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时讯|上海理论社科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座谈会暨上海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颁奖大会召开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落实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和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12月27日上午,上海理论社科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座谈会暨上海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颁奖大会召开。
会议指出,新时代新征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地位更加重要、任务更加繁重。全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举思想之旗、传文化之脉、发人民之声,聚焦新征程、回答新课题、建强新体系。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继续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不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宣传,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形成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上海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上,颁发了上海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经严格公正评选,市委决定对500项优秀成果予以表彰,其中学术贡献奖4名(复旦大学孙关宏、周振鹤,上海外国语大学朱威烈,上海师范大学朱瑞熙)、学术新锐奖14名、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50项、学科学术优秀成果奖432项。
在随后举行的上海理论社科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座谈会上,学术贡献奖获奖代表朱威烈,学术新锐奖获奖代表雷浩,以及权衡、吴晓明、严爱云、王战等专家学者分别围绕与伟大时代同行的学术人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发挥社科理论优势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用好用活上海红色资源,贯彻落实好“两个结合”等主题交流了心得体会。
此外,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市委关于“打造文化自信自强的上海样本,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的安排部署,会上还发布了市社联“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系列委托项目。
【特写】
四位“学术贡献奖”获得者的
治学之道
在上海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颁奖大会上,“学术贡献奖”的颁发尤其引人关注,本届获此殊荣的四位学者分别是复旦大学孙关宏教授、周振鹤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朱威烈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朱瑞熙教授。那么,他们有何治学之道?
“我是个一生在学的人,也是个一生从教的人。”作为本届学术贡献奖获奖代表,朱威烈在大会发言中回顾了其学术人生。谈及当年选择阿拉伯语这个小语种的原因,他表示是因为“国家很需要”。虽然从事的是国际问题研究,但是他十分强调理论构建的重要性。“理论提供了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做任何研究都需要重视的。没有理论创新,就谈不上实践创新。”
孙关宏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复旦大学政治学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在学术发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贡献卓著。他也是继陈其人、王邦佐、曹沛霖后,复旦大学政治学学科获颁学术贡献奖的第四人。孙关宏十分强调政治学的“人文性”,认为“政治学更应该有一种对人的生存状况终极关怀的精神”。同时,他强调学科发展要有新思路,但这种创新要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
周振鹤长期从事历史地理学研究,其主编的《中国行政区划通史》被认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学术意义上的行政区划通史,成为继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之后最重要的历史地理学成果。周振鹤认为“学无定学”,一个人做学问如果只看他那个领域的书,学问是做不好的。在他看来,所谓“大师”就是要走自己独特的道路,或者“把原来的小路走宽,让更多的人来走”。
朱瑞熙长期从事宋代文献的整理和研究,被国内学术界公认为是继邓广铭、漆侠先生之后宋史研究领域的杰出代表和领军人物之一。在20世纪80年代,他成为上海师范大学“冷门绝学”(古籍整理)的带头人。他是国内第一个提出要用电子化整理宋代笔记的学者;在退休前后,他组织人力编纂《宋史辞典》共945万字。朱瑞熙学术视野宏阔,研究领域宽广,研究成果涵括了宋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构成了对宋代历史的通贯认识,真正体现了“学问贵成体系”。
(来源:看看新闻、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上海市社联)
近期热文
开局之年,习近平的外交故事