧急,可以到工作日再处理。
相比起来,这位同事发微信的方式就让人觉得舒服得多。
三
在微信中,对他人的礼貌和体贴,也是“微德”的一种体现。
“微德”即品德,细节见教养。
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即使是在微信里,也会坚守自己的礼貌,设身处地考虑对方的处境和感受。
发微信前,三思而后行,才能在言谈之间,成为一个更受欢迎的人。
与君共勉。
今日留言话题:你最讨厌那种没有“微德”的行为呢?
-END-
大 家 都 在 看
◉ 行人可控红绿灯?烟台首现“行人过街请求系统”!
◉ 烟台家长注意,近期这种案件高发!速扩散
◉ 定了!物业费怎么收?小区养狗咋管?答案来了
愿你越来越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