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访]安徽省立医院汪业汉:回首中国功能神外60年 比精准度更重要的是什么 | 功能神外周刊第2期

神外前沿采编 神外前沿 2019-07-02

功能神外周刊

第2期 


神外前沿讯,近日,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脑功能研究与转化专业委员会,在津举行成立大会。详见[简讯]国内第一个脑科学临床转化研究组织成立  推动神经外科临床“升级” | 301神外周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汪业汉教授出席大会,并在会议期间接受了神外前沿采访。


从1962年开始,汪业汉教授从事功能神经外科临床工作至今已经近60年,是我国最早研究和从事立体定向技术和功能神经外科的专家之一。


在上世纪60年代,汪业汉教授和安徽省立医院许建平教授组建了国内第一个脑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研究所,并在许教授指导下,协助研究开发适合X线和CT引导的立体定向仪,并主编《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等刊物、撰写《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手术学》和《现代功能神经外科学》等书籍。


汪业汉教授桃李满天下,在国内培养了大批功能神经外科医生,使安徽省立医院成为中国功能神经外科领域名副其实的“黄埔军校”。


从1957年王忠诚院士开展中国第一例功能神经外科手术以来,中国功能神经外科已经走过了整整60年,汪业汉教授作为整个历程的亲历者,向我们系统的回顾了中国功能神经外科的发展历史,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


以DBS手术为例,汪业汉教授认为现在功能神经外科提高手术精准度已经意义不大了,而是应该对核团解剖及病理生理功能、对疾病的发生机制要有着更深层的和探索理解。


汪业汉教授还认为,功能神经外科不是帕金森和癫痫的外科治疗,不能以病种来划分,功能神经外科是指神经系统生理功能失衡所致疾病,釆用特殊手段调整神经功能,研究揭示神经系统功能,在尽量不损害神经组织下,达到治疗目的---恢复神经正常功能,即是将医学工程技术转化到临床上,帮助解决单纯手术难以解决的难题,这就是功能神经外科。


以下为访谈内容:

起源于王忠诚院士 

神外前沿:请您介绍下中国功能神经外科的起源和历史?

汪业汉:我曾写过一本12万字的小册子,其中有10万字介绍了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的发展情况,同时综述中国立体定向和功能神经外科的情况,该文发表在2004年中国《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17卷1期上。2005年 又刊登在国际期刊Neurosurgery杂志56卷4期上,让世界了解了中国的立体定向和功能神经外科发展简史。


2009年,美国和加拿大两位教授撰写了关于“立体定向和功能神经外科”的国际教科书,全书1600页(3200面),其中有一篇(11章)关于中国立体定向和功能神经外科发展就是根据我发表的内容,由作者看到我们文章后重新编辑的。这就让世界知道,中国功能神经外科哪些走在前面,哪些单位开展的更好。


神外前沿:国内功能神外最先起源于哪里?

汪业汉:国内第一个开展功能神经外科工作的专家应该首推王忠诚院士。1957年,王忠诚院士从英国买来的苍白球切开器,经额苍白球切开器穿刺进行帕金森病治疗手术,由此开创了我国外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先河。 其论文发表在1960年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上(题目: 治疗帕金森氏综合征的新手术,1960;6(2):80)。 


神外前沿:是毁损术吗?

汪业汉:也是毁损术,类似于立体定向毁损术。


神外前沿:如何埋进去的?

汪业汉:不是埋进去,而是进行机械性的破坏。苍白球切开器就是一根“针”,2.-5毫米直径。虽然没有立体定向仪协助,但是“手术者在脑中想象” 有了一个立体定向靶点的位置,在一侧前额钻个洞,把“针”按预定方位戳进去(靶区)进行毁损,使病人帕金森症状的好转。


关于立体定向

神外前沿:为什么“功能神经外科”前面总要要加上“立体定向”这几个字呢,而现在又好像只单独提“功能神经外科”了,这是怎么回事?

汪业汉:现在提的功能神经外科也是立体定向的前提下开展临床工作, 立体定向和功能神经外科二者宻切相关又很难分清两分支学科,没有立体定向技术引导几乎做不了功能神经外科。除了神经外科调控技术之外,现在很多神经外科手术在杂交手术室手术进行,干细胞移植手术等也都是在立体定向下开展工作的。


神外前沿:那比如脑胶质瘤的开颅手术,为什么不叫立体定向下的手术呢?

汪业汉:不是的。过去少数医院是在立体定向下进行脑胶质瘤等体积手术切除技术,现在很多三甲医院引进术中核磁或CT等,目的是为了开展脑胶质瘤等手术, 提高疗效, 保护神经功能免受损害, 术前行无框架导航扫描, 术中导航下定位手术, 其基本原理还是立体定向,必须计算出X、Y、Z坐标。


三个阶段

神外前沿:立体定向经历了哪几个技术阶段呢?

