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等奖15项!东大团队勇夺省赛总冠军!

以人才报国的 东南大学 2023-08-28

\ | /


 7月16日-7月20日

“建行杯”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苏省赛

在南京林业大学隆重举行。



      我校由教务处、校团委牵头,联合各院系选拔44个项目参与本届省赛,斩获佳绩。经过激烈的网评、复赛、决赛等环节,共获得一等奖15项、二等奖19项,三等奖10项,获奖数量再创新高,一等奖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经过激烈的小组赛,电气工程学院的“电力侦察连——电力智能感知设备与系统”团队、电气工程学院的“智驱不凡-机器人精准动力匹配直驱系统开拓者”团队、机械学院的“灵动智行:全解耦底盘开创智能汽车一体化集成新时代”团队、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碳囊取物——多源固废建材资源化利用领军者”团队和医学院的“聚焦照明—高效散热配件引领者”团队均入围省赛四强争夺赛。

我校电气工程学院“电力侦察连——电力智能感知设备与系统”团队成功闯入冠军争夺赛并荣获大赛冠军医学院聚焦照明—高效散热配件引领者”团队荣获大赛“最具商业价值奖”。



      东南大学获评江苏省高教主赛道“优秀组织奖”江苏省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优秀组织奖”,充分展现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果和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风采。


东南大学一等奖项目名单


获奖项目团队风采

  //  


项目名称:智驱不凡-机器人精准动力匹配直驱系统开拓者

指导老师:阳辉、黄允凯、林鹤云

项目成员:朱悦涵、吉湘相、谢政南、陈功、罗怡、安淇楚、卢昱安、刘聃睿

项目简介:本项目致力于为机器人提供定制化电驱系统,所研发的新型动力精准匹配直驱系统通过三项核心技术满足了工业机器人在一个工作周期内不同时刻的动力需求。相较于传统电驱系统,智驱不凡团队研发的新一代电驱系统去除了减速器等冗余的中间装置,实现了电机的直接驱动,大幅增加了运行效率和稳定性,同时降低了产品成本。本产品采用硬件外部代工的工业互联网商业模式,为不同客户提供一站式定制化产品。与此同时,智驱不凡通过线下企业走访、参加展会和线上新媒体宣传等多种渠道进行营销推广。智驱不凡由来自东南大学8名不同专业的优秀本科生组成,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目前已发表高水平论文3篇,受理国家发明专利9项,产品获得了多项国内外荣誉奖项。未来,智驱不凡团队将继续不忘初心,与国同频共振,为国育才铸器,筑梦我国早日成为机器人智造强国!



  //  


项目名称:扬子亮舰——船舶电驱技术开拓者

指导老师:邓富金、王伟、花为

项目成员:曾唯恒、王左、柴佳琳、彭钰滢、高宇杰、李大乐、张志臻

项目简介:舰船动力装置作为舰船的“心脏”,其技术的发展一直都受各国海军的重视。目前,受国防军事需求和电力电子技术发展的驱动,舰船电力推进系统正凭借其低能耗、高功率密度、高灵活性、低振动噪音等优点逐渐取代传统的机械推进方式(柴油机、燃气轮机、热机联合直接推进等),在军用舰船、大型商船、远洋邮轮等多种场合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项目将顺应国防军事需求和大功率电力推进系统的发展趋势,并在高电压等级、大功率范围、控制灵活性、系统效率、转矩脉动、运行可靠性等舰船推进痛点问题上实现进一步突破,研究满足高压、大功率、低速、高可靠推进的模块化舰船电机驱动系统,为大型舰船提供高效、高可靠的驱动解决方案。



  //  


项目名称:安储无忧—EDC储能电池安全管理方案

指导老师:丁小丽、李煊鹏、陈武

项目成员:任世鹏、徐浩然、陈鑫、张瑞翔、汪莎莎、符云怡、刘彦廷、王悦童、管宇轩、舒诗珈、陈彬鑫、陈菊香、吕奕阳、张叶茁

项目简介:电池管理保障电化学储能电站运行的基础和核心。安储无忧团队推出EDC储能电池安全管理方案——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改进数据采集设备,创新性融合电磁模块,依托电磁解析技术将电磁信号与电池状态深度关联,并提供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与风险分级预警平台。项目得到5所国家级平台、实验室支持。保障储能安全,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助推能源转型发展,助力"双碳"目标是我们的不懈追求。



