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束示踪辅助脑深部电刺激内侧前脑束上外侧肢治疗严重抑郁症
如欲投稿请点击
长按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原文
【Ref: Coenen VA, et al. Neuroimage Clin. 2018 Aug 14;20:580-593. doi: 10.1016/j.nicl.2018.08.020.】
据WHO报告,全世界已有3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虽然经过正规治疗,但是仍有20%患者疗效不佳成为重度抑郁症(major depression,MDD)。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是充满希望的治疗抑郁症的新方法。最近的研究发现,中脑边缘区的内侧前脑束上外侧支(superolateral branch of the medial forebrain bundle,slMFB)和多巴胺奖赏功能密切相关,可能是治疗重度抑郁症的有效靶点。slMFB不同于脑核团,是白质纤维束,在普通MRI不可见;但通过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运用StealthViz DTI(Medtronic)软件重建和显现纤维束。德国弗莱堡大学医学中心的Volker A. Coenen等详细介绍纤维束示踪结合电生理辅助靶点定位的MFB-DBS治疗重度抑郁症。文章发表于2018年8月的《Neuroimage:Clinical》上。
既往研究发现,MFB-DBS治疗抑郁症有效,但是具体刺激位置不明确。作者首先提出标准化DBS电极植入MFB的方式:基于DTI重建MFB的解剖结构(图1);微电极电生理区分白质纤维和核团;术中刺激产生自主神经反应,如瞬间心率增加;刺激产生急性欲望动机反应;刺激产生动眼神经反应的副作用(图2)。
图1. 通过软件三维重建slMFB和临近核团。slMFB:内侧前脑束上外侧支;STN:丘脑底核;VTA:腹侧被盖区;SNr:黑质;RN:红核。
图2. 加大最低触点刺激电量可产生副作用:刺激左眼的动眼神经,使眼球向右侧移动。
作者通过对24例患者共144侧的微电极轨迹分析发现,有效触点在白质纤维内,而不是周围的灰质核团中;推测电刺激直接调控slMFB达到治疗抑郁症的效果。slMFB-DBS作用机制可能是产生顺行和逆行轴突刺激,作用于前额叶皮质和腹侧被盖区,实现脑网络调控。而slMFB-DBS必须由纤维束示踪辅助才能更好地实施。
编译
陈宇昆 医师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审校
王知秋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终审
陈衔城 教授
《神外资讯》主编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