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太低了吧?才豆瓣9.8

南风窗 2021-01-14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不值得影评 Author 施晶晶

大家好,南风窗多了一个新朋友:不值得影评

电影是一场梦,他们是鉴梦师。不值得影评,主打影视综艺评论,同时不定期发送一些知名导演、演员的专访福利。

欢迎关注不值得影评,大家一起做梦。


作者 | 施晶晶


几百伞兵在咆哮声中变身巨人,从天而降成人肉炸弹,地面的城墙上,士兵双眼黑线阴影,惊恐地战斗、然后被吃掉,看到这一幕,我知道,《进击的巨人》真的回归了。



出师大捷,《进击的巨人》第四季第一集播出3天后,3万人在豆瓣上打出了9.8的高分,这还是在它没有被正版引进内地的情况下。


▲《进击的巨人》第四季豆瓣评分


第一季以来,豆瓣9.2,9.5,9.7,9.8,持续好评。在IMDB上,超3万欧美观众还曾为第三季第17集,打出了满分10分。


尽管这部动画在2015年被文化部因为“违规情节严重”拉入黑名单,但粉丝不离不弃、热情不减。


“我觉得五星太过有失偏颇了,就这种剧情作画以及分镜配乐……也就十星的水平。”一条豆瓣冲顶热评这样说。



巨人来了

这是一个发生在普通人和巨人之间的故事。


在帕拉迪岛上,人们生活在三道城墙里,把吃人的巨人抵挡在外,实现了百年安定。直到有一天,城墙被攻破,巨人涌入,大肆吃人。


▲巨人惊现城墙外


退守的人类发起了反击,过程中却发现了关于巨人、墙内墙外世界的谎言和真相。


墙内的人走出墙外,发现了巨人也是他们的同类,来自另一个人类国家马莱,在那里,巨人屈服于人,更大规模的战争一触即发。



置身巨人的故事,就像进入一个沙盒游戏,跟随不同角色的视角,从城墙之内展开一个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残酷世界。它又像个熔炉,把种族、政治、人性、战争、自由、梦想、友情融合在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里。


两个关键词贯穿《进击的巨人》的故事,一个是背叛,一个是抗争。


▲《进击的巨人》剧照


我们可能被什么背叛?


《进击的巨人》给出了两种可能性,同伴和我们所处的国家。


男主艾伦加入调查兵团,一心要驱逐巨人,和同期的新兵伙伴建立了情感,却发现破坏家园的巨人,原来就潜伏在身边,是最信赖的同伴,这种羁绊建立在刺探情报的基础之上,同伴变成敌人,背叛一瞬间摧毁了抗争的意志。


▲调查兵团新兵成员


与此同时,他们发现了墙内的谎言。


王族篡改了墙内子民的记忆,他们并不是唯一幸存者,更重要的是,统治者不顾民众安危,只顾自己逃跑,一个独裁政府就这样背叛了他的民众。


背叛是文学艺术中的古老话题,大多是悲剧和毁灭的开始,是阴谋的副产品。它的源头基于不同利益和立场,形成分歧和对立,彰显的是人性的阴暗面。


两种背叛,制造和放大了危机。


对它的回应是抗争。



《进击的巨人》里的抗争是复杂的。


它包裹着复仇、生的意志、对自由和解放的争取。


反映在故事里,是艾伦对巨人吃掉自己母亲的仇恨,调查兵团集体慷慨赴死对抗巨人,以及挚友阿尔敏对墙外大海的向往,这些抗争又随着故事展开,变化和丰富。


▲《进击的巨人》预告片


背叛是残酷的,而抗争是热血澎湃的,这也正是《进击的巨人》“燃”的重要原因。


抗争意味着清醒,摆脱一种必然悲剧的命运。一种创造新局面的可能性,人性的光辉在其中酣畅淋漓。



抗争的代价

抗争是对抗命运,《进击的巨人》浓墨重彩描绘的,是抗争的代价。


“墙外没有人的结论是怎么调查出来的?”还是学生的调查兵团埃尔文举手问道。


这个问题的象征意味在于,墙内人对于教科书历史的怀疑,带着自我意识觉醒的闪光。但为他解答疑惑,质疑政府的父亲,离奇死亡。


生命,是抗争最惨痛的代价。


▲《进击的巨人》剧照


调查兵团冲在对巨人作战的最前线,是整个故事抗争力量的核心。沟通墙内外真相的路,漫长而危险,埃尔文和他的士兵态度决绝。


前三季动画中,人的抗争的最高潮,当属兵团对野兽巨人的战斗。


这是一场毫无胜算的战斗,代价是全军覆没。


一个士兵问道:“我们…这是…要去送死吗?”团长埃尔文回答:“是的。”


“反正都是死,不论是战死,还是违背命令而死,都毫无意义吧。”士兵继续问道,团长也给出了肯定回答。


但埃尔文又说:“为那些(死去的)士兵赋予生存意义的是我们……我们会在这里死去,将意义托付给下一个生者,这就是对抗这个残酷世界的唯一方法。”


这是埃尔文的觉悟,是领袖的煽动,也迎来了整个兵团的高光时刻。


▲《进击的巨人》剧照


这一次,他们胜利了,夺回了失去的城墙和领土,而团长也把这群新兵送到了地狱,连同他自己。


战场上,牺牲有时就是无谓的。作者日本漫画家谏山创没有回避这一点。


那为什么我们仍要慷慨赴死?为了一个事先不可预期的胜利结果?


牺牲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没有答案,事先任何对胜利的空口许诺都毫无说服力,事后的胜利果实也是一种牵强附会。


▲埃尔文


但《进击的巨人》从头到尾都不屑于道德困境,也对给意义作注脚不感兴趣,为了打倒巨人这一个目标,一切都可以牺牲,也必须舍弃。


生死存亡面前,思考意义是奢侈的,更是危险的。


这种绝对的功利主义是人类存亡命运威逼的结果,是战争让他们必须抛开人性中的怜悯。


▲《进击的巨人》剧照


但战场上,人也不可能完全抛弃人性,对死亡的生理恐惧远非言语的煽动足以战胜。


这正是《进击的巨人》“燃”的另一个原因:他们虽然因恐惧而面目狰狞,想逃,但又以逆行的姿态继续战斗。



它描绘的,是这样一种英雄主义,认清世界的残酷真相后,依然相信人的意志,无论它是否带来胜利的结果。


▲《进击的巨人》剧照


生命之外,还有什么是可以舍弃的?《进击的巨人》认为,还有梦想。


《进击的巨人》不是一个粗线条的故事,它也给人性留出了细腻、温情展开的空间。


在那番战前动员之前,埃尔文的内心也有动摇。他背负着团长的责任,预感着士兵们即将到来的死亡,此时,他离世界的真相也就一步之遥,但他无法见证。


他的知己利威尔兵长坚定了他其实早已做出的选择:“放弃你的梦想,把新兵带到地狱去吧,我会杀掉野兽巨人。”


▲利威尔兵长


动画镜头对埃尔文的神态变化给了特写,先是惊讶,然后凝重,而后低头微笑,又抬起头来,眼神坚定。


那大概是,为兵长的果断而惊讶,为死亡而凝重,对自己征战一路却就此止步的遗憾和自嘲,以及对战友的信任和交托,他放弃了自己的梦想,选择了身为领袖、与士兵一同冲锋赴死的责任。


弥留之际,他下意识地举起手来,重复了儿时的那个问题,带着遗憾,团长埃尔文结束了悲壮的一生,留下很多人的意难平。


▲《进击的巨人》剧照


同样赚足观众眼泪的是同伴阿尔敏的牺牲。


为了替艾伦争取一击毙命的时间,他把自己作为诱饵,佯装攻击超大型巨人,忍受热浪炙烤,面目全非之时,他再次说出了想要去到墙外看海的梦想,把它托付给了同伴,最后成功击倒巨人。


梦想在现代人看来已经稍显奢侈和矫情,而在动画和漫画的世界里,我们可以继续承载和讴歌它,使之成为抗争的指引,让这个鲜血淋漓的残酷世界多了几分温情。



暴力和强权,绝对力量面前,人就像鸡蛋一样脆弱。但村上春树说:“假如这里有坚固的高墙和撞墙破碎的鸡蛋,我总是站在鸡蛋一边。”


我想,《进击的巨人》作者谏山创,做出了和村上一样的选择,才会对人的抗争极尽刻画。


这种选择之所以值得,那一定是因为人的梦想,以及不屈的意志,这是理想主义的光辉。



你站在什么视角看待世界

《进击的巨人》一直在背叛它的读者。


这种背叛体现为不断颠覆读者对它世界观的认知。


我们以为墙内的人是绝对的弱者,巨人是绝对强大的敌人,十恶不赦,但它翻转了,其实巨人也是人类,还是墙内人的种族同胞,在墙外的另一个国家,他们是遭受歧视的边缘群体,各有各的不幸。


▲《进击的巨人》剧照


我们以为城墙是桃花源式的庇佑,墙内是世界遗民、幸存者,结果发现他们是一群逃难禁锢在此的种族分支。


▲《进击的巨人》剧照


在我们接受了这种牢笼和一网打尽的不自由之后,又发现墙内篡改集体记忆的谎言,是先人“不战之誓”下消极避世的独善其身、自我保全。


巨人吃人,不过是人吃人、同类相残悲剧性命运的隐喻,不同的命运选择显示出非黑即白的人性张力。


▲《进击的巨人》剧照


第四季是整个故事的一个巨大转折,它提供了另一个视角,我们将看到墙外马莱国来的巨人,当初怎样袭击和侵入墙内,造成他们激烈闯入的原因是什么,各自又有怎样艰难的成长经历。