  //  


项目名称:聚焦照明--高效散热配件引领者

指导老师:张宇宁、陆珈怡、王飞

项目成员:王之当、陆瑶、刘胜球、李金诚、郑乐聪、刘芮安、何乃龙、杜海怡、毛赏、石荃、方熙芃

项目简介:赣州市远潮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集LED照明技术研发、加工、制造和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运用配光技术、散热技术、电源设计技术等应用领域的关键技术和集成技术,建立了完善的LED户外照明产品体系。公司主营业务包括非标散热配件的定制生产和标准化成品灯具的制造等,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商场、景观等消费商业照明领域;工厂、道路等工业和市政照明领域。公司现与多家世界级照明企业达成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产品远销欧洲、美洲、非洲,共涵盖54个国家和地区。



  //  


项目名称:碳囊取物——多源固废建材资源化利用领军者

指导老师:周扬、马慧、施春陵

项目成员:金彦吉、熊逸鹏、陈一阁、张永琦、吴一恒、苑轩笛、曾然、潘俊宇、陈源、王誉霖、邢家瑞

项目简介:碳囊取物,作为多源固废建材资源化利用领军者,在部分世界性难题亟需攻克的需求下应运而生,是全球首个能利用大量固体废弃物——石膏、矿渣等,提供“超硫水泥”以及其复配外加剂等核心原材料来代替原始的波特兰水泥,以实现极低的碳排放量,并且同时提供全寿命周期内性能提升的科技企业。用户为国内生产传统混凝土的企业和施工、运维单位和国外生产传统混凝土的企业和施工单位。超硫水泥及其复配外加剂及其全寿命周期内性能提升方案将为民用建材市场和海洋中大型基建领域提供解决方案。企业收入在2022年至2026年间逐年增长,营业收入预计在2023年达到近千万元。团队主要由相关领域内多次创业者与资深人士组成。目前团队核心成员12人,各个成员专业对口,分工明确,分别负责公司的运营、技术。



  //  


项目名称:进化之铝-泡沫铝轻量化方案引领者

指导老师:何思渊、周平、尉思懿

项目成员:张佳雪、陶天童、马雨晴、杨成、 赵炜、丁旗、张心怡、刘炫驰、孙芯雨、龚晨

项目简介:在政策的推动下,多领域、大规模的泡沫铝供应需求快速上涨,南京铝进科技有限公司以泡沫铝这种工程领域新材料为基础,结合东南大学和高校院所强势专业科技能力、渠道,营造泡沫铝材料多领域应用的全产业生态,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产业支撑,为“一代新材料,一代新装备”的产业迭代发展提供动力,指导国内使用国产材料,推动各产业实现仿生进化。本公司深入研究泡沫铝的结构以及性能的设计,申请多项发明专利并发表多篇论文,具极高的技术壁垒与拓展能力。公司与市场经济和金融资本相互结合,快速提高资产金融价值。



  //  


项目名称:记忆犹新——国内铁基形状记忆合金自预应力技术的开拓者

指导老师:董志强、朱虹、吴刚

项目成员:赵志安、刘子卿、姬江豪、李儒雅、罗成颢、李鑫雨、张俊哲、黄滢、武怡明、张晨、刘紫燕、史函瑀、王榕、杨晓睿、陈欤哿

项目简介:“记忆犹新”公司依托新型铁基形状记忆合金(Fe-SMA)建材产品,开展基础设施全链条智慧运维服务。创新Fe-SMA自预应力技术,搭建了涵盖材料销售、设备生产、工程全链条服务体系。凭借其所拥有的普适、简便、智慧预应力补充技术,为客户提供“建设-监测-评估-维护”为一体的智慧化全链条服务体系,覆盖全生命周期工程应用场景,突破国外公司“卡脖子”技术封锁。在新一轮的土木工程革新浪潮中,“记忆犹新”公司将引领Fe-SMA自预应力技术,开启基础设施智慧运维新时代!



