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血小板功能抑制不足与支架辅助栓塞的并发症有关吗?

2016-10-12 TMC 神外资讯

如欲投稿请点击   神外资讯-欢迎赐稿


【Ref: Yang H, et al. J Neurosurg. 2016 Aug;125(2):247-53. doi: 10.3171/2015.6.JNS1511. Epub 2015 Nov 20.】


脑梗死是脑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后有3.7%-21%的患者出现血管内血栓栓塞。即使患者接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疗法,仍有脑梗死发生。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的Hongchao Yang等开展的前瞻性研究发现,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后的血管内血栓形成与血小板抑制不足有关,结果发表于2016年8月《J Neurosurg》杂志。

 

研究对象是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间在北京天坛医院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患者,排除凝血功能异常者。患者在术前、术中和术后接受标准化的抗凝治疗。术后24小时内行MRI-DWI成像检查,目的是早期识别可能存在的脑梗死。应用血栓弹力图评估血小板抑制程度,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百分比<50%表示阿司匹林抵抗,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百分比<30%表示氯吡格雷抵抗,MA(maximum amplitude)表示血栓形成的最大幅度。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回归分析血管内血栓栓塞发生的危险因素。

 

16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纳入研究。对比术前与术后的MRI-DWI图像,总共有91例(54.2%)患者出现新发缺血灶,其中9例(5.4%)在出院时出现TIA或脑梗死症状,11例在随访期间出现TIA或脑梗死症状。单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后血管内血栓栓塞发生的危险因素有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抵抗、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瘤完全栓塞以及动脉瘤位于前循环。其中,动脉瘤完全栓塞的血管内血栓栓塞发生率与动脉瘤未完全栓塞的差异有显著意义,65.4%比48.3%(p=0.017);动脉瘤位于前循环的血管内血栓栓塞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部位的动脉瘤,88.5%比66.3%(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ADP抑制率<30%是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后发生血管内血栓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MA是随访期间发生血管内血栓栓塞的独立预测因子(68.2±2.8比65.8±3.9,p=0.038)。

 

综上所述,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患者中,ADP%<30%的氯吡格雷抵抗患者容易出现血管内血栓形成,说明血栓形成与血小板抑制不足相关。根据血小板功能测试进行抗血小板的个体化治疗,可能降低术后血管内血栓栓塞的发生率。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TMC编译,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刘创宏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相关回顾


神外资讯微信公众订阅号可以置顶啦!!!打开手机微信(6.3.16以上版本),找到订阅号中的神外资讯公众号,打开并点击右上角头像,进入神外资讯详细信息页面后,选择置顶公众号,这样您就可以将神外资讯置顶啦!从此,重要信息不再错过哦!


《神外资讯》,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希望转载,请联系“神外助手”。请各微信公众号、网站及客户端尊重《神外资讯》版权,经许可转载文章时请清楚注明来源为“神外资讯”。《神外资讯》,欢迎您转发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