汪业汉:2015年,我撰写的一篇文章《立体定向技术发展史》发表在《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5年09期)上,详细介绍这个情况。


立体定向技术大体分三个阶段:1947年-1972年为有框架立体定向技术初期,用立体定向技术开展工作,但当时没有核磁共振和CT扫描技术引导,只借助X线来计算目标,工作很粗糙 , 误差大。


有框架的立体定向手术,从1947年开始, 立体定向手术真正用于人类,而在之前都是用在动物上进行试验的。当时,病种主要是锥体外系疾病,少数是癫痫和精神病,其它的功能性疾病开展很少。


神外前沿:1972年之后的第二个技术发展阶段呢?

汪业汉:当时(1972年)CT扫描技术首次报告出现了,1976年CT扫描和立体定向仪结合,工作比第一阶段精确得多,这样就做了很多工作。到了1985年,核磁共振又和定向仪结合起来了,定位技术上又提升了,很多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范围应运而生。根据各医院和医生自己的实际工作情况,癫痫、帕金森等很多疾病都可以开展了。


神外前沿:立体定向活检也是在这阶段开始的吗?

汪业汉:立体定向活检在国际上是1982年开始的,我们国内约在1987年进行。


神外前沿:前面两个阶段都是有框架立体定向技术下工作的吗?

汪业汉:第二阶段是从1973年至20世纪末,有框架立体定向技术之计算机时代,主要是有框架+CT/MRI扫描;第三阶段时期从1987年开始,随着神经外科导航技术出现,开始进入无框架立体定向技术之神经外科导航阶段,当然1987年以后是有框架和无框架交叉的阶段。真正在全国全世界都用无框架导航手术是在21世纪初;现在又开始无框架导航之立体定向技术与机器人阶段。


神外前沿:无框架神经外科导航手术治疗的主要疾病类型有哪些呢?

汪业汉:不局限在神经外科,还有五官科、骨科或者是其他功能性神经的疾病都可以治疗。


安徽发展

神外前沿:接着说国内功能神经外科的历史,在王忠诚院士之后,又经历过哪些发展呢?

汪业汉:王忠诚院士做了开拓性功能神经外科的工作后,我们医院许建平教授从苏联莫斯科神经外科研究所留学归来,1983年在合肥组建了国内第一个脑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研究所。当时国内没有定向仪,在许建平教授指导下,我协助找资料和做具体工作,研究和开发出适合X线和CT扫描的立体定向仪并在国内推广与临床应用。


神外前沿: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你们医院是国内最早系统的长期的做功能神经外科的?

汪业汉:对。中国开拓者还是王忠诚院士。


神外前沿:你们医院从60年代初开始做,至今五十多年,中间经历过哪些技术性的突破呢?

汪业汉:技术性的突破首先与当时科技水平相联系,如:原先是X线,以后CT扫描,核磁共振等。我们是最早做计算机辅助立体定向技术的(CASS)。1984年,我们从美国购买了一台彩色、近似3D~4D图像处理(可变和旋转)的计算机,除做脑图象分析外,还做了很多其它科学研究。1987年国内首届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学术会议在合肥召开。1997年与安科公司协作,研制ASA-610型神经外科导航系统等。


神外前沿:从60年代到现在,在治疗病种上有什么变化呢?

汪业汉:不仅是帕金森,还有癫痫、精神病或者肌张力障碍疾病等功能性疾病。目前,除个別神经外科疾病外,大多数神经外科疾病均可在立体定向和功能神经外科理念下开展工作。


神外前沿:你们功能神经外科在DBS手术上开展较早?

汪业汉:我们是国内最早开展DBS手术的单位之一;2005年,我们还在福州组织召开了第一届全国脑深部刺激(DBS)学术硏讨会。


疾病发展和脑功能与脑网络

神外前沿:功能神经外科在神经外科大科室中的地位?

汪业汉:神经外科的任何手术都是在立体定向下进行工作和治疗的(隐性或者是无框架立体定向术),这点是肯定的。


另外,脑功能与脑网络研究,是今后临床疾病诊治新模式,探索疾病机制研究新方法。


总的来说,我们在工作中要很努力, 还要进行总结。我写了两本书,一本《立体定向功能外科手术学》、一本《现代功能神经外科学》;我们医院是第一次出版这一类两本书的,现在此书有了第二版,名字改为《立体定向和功能神经外科手术学》。


关于精准度

神外前沿:我们想再请教DBS植入的精准度问题,要求误差不能超过1毫米,这个精准度您怎么看,还需要提高吗?