  //  


项目名称:电力侦察连——电力智能感知装置与系统

指导老师:胡秦然、杜力、吴在军

项目成员:杨生哲、丁昊晖、杨真诚、郭茂森、邱意、吴启宇、葛雨凡、邹伯康、吉哲延、陈威宇

项目简介:本公司打造了实时全天候在线监测电力设备安全隐患的电力智能感知装置与系统,具有电力设备巡检效率高、电力设备监测准确率高以及电力设备实时监测运维的三大优势。核心技术一是使用基于太赫兹的电力设备裂痕扫描技术,实现绝缘子内部机械结构(如微裂纹等)的非接触式检测。核心技术二是通过基于声纹监测的电力设备故障分析技术,判断电力设备故障状态与故障种类。核心技术三是电力设备智能运维平台使用优化算法求解得到最优运维方案,工单可直达一线运维工人。本项目已获日内瓦国际发明金奖,授权11项国内专利和1项美国专利,发表高被引论文、顶刊年度优秀论文。产品已在国家电网220kV线路成功应用。



  //  


项目名称:睿行智车-无人运载装备模块化智能底盘领航者

指导老师:庄伟超、殷国栋、王斌

项目成员:史昀珂、白鑫、李昂、张俊哲、倪桑语、苏竑予、李兵兵、张艺馨、刘妍蔚、朱凌巧、张浩栋、刘帅鹏、邱春龙、高天阳、薛翔天

项目简介:睿行智车立足无人运载装备领域,致力于为全球低速智能驾驶产业赋能,开发的X1型模块化智能底盘开创性地提出了集成转向,悬架及制动的独悬轮边分布式驱动系统,构建了机械结构与电子电器的集成化系统,应用了 HDPE 热成型及高压铸造工艺,设计了上装、底盘、智慧驾舱结构解耦的模块化结构,自主研发了无人车底盘 4G+5G+ 局域网联云控设备,初步演绎了无人运载装备领域面向未来的集成化、轻量化、模块化、智能化以及网联化的“新五化”核心探索。



  //  


项目名称:环途长青—国产环氧沥青多场景铺面开拓者

指导老师:罗桑、顾欣、王厚植

项目成员:徐刚、殷俊、范玉楼、马成威、孙佳、覃昱、刘麦坚、林鹏、吴忧、张之涵、郭慧、张博皓、刘逸璇、庄维、季宇轩

项目简介:环氧沥青解决了大型钢桥面的铺装层开裂的世界性难题,然而,环氧树脂严重依赖进口,高性能环氧树脂受制于人,核心技术尚未得到突破,不仅售价高昂,且进口环氧沥青施工温度高、碳排放巨大,无法推广至不同场景应用,自主研发高性能国产环氧迫在眉睫。

本公司是中国最领先的国产环氧沥青多场景铺装材料提供商及环氧沥青智慧施工平台开发者。公司结合钢桥面铺装、长寿命路面、机场道面等不同服役场景下的结构特点,充分发挥新生代环氧沥青材料的优势,通过路用性能、施工适应性、产业化程度的全面提升,将新材料的应用范围与水平全面铺开,并利用数字孪生技术的可视化、可预演优势,通过精细化设计、品质化施工、智能化运维,实现交通基础设施质量的精准把控。



  //  


项目名称:沙地绿颜--砒砂岩抗蚀促生综合治理首创者      

指导老师:梁止水、于晓明、王兴平

项目成员:谭泽宇、肖塬、孙悦、唐鹿、陈至纯、余汶鑫、雷于萱、马雨琪、杨庆礼、张林炬、金煜朋、王图南、吴泽辉、杨欣怡

项目简介:“沙地绿颜”团队聚焦水土流失和荒漠化问题,率先提出材料一工程一生物的综合治理理念,发明了改性亲水性聚氨酯(W-OH)材料,首创了系列可持续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关键技术及成套施工装备,突破了侵蚀治理和生态修复兼顾的技术瓶颈。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地需求打造了生态治理与经济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模式,提供经济果林的配置方案,提高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  


