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又见台湾

又见的 ArchiWorld世界之旅 2023-03-01


“台湾”一名源于居于今台南安平的平埔族、西拉雅族“台窝湾”社的社名,意为滨海之地,并取全称中的“台”字作为简称,明朝万历年间官方正式启用“台湾”一词。


台湾作为文化的十字路口,融合了大陆和西方价值观和多样化的信仰,经历了许多社会运动和政治改革,这些也在如今的台湾建筑和城市建设上留下了许多痕迹。



01|台湾的城市历史

Taiwan's city history


十六世纪,台湾进入西方列强领导的航海时代,在这一时期,建筑大多是以执政中心为核心的堡垒,他们把统治中心,要塞和生活等功能结合起来。


这个时期把台湾的建筑带到了欧洲化的最高点,这一时期的建筑大多是台湾第一代建筑杰作,现在仍被列为国家古迹。



1895年,日本殖民地政府占领台湾,开始推动台湾现代化,包括城市规划和西式建筑的建设。此后,台北市逐渐从传统中国模式转变为现代中国城市混合型现代城市布局和运营模式。这可以说是台北市现代化的开始,台北市也从防御型城市转变为开放型城市。


当时深受德国城市规划影响的东京市长后藤新平把这种风格带到了台北,因此日本殖民时期的台北城市规划在一定程度上是以欧洲各大城市的经验为基础的,特别是旧城墙的拆除和城市发展概念的拓展。 


传统上以军事防御为出发点的城市已经转变为一个专注于交通需求的现代化城市,台湾由此迈入了现代化建设阶段。



02|当代台湾

Taiwan present


台湾省作为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有许多城市展示其不同的风格和影响。建筑环境融合了不拘一格的建筑,反映了本地化和国际化的建筑趋势。



废墟学院 / 卡萨格兰德实验室

台湾,台北


废墟学院是一个独立的跨界建筑知识建设平台,位于台北市的核心区,学院由芬兰卡萨格兰德实验室和台湾 JUT 艺术与建筑基金会合作运营,获2011年世界建筑社区奖。学院重新思考工业城市和现代盒子,为台湾大学社会学系、淡江大学建筑系、阿尔托大学可持续全球技术中心和赫尔辛基艺术与设计大学环境艺术系等台湾和国际大学举办研讨会和课程。



废墟学院位于台北市中心一栋废弃的5层公寓楼,建筑的所有内墙和所有窗户都被拆除以在屋内种植竹子和蔬菜,教授和学生们在桃花心木特制宿舍里睡觉和工作,并在五楼设有公共桑拿浴室。


这个建筑是第三代城市的一个例子或碎片,工业城市的有机废墟。没有废墟,人只是一只普通的猴子。



公共信息图书馆 / JJ Pan and Partners

台湾,台中市


公共信息图书馆位于台湾岛的中部,在地理位置和精神含义上都是信息探索和城市演变的交汇点。建筑的形式以“水平流动”为主题,让人想起18世纪城市定居点的早期灌溉渠,以及互联网时代流体数据接口的意象。


项目深深植根于现代建筑的经典,例如柯布西耶的现代建筑五点;但也解决了一些概念性问题,例如图书馆如何在数字时代生存繁荣。


设计的起源是决定直接面对数字媒体动态性质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由此产生的流畅的建筑形式和不断变化的空间运动体现在会议中心的突出体量、连接广场的宏伟台阶和环绕景观庭院的L形建筑中。



森林亭 / nARCHITECTS 

台湾,花莲县


nARCHITECTS的森林馆于2011年5月完工,为大农大福森林的游客提供了一个会议表演空间和生态公园。项目是在台北的艺术节背景下构思的,旨在提高公众对受到发展威胁的新生长森林的认识。


展馆由11个拱顶组成,这些拱顶用新鲜切割的青竹制成,这是nARCHITECTS首次在国际知名的2004年MoMA PS1天篷中使用的材料。



这个新的圆形聚集空间从地面出现在十一个绿色竹遮阳拱顶中,围绕一个空隙组织成两个环,设计灵感来自树的年轮,以及不同形式的拱顶受自然界生长模式的影响。拱顶形状的配置就像一棵树的无限变化的形状从非常简单的分支规则中出现一样,使用单一的抛物线形状,理论上可以无限延伸。


nARCHITECTS的目标是设计一个适合其大规模风景区的地标性装置,同时为公园游客和各种预定活动提供私密感。森林亭与现有场地的关系是透明而轻盈的,亭子轻轻地坐落在环境中,对周围的干扰最小,但灯光在夜间成为灯塔,突显山谷的空旷。



大东艺术中心 / 

MAYU Architects+和de Architekten Cie.

台湾 高雄市


大东艺术中心位于台湾南部经济中心高雄市,连接历史悠久的凤山区、主要公园和凤山河,舞蹈、太极拳和各种游戏等活动对公共空间的密集使用是台湾城市户外使用的特点。膜屋顶为各种活动创造了一个阴凉的条件,屋顶形状可防止极端气候条件,如台风、周期性强降雨和夏季高温。屋顶上的宽孔将水引导至内部,温暖的空气上升到顶部的屋顶开口,产生循环的内部气流。


900个座位的剧院和一个小排练厅,用木头和穿孔金属包覆,是项目的核心部分。整个项目的立面是同质的,但通过密度的细微变化暗示了内部的功能。


兰阳博物馆  / KRIS YAO | ARTECH

台湾,宜兰县


这个博物馆毗邻乌石港,这里曾是一个繁荣的港口,现在是一片湿地。博物馆想要反映兰阳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景观。除了重现海港的历史外,博物馆还将宜兰丰富的湿地生态作为户外展览的一部分。


主要几何形状的灵感来自于海岸上常见的天然Cuesta岩层,以一定角度将三角形体块插入地面来呼应附近的地形。



建筑由交错的实体体量和玻璃体量组成,实体体量保留用于展览和行政空间,玻璃体量用作主大厅和餐厅区域。体量之间的间隙提供了自然采光和不同功能空间之间的分隔。


建筑的外部使用了一系列花岗岩和铸铝板,以代表珊瑚礁的自然侵蚀过程,同时融入郎阳平原季节变化的形象。这些不同纹理和大小的面板可以转换音符和节奏。



战后台湾在经历了各种文化冲击后,曾一度痴迷于模仿西方现代城市建设过程,追随过那时流行的“机能主义言辞下的建筑形式主义建构”、“技术与结构伦理取向下的建筑形式主义建构”,可惜一心追求形式的创新,只是对西方发达国家先进文化形式的模仿。



在现代主义推进地磕磕绊绊时,产生了后现代主义的审美倾向,他们努力赋予城市新的“都市价值”,寻找每一个个体在巨大混凝土森林中的存在感和归属感,而我们也因此从文化建筑这一个维度中窥见了台湾正在过去的基础上重新构想未来,也揭示了与大陆一脉相承的积极塑造当代生活的民族力量。





编辑:Z


/  你可能错过的精彩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