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学艺术,你妈哭过吗?

南风窗记者黄靖芳 南风窗 2019-04-17



很多人以为,学艺术只要长得好看就行了,其实脑子灵活很重要。




在“因航班延误而错过考试痛哭”和热门院校竞争激烈的新闻夹击下,又一年的艺考到来了。


人们把对整个行业的想象投射到这场考试中,因此与之有关的话题从不欠缺热度——比如,今年有哪位童星赴考,又有哪位考生撞脸明星?


在这短暂的聚焦外,还有数十万普通考生的生活因为这个选择被改变。当不再以“艺考生”群体的身份被瞩目和关注后,他们的学业和职业道路经历了什么?我们采访了三位过来人,让她们讲述了与艺考相关的故事。



“大学的课程像一个轮回,

让我重新回到小孩子般创作状态”

高乐妍 珠海大一学生 

2018年设计专业艺考生   



在艺考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会经常做噩梦,梦里的场景是风雨交加的夜晚,我在画室不断地画画。


因为集训,大半年的时间里都是在画室里度过的。备考的后期需要不断地重复一些常见物品的练习,其实最简单的东西是最难画的。比如一个苹果,它的体积、质感、表面光滑程度和空间的协调感,都要考虑到,要画好不容易。


但是反复的操练不一定能带来最好的结果。当成绩出来后,我发现比设想中的少了十几分,我有点失落。那时候我想到整个考试过程不仅自己付出了精力,家人也在陪着我一起战斗,我害怕将这个落差告知父母,不知道如何安慰他们的情绪。



在画室集训时,不明白妈妈为什么从不来探望我,到后来听她和别人聊天,才知道她说如果看到我宿舍环境的艰辛,肯定忍不住让我离开。


现在,我已经在读大一了,以前以为选择的这个视觉传达专业会经常用到电脑,但没想到这一年基本没怎么碰到,都是以开拓思维和眼界的课程为主。平时的作业一般是手绘,老师给出几个关键词,再给有足够的时间画出作品来,还挺轻松的。



在这之前,我没想到一件事情能这么慢悠悠地进行,曾经是三小时一张的频率,现在是三天一幅作品的节奏。我觉得这像是一个轮回,像回到小孩子刚开始学画画的阶段,从零开始培养手作能力,培养眼界。


如今看回艺考的新闻,像是回到过去一样,过年的时候有亲戚问我读美术是不是更容易考到大学,我说不是的。比如今年报考系统的崩溃,看着就让人很着急;还有政策在改变,很多综合性大学取消了校考政策。如果去年我选择了复读,未必能考得上好大学。


 “父母能给予考生信心和支持的,

  更容易有好成绩”

小白羊 广州艺术培训机构负责人 

2009年播音主持专业艺考生    



大二的时候,我便开始以小班的形式上课带学生,在我们播音专业来说,师兄师姐能提供的帮助还是很大的。因为考题形式、考试状态还有评委喜好,都是能通过经验分享增进能力的。


当学生慢慢变多,我想应该要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来运营了,便在网上开始发布信息招生。


相对于湖南和其它周边省份,广东地区的艺考产业发展得还没有那么成熟,会有一定的局限。而我能提供给学生的指导在于,我本身是地道的广东人,平时讲客家方言,妈妈又是潮汕人,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我熟悉很多方言上的问题,在与学生互动中能比较得心应手。


广东学生比较有优势的是在考试中的“即兴评述”这一块上,因为平时接触到的讯息更多,所以他们在思维上更活跃,这是我们的优势。


很多人以为,学艺术只要长得好看就行了,其实脑子灵活很重要。比如简单的一个版块,考官其实能从最简单的提问中,看出学生的日常喜好、待人接物、情商和家人的处理方式等等情况。



从我的经验上来看,艺考生家庭的支持和认可很重要。因为艺考学习确实得花钱,包括路费、学校的报名费等等,如果家长不支持或者给予压力的话,其实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很困扰的事。走上这条道路,需要双方的默契。


我遇到过很多学生,但凡是父母给予了很大信心和支持的,很有可能会取得很好的成绩。在机构里我遇到好几个逢考必过类型的孩子,不少是是每次考试父母都会到场的。


有人说学艺术的孩子会比较早熟,这是情有可原的。因为他们很早就要去面对成功与失败,每一场考试都会放榜,这样的心理落差就算是成年人都未必能接受,更不要说一个小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家长能够作出情绪引导和安抚的话,对考生来说是最大的一个动力。 


想起来,当初我学这个专业也经历过对父母的“一哭二闹”,才成功争取到认同的。



“工作让我意识到学历的重要,

我还想继续念博士”

Cindy  电视台记者 

2008年播音主持专业艺考生   



我不是从小就参加各种活动的别人家小孩,小的时候没有太多的出风头意识和表现欲。但是让我坚定未来要做播音员的启蒙是来自父母。


说来有趣,因为他们工作太忙没有时间管我,所以我经常被放在家里看电视。电视从不换台,轮流播放着央视的节目,每天看新闻联播成为了我的习惯。


而且,他们还会给我留下不少讲故事的磁带,收音机一天到晚在家里放着。所以那时候我很向往做播音员,认为这是一份只需要念两句话就能有很高收入的工作。


读书的时候这个想法都没有改变过,不过直到高三我才坚定要走艺考这条道路。十年前不像现在,到处都是培训班,我们这一届只有两个艺考生,我就是其中之一。那时候我不知道要专门学习什么知识,父母也觉得报培训班没有必要,后来是上一级的学姐给我介绍了老师,才在北京上了一个短期的训练班。



可惜的是,我和梦想学校中国传媒大学失之交臂,连初试都没有过。这个失误我到现在都觉得费解。最终我考进了广州大学,因为对本科学校的不满意,便继续申请了香港的研究生。


找工作的时候发现,主持人的需求已经基本饱和,其实市场并没有那么多充裕的职位可以提供。刚毕业就能成为主持人的同学很少,我一直在一家市级电视台做记者,已经工作接近三年了,考取更高学历的想法愈加强烈。曾经我觉得记者是一块跳板,能通过这段经历当上主持,后来我发现要成为主播付出的代价太大,也就放弃了。


工作中,我发现硕士只是一个不高不低的学历位置,在这个行业不是稀缺资源,当有更年轻、更优秀和更漂亮的新记者进来,也许我的压力会更大。我了解过,博士学位的就业面和主动权大得多,所以我希望给自己的选择可以更多,如果能找到合适的导师,我会重返校园。




作者 | 南风窗记者 黄靖芳 hjf@nfcmag.com

排版 | GINNY



(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文推荐





快递到家,享受最佳阅读体验


点击发现更多好物


觉得文章好,点赞一个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