项目名称:灵动智行:全解耦底盘开创智能汽车一体化集成新时代

指导老师:徐利伟、殷国栋、魏文鹏

项目成员:方睿祺、董锋威、任彦君、宋雨昂、杨浴晖、蒋子羲、李新修、方振伍、范巧林、沈利霖

项目简介:根据命题发布单位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的相关需求,团队整合已有技术资源迅速构建了全解耦智能底盘解决方案,形成了“一套产品+一套系统+一套软件”的系统框架。核心技术发表 SCI/EI 论文 15篇,授权发明专利 12件,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得到国内外专家的一致认可和推荐。


项目名称:IRob——多脏器恶性肿瘤介入穿刺机器人

指导老师:陆建、宋爱国、滕皋军

项目成员:金志成、郭明芊、杨述焱、赵泽宇、王胤雄、徐菁菁、李兆南、熊检、徐易、孙童、朱建军、单政铭、陈亚诺

项目简介:团队揭榜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命题——“智能精准肿瘤介入穿刺导航与治疗工程方案研究”。IRob多脏器恶性肿瘤介入穿刺手术机器人是全球领先的针对多脏器实体恶性肿瘤进行介入穿刺治疗的手术机器人。本项目横跨人工智能、机器人、临床医学三大领域,围绕算法创新、集成创新和应用创新。现已完成大动物实验数十例,开展科研临床试验20例,验证了机器人系统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上述产品将实现多脏器恶性肿瘤介入治疗技术的创新,实现介入治疗的高精度、低创伤,缩短年轻医生的学习曲线,助力我国介入技术引领国际前沿,推进我国原创性技术和产品占领国际市场发挥重要作用。


项目名称:法律AI革命——法律大语言模型产业化与场景开发

指导老师:王禄生、徐珉川、漆桂林

项目成员:周午凡、徐挺笠、张玉洁、周诗琪、张一乔、袁钊涵、龙璇、朱千一、马近斐、黄文杰、毕胜

项目简介:大模型技术引爆科技领域,在专业垂直领域的应用势不可挡,作为亚太地区知名人工智能上市企业、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提出命题,要求参赛团队发掘大模型技术的专业模型应用创新,解决新文科领域的问题。智慧司法是科大讯飞业务的重要板块。团队运用自身智慧法治成果,以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为基础,进行法律大模型的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实现法律问答、法律总结、知识检索和文书起草等多项智慧法律服务,提升法律服务的数量、质量与普及性。


项目名称:上下求索—建筑轻型索结构绿色智能建造系统领航者

指导老师:阮杨捷、于晓明、罗斌

项目成员:王禧瑞、张宁远、狄增辉、沈宇洲、黄立凡、于化龙、皮浩冬、闵令智、王宇龙、郑晨阳、祖坤、毛士麟、姜旭玲

项目简介:“上下求索”是依托东南大学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优秀的学术背景成立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命题企业浙江大东吴集团,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具有总承包特级资质的民营企业500强。团队根据企业的要求开发了建筑轻型索结构绿色智能建造系统,由精细化仿真分析、集群化液压控制和动态实时监测三大子系统组成,覆盖建筑索结构设计、建造和监测的全产业链,实现建筑索结构的绿色智能建造,助力国家在索结构建造领域实现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的愿景。


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由教育部联合中央统战部等12个中央部委和承办高校所在地省政府共同主办的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双创”赛事,充分发挥“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重要作用,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激励广大青年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坚定执着追理想,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



近年来,东南大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聚焦学生的创意、创新、创造、创业能力培养,确立“面向全员、贯穿全程、多元引导、知行相辅、科创互哺”的建构思想,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激发和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系统构建了“学做融创、知行合一”的创新创业实践育人生态体系。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以来,教务处、校团委联合各院系,通过集中宣讲、项目对接、课程培训、初赛复赛、模拟评审、综合辅导、导师对接、答辩展示等一系列环节,组建并孵化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不断推进高新技术领域创新成果落地转化




新媒体工作室

往期精选 Editors' Choice

来源|校团委创业实践部

责编|孔祥羽


分享、点赞、点亮1000个在看!

合作共发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