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级别动静脉畸形的治愈性治疗
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神经外科和放射科的Arthur Wang等开展显微切除结合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与未破裂SM分级I-II级AVM的临床预后研究,以及手术切除术前血管内栓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发表在2019年7月的《J Neurointerv Surg 》在线上。
——摘自文章章节
长按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原文
【Ref: Wang A, et al. J Neurointerv Surg. 2019 Jul 12. pii: neurintsurg-2019-015115. doi: 10.1136/neurintsurg-2019-015115. [Epub ahead of print]】
研究背景
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VM)临床表现通常为出血。未破裂AVM的年出血率为2%-4%。既往有出血史、AVM部位深在、深静脉引流、静脉流出道狭窄和供血动脉存在动脉瘤等因素增加出血的风险。具有上述高危特征的AVM,每年的出血率为1%至>30%。AVM的治疗目标是完全闭塞病灶,降低破裂以及出血所致神经障碍或死亡发生率。一项未破裂动静脉畸形的随机试验(A Randomized Trial of Unruptured 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RUBA)结果,从控制死亡率和脑卒中发生率的角度来看,内科保守治疗优于有创性干预。但动静脉畸形是终身性疾病,往往伴随着出血的风险。ARUBA研究结果公布以来,许多大样本显微手术治疗AVM的结果表明,有创性治疗未破裂低级别AVM致残率较低,血管内栓塞的闭塞率较高;如何治疗未破裂的SM I-II级AVM一直存在争议。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神经外科和放射科的Arthur Wang等开展显微切除结合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与未破裂SM分级I-II级AVM的临床预后研究,以及手术切除术前血管内栓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发表在2019年7月的《J Neurointerv Surg 》在线上。
研究方法
研究者回顾性分析2002年至2017年期间破裂和未破裂的SM I-II级AVM患者资料,包括CT、MRI和DSA成像显示的AVM的特征、人口统计学数据和临床表现,如出血、头痛、癫痫发作、神经功能障碍、无症状而偶然发现等。将患者分为破裂AVM组与未破裂AVM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使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比较显微手术切除与血管内治疗的前、后功能状态。
共纳入258例SM I-II级的AVM患者;其中SM I级占36%,SM II级64%;平均年龄38±17岁。破裂AVM组与未破裂组患者在人口统计学方面无显著差异。
未破裂组90例(67.7%)患者与破裂组74例(59.2%)患者在切除术前进行血管内栓塞(p=0.0013)。在未破裂组和破裂组中,AVM的供血动脉平均数量分别为1.44与1.41(p=0.75)。未破裂组中栓塞的平均动脉数2.51支,破裂组为1.82支(p=0.003)。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和Onyx是两种常用的栓塞剂,两组间栓塞剂的使用无显著差异。术后即刻DSA显示,所有手术切除的患者均达到完全治愈。
研究结果
164例AVM切除前接受栓塞的患者中,4例出现并发症:2例出血,其中1例为少量无症状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小脑出血需要紧急血肿清除,1例发生与导管相关的颅外颈内动脉夹层和1例术后枕叶梗死。术后平均随访55个月。随访结果显示,在133例未破裂AVM患者中的123例(92.5%)和125例破裂AVM患者中的110例(88.0%)获得良好预后,mRS评分≤2分。后遗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者仅占1.2%。当控制SM分级、年龄、性别和破裂状态等协变量后,术前mRS评分是即刻和长期功能预后的唯一显著的预测因素(p<0.05)。
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破裂和未破裂的SM I-II级AVM的显微外科切除术是安全的,并且可以达到血管造影标准下的完全治愈;辅助性术前栓塞的致残率较低;血管内栓塞或显微外科手术后,即刻发生短暂的临床功能障碍,通常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善或消退。由此,作者认为,SM I-II级AVM的治愈性治疗可选择血管内栓塞联合显微外科切除或放射外科,该治疗方法具有致残率低和治愈率高的优点。
组稿
陈晓霖 副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北京天坛医院
编译
马晓晔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
第十人民医院
审校
王知秋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终审
陈衔城 教授
《神外资讯》主编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