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夹层导致的假性动脉瘤应如何处理?
【Ref: Daou B, et al. J Neurosurg. 2016 Jan 29: 1-7. [Epub ahead of print]】
颈动脉和椎动脉夹层是年轻人发生脑卒中的重要原因。动脉夹层可继发夹层部位腔隙扩张,其中,5%-40%患者出现假性动脉瘤,如不断增大而产生压迫症状。对于动脉夹层伴随假性动脉瘤的治疗尚未统一。部分学者认为其具有较良性的自然史,只需采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保守治疗;也有学者认为应手术或介入干预,以预防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发展为缺血性卒中。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托马斯·杰佛森大学神经外科的Daou B等在2016年1月的《J Neurosurg》在线上发表文章,对动脉夹层的假性动脉瘤治疗方案、预后以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作者从其所在临床中心的病历资料中,收集到370例颈动脉和椎动脉夹层患者,其中伴发假性动脉瘤者1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治疗,对进行性增大或症状性夹层假性动脉瘤,进一步施行介入或手术治疗。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评估影响介入或手术干预的因素。
12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48.4岁,39.2%为男性;动脉瘤平均大小7.3mm,18.3%分布于颅内,81.7%位于颅外。初始干预是抗血栓治疗,59%抗血小板治疗,26.8%抗凝治疗,14.3%两者联合治疗;一般对于早期形成的假性动脉瘤,多倾向于抗凝或联合治疗,对于晚期形成的假性动脉瘤,则多选择抗血小板治疗。在平均29.3月的随访时间里,3.3%的患者再次发生短暂性缺血性卒中,14.2%表现为无缺血性症状的复发,如头痛、颈痛、Horner征或颅神经麻痹等。影像学发现,13.8%假性动脉瘤增大,30.2%获得治愈,56%保持稳定。20.8%患者进一步接受介入或手术干预,包括支架、弹簧圈和转流装置栓塞术以及动脉瘤夹闭术。
影响介入或手术治疗的预后因素,包括动脉瘤最大径>10mm、颈内动脉岩骨段(C2)动脉瘤、年轻、高脂血症和假性动脉瘤增大以及有或无症状性复发。而抽烟、外伤史、颈内动脉C2段动脉瘤、高脂血症和发病时动脉瘤体积较大,提示动脉瘤进行性增大的风险较高;动脉瘤进行性增大和位于颈内动脉C2段更易导致症状性复发。抽烟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表1)。
表1. 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介入或手术干预、假性动脉瘤增大、症状性复发和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因素。
综上所述,动脉夹层的假性动脉瘤临床过程一般是缓慢发展的,在随访期间大多数假性动脉瘤不引起临床症状或增大。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作为初始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期间患者需每3-6月一次MRA或CTA的严密随访;若出现症状性复发,或影像学提示假性动脉瘤增大,则选择介入或手术干预。
(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勇杰编译,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刘创宏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相关回顾
《神外资讯》,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希望转载,请联系“神外助手”。请各微信公众号、网站及客户端尊重《神外资讯》版权,经许可转载文章时请清楚注明来源为“神外资讯”。《神外资讯》,欢迎您转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