莱纳是马莱的战士,是侵入墙内的巨人之一。


▲《进击的巨人》剧照


但进入墙内,他发现了墙里面也有真善美,间谍陷入其中,分裂了自我。


在视角的转换中,我们将完成对巨人世界的颠覆,揭示出人性和政治的复杂与深刻,墙内墙外并无大的不同,他们就像镜子内外的同一个人,只是把镜子里那个既黑暗又光明的自己,当成了敌人。


而悲剧的根源,在于人为制造了区隔,偏见和污名化,最终让人产生了恶意和敌意。


▲《进击的巨人》剧照


但《进击的巨人》并没有指责人性,我们看到的反而是,偏见是政治的操弄,它利用了人性的弱点,根植于人类的历史记忆,又借由对当下个体思想意识的规训进行巩固和强化。


城墙里的统治者给民众植入一个被篡改的历史,墙外的马莱也发动宣传机器把墙内和巨人种族污名化为恶魔。


巨人在墙外其实同样可以吃人,但它之所以被马莱的统治者驯化,从而变成他们的战争机器,原因恐怕也源于污名化,他们深受迫害,但个体又无从反抗巨幕的威逼。


▲《进击的巨人》剧照


墙内人和巨人明明是同一种族,自相残杀背后是偏见和歧视,诱因则是无知、自私和不宽容,又回到了人性的弱点上。


我们看到的是,城墙构筑了国与国的防线,但人与人的心墙早已先一步建立。


我们如何定义他人,其中的认知源于我们看待人事物方式的差异,《进击的巨人》想要强调:重要的是视角。


▲《进击的巨人》剧照


国籍、种族是天然的差异,但人跟人都一样,不一样的只是选择,而每个人在他自己的立场上,受限于视角的狭隘,就会做出符合各自逻辑的选择,它亦正亦邪,却又有意无意地介入和改变他人的命运,造成灾难。


▲《进击的巨人》剧照


居于上帝视角的我们是幸运的,但《进击的巨人》也在提醒我们注意这样一个现实,在真实的生活中,我们是否像故事里的人物一样,被遮蔽了其他视角,是否因为不了解、不喜欢、不容忍,割裂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给他人带去伤害和不幸,又造成了自己的不自由却不自知。



你是自由的

《进击的巨人》为什么火,很难用一句话对它做出评价,就像我们不该轻易用一个词定义他人一样。


认识事物的时候,我们习惯于简化,但这其实与它复杂的原貌背道而驰。


用主题、分镜、画风、角色、配乐这样的框架分析,即使我们也能说出个一二三,仍然是草率和机械的。


▲《进击的巨人》剧照


这里只想说,《进击的巨人》展现出了动漫不多见的深刻。


幼稚、肤浅、无厘头、讨好谄媚,是普遍存在的对于动漫的刻板印象,也是近10年来,动漫行业内的尴尬现状。


▲《进击的巨人》剧照


但谏山创和他笔下的《进击的巨人》并没有强化这种印象,它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态度说明了,动漫是数字、线条、声音共舞奉献的一台演出,它们就像演员在镜头前表演一样,可以细腻又有层次,宏大且深刻。


漫画和动画,它们都是讲故事的人,表达自己对世界认知的一种方式。


▲作品的细节设定


《进击的巨人》它像是一本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又借助动画制作拥有了电影艺术的质感。


它的深刻,即便只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模仿和移植,既没有给出解决困境的方法,也改变不了现实,但它创造的现实微缩景观,提醒我们人事物的复杂,理解世上不存在非黑即白,尽量接触不同的视角。它又讴歌人的意志,给人以希望。


对于缺乏阅历的青少年,可以是一次很好的认知预演。


▲《进击的巨人》剧照


幸运的是,即便谏山创热衷于刺痛读者,也已经提前透露出一个大概率光明的结局,相信会有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价值倡导。


动画迎来最终季,漫画也收尾在即,从故事走向来看,背叛与抗争之后,在终点等待的,将有一次和解,让一切复归平静。


▲《进击的巨人》漫画


作为对两个关键词的回应,背叛需要勇气,基于对他人的理解,接受这种背叛,需要更大的勇气,当然,更重要的是,放下歧视和偏见的宽容。


胡适先生说,容忍即是自由。


在故事的结尾,将有这样一个画面,一个男人的背影,他的肩上是一个婴儿,男人对怀里的小生命说:你是自由的。






作者 | 施晶晶

编辑 | 何   焰

排版 | 翁   杰


往期推荐



扫码关注我们

不值得影评

电影鉴梦师


我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