汪业汉:再提高没有什么意义,重点应该是对核团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进一步探索。每个核团有不同的功能,而且不是一种而是多种功能。同一种锥体外系疾病可以在多个核团发生问题;另外,不同锥体外系疾病也往往都在同一核团中发生问题,例如:帕金森病或其它锥体外系疾病等都如此。


神外前沿:我的理解是未来手术精准度上已经意义不大了,或者是没有必要的,更多的是对核团的理解、分析和认识,可能发现一些新的核团?

汪业汉:对,我们下一步艰巨任务是对新核团以及核团之间的生理联系的进一步探索,可能就会发现一个新的疗法,给患者带着后遗症可能就更少,现在很多功能性疾病就是这样情况下逐步地提高了疗效。


功能神经外科未来

神外前沿:最近我们发现功能神外治疗精神类的疾病,包括吸毒成瘾,也成为一个趋势,您怎么看?

汪业汉:功能神经外科在这个领域的治疗,按目前治疗方法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停止不前了。因为这种药物成瘾疾病产生神经系统毒害不是一个点,而是多个核团发生了改变,很多神经元细胞等都发生系列改变,不但在伏隔核、杏仁核,也在其它脑叶发生改变。不但核团发生改变,而且对于人体其他的脏器:如肝脏等也发生系列改变,所以我认为,对这些疾病只能预防,在某种情况下进行外科手段辅助性治疗,而不应该有很多侵袭性方法进行扩展治疗。


神外前沿:那您认为功能神经疾病的主战场在哪,帕金森和癫痫吗?

汪业汉:不是。什么是功能神经疾病,我在前面已阐述过了。以前大家一般用手术方法解决问题,现在除了手术之外,用其他的转化医学工程(临床医学工程研究)来帮助解决神经外科疾病难题 。功能神经外科,就是不仅仅依靠单独外科手术解决问题,而是包括其他的电生理或各种电极(神经调控)、化学药品、心理学等手段,多学科协同奋斗来完成。


神外前沿:我的理解,您对功能神经外科的定义不是病种,而是我们应用什么样治疗手段和技术,比如胶质瘤,现在我们就是术手放化疗,假如我们用电极植入能够治疗脑胶质瘤,这也属于功能神经外科,您是这意思吧?

汪业汉:对。现在很多技术,如纳米技术促进临床上有纳米神经外科(Nanoneurosurgery)产生, 将来有20nm~200nm微小仪器(diminutive devices)问世,利用这些器械可通过细胞间隙,在细胞膜表面检查,进行诊断和治疗。纳米技术机器人,就像清洁员,打扫细胞周围,清除毒害细胞垃圾。但是,必须用功能神经外科理念和方法来指导它到哪里去,这也是功能神经外科,否则就可能对人有损伤。


神外前沿:那功能神经外科应该是神经外科里医工结合最紧密、科研转化最前沿的?

汪业汉:最前沿的,不是停留在某一个局部上,像新陈谢一样,到一定时候就要终止,再用新方法来代替它。


我曾在2005年就谈到这方面问题(我编的书名: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手术学,200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以后手术环境是一个全新多维立体定向概念,在计算机帮助下,运用纳米技术(Nanotechuology),生物感应技术(Biosensor technology),虚拟现实技术(VR),机器人(Nanoneurosurgery /Robotic device)等先进技术,这些设备在功能上更加复杂,在外观形式和使用上具有极其简单,它们的目标是一个,使缺失功能神经组织修复或再构筑,这些是立体定向技术和功能神经外科的未来。


受访者简介

汪业汉 教授,主任医师, 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笫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 曾为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委员、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安徽省神经外科学会委员副主任委员等;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近56年,是我国最早研究和从事立体定向技术和功能性神经外科的家之一,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立体定向和功能神经外科杂志》主编、《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等14家杂志编委或副主编。


联系我们

医生或患者联系我们请请点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进行注册;


相关报道

[专访]天坛医院张建国:新院区扩床扩编 功能神外科研布局三大方向 | 功能神外周刊第1期


[回顾]2017功能神外与脑科学进展 -230篇报道分类汇总 |张国君 张建国 点评


[CNS2018]天坛医院杨岸超:睿米机器人辅助DBS手术及复杂病例手术解析


[邀请函]睿米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亮相CNS 2018  9月7-9日 太原


支持机构

功能神外周刊

 

《功能神外周刊》由国内领先的医疗机器人机构Remebot提供支持,由北京天坛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与神外前沿新媒体共同采写制作,报道本领域最新前沿进展,学术主编张建国教授,欢迎业界专家供稿与支持;转载需注明出处并保障文章的完整性,联系邮箱53880941@qq.com;

↓↓ 注册会员,请点击本文左